1、1第 3 章 基因的本质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2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乐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都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例析 1 (2018皖南八校联考)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BF 组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F 组产生的 S
2、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A、B、C、D 四组解析 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A 项正确;F 组加入了 S 型细菌的 DNA,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而 S 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C 项正确;A 组经煮沸、D 组为 R 型细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 项错误。答案 D素养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具体表现在两个角度:素养角度 具体表现结果的表达交流能力 A 项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实验结论获取证据或数据的能力 B、C、D 项分析实验过程,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例析 2
3、 (2017全国,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 RNA 病毒和 DNA 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3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解析 (1)DNA 和 RNA 的化学组成存在差异,如 DNA 特有的碱基是 T,而 RNA 特有的碱基是U,因此可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碱基 T 和碱基 U,通过检测子代的放射性可知该病毒
4、的类型。根据分析,本实验思路为: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 RNA 病毒;反之为 DNA 病毒。答案 (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 RNA 病毒;反之为 DNA 病毒。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实验思路设计,结果预期及得出结论的形式考查了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