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58961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4 历史解释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

2、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 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

3、“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2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

4、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3(2018全国卷I,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

5、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3答案:C4(2018全国卷I,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5(2018全国卷I,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

6、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根据图8信息可以看出,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欧美国家和大洋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A正确。BCD选项结论无法从图中信息得出。答案:A46(2018全国卷 II,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了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

7、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 B 正确。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 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 错。答案:B7(2018全国卷 II,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

8、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8(2018全国卷 II,2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 ,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 ,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 ,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 D 正确。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 A错。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

9、很多,故 B 错。C 选项材料无法体现。5答案:D9(2018全国卷 II,33)图 6 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单位:百万)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答案:A10(2018全国卷 III,25) 表 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 20 8中级官员 15 10低级官员 12 8无官职记录 24 36表 1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

10、能弱化6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 A 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浪潮,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 D 项错误。答案:B11(2018全国卷 III,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11、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12(2018全国卷 III,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 A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

12、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 B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 C 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 D 项正确。答案:D13(2018全国卷 III,29)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7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

13、,故 A 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 “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 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C14(2018全国卷 III,32)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答案:B15(2018全国卷 III,33)18 世纪前半期的

14、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解析:材料中 18 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 “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 A 项正确;材料沙龙讨论社会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 B 项错误;材料 18 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8统治下,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传播,没

15、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 D 项错误。答案:A16(2017全国卷 I,47)材料 公元前 544 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

16、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 “弃其室而耕” ,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2)据材料“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得出,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结合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得出,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答案:(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

17、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9(2)意义: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高考模拟1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这属于典型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曹操的形象并没

18、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而且西晋陈寿对曹操形象的描述也未必是准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儒学思想,且从西晋至南朝儒学地位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 C 项错误;由于西晋时期陈寿对曹操所持的是称赞态度,故而对其大加赞赏,相反南朝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由于对曹操持否定态度,而在作品中对曹操的形象大加鞭挞,故 D 项正确。答案:D21949 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20 多年后,有访谈学者发现很多受访者自称对此事印象深刻,却将此事说成是在 1953 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劳资冲突对当事人的伤害太深B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真相C

19、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存在顾虑D口述纪录出现偏差缺乏史料价值10答案:B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可见他认为联合国的设立( )A未阻止大国冲突的升级B旨在维持战后美苏均势C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争端D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解析: “未阻止”与材料中“制止了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不符,故 A 项错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安理会包括五大常理事国,材料中“美苏等大国”不等于美苏均势,故 B 项错误;“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争端”与材料中“却未能阻止朝鲜等一系列

20、局部战争”不符,故 C 项错误;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与材料中“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却未能阻止朝鲜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相符,故 D 项正确。答案:D 4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以下对宋元时期“新型经济”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B.说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C.私营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1D.农村中开始出现租佃生产关系答案:B5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核心素养 内涵 时空观念 指对事物与特

21、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 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理解 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历史解释 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如“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等 历史价值观 指从此种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A.中国古代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B.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C.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D.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

22、了条件解析:“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属于历史理解,故 B 项错误;“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属于史料实证,故 C 项错误;“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属于历史价值观,故 D 项错误。答案:A126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

23、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B.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C.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D.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解析: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也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准确,故 C 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答案:D7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夫家有谱、国有史,州有志、其义一也” ,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这说明编修家谱的主要目的是A传承家族文化 B不忘血脉孝道C促进家国认同 D补

24、充史料不足答案:C81899 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 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算、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13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解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是因为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故 A 项错误;美国没有对各国进行军事威慑,故 B 项错误;列强希望清政府继续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而不

25、是希望清政府改革,故 C 项错误;因为列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故而当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及其补充条款之后其他各国侵略中国的趋势有所缓和,故 D 项正确。答案:D91928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 ,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 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1931 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A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迁调整法制战略 B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度C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D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

26、农民的革命需要解析:中国共产党在 1928 年、1929 年、1931 年进行了三次土地政策改革,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故 A 项正确;“对土地斗争的认识达到最高度”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 B 项错误;中华苏维埃成立于 1931 年,故 C 项错误;题干中所提及的法律都非常契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故 D 项错误。答案:A10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27、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答案:B11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14主要学派 观点“正统学派”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修正学派”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后修正学派”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新冷战史”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

28、源。A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C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解析:对于“冷战”的起源,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观点,说明历史研究具有复杂性,故 A 项正确;“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这一表述不准确,故 B 项错误;各种学派的交流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 C 项错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内容,故 D 项错误。答案:A12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29、)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15答案:B13(2017太原检测)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毫不奇怪。这反映出唐朝(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 D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张衡与刘宴均在市场购买食物,但前者遭弹劾,后者群僚则不觉为怪,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已接受到市场购买食物的生活方式,故 B 项正确;材料与吏治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足以反映社会

30、开放程度,故 D 项错误。答案:B14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而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商品经济发展达成了男女平等解析: A 项不能反映材料小说中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故 A 项错误;文字狱使思想领域保守僵化,这与材料小说中女性形象打破传统的现象不符,故 B 项错误;明清小说中女性压倒夫婿能挂帅出征或文武双全,这是对传统“夫为妻纲”社会秩序的反抗,故 C 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能推动男女平等,但不能达成男女平等的现状,故 D 项错误。答案:C1

31、615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传统文化遭到鲁迅等人的绝对否定B“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C鲁迅等人的觉醒不在于外来的侵略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答案:D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畋不掩群,不取麇天;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

32、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汉代淮南王刘安指出:“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甚至“断其手”。秦汉以后,山林川泽归少府管理,具体分管的有林官、湖官、陂官、苑官和畴官等。宋太祖下“禁捕诏”,宋真宗下“禁捕山鹧诏”。明清时期,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材料二 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煤得到广泛使用,煤燃烧时释放的滚滚浓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业革命特色。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17不久就发明了将氯转化为漂白剂的技术。钢铁业的

33、发展导致英国砍伐大量的树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排水沟设施不全,各种疾病困扰着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1831 年成立了中央卫生调查委员会,倾听社会声音。在各地设立卫生医官,负责治理地方环境。184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异同。答案:(1)内容:合理利用大自然,不过度索取;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宗法力量。背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政府贯彻重农抑商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2)原因:煤炭的大量使用及化工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助推了砍伐树木的现象;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设施及管理不健全。相同:利用法律加强管理,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专门设置管理环境的人员。不同:古代中国以服务农业发展为目的,带有浓厚的“农本”色彩;近代英国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目的,具有强烈的“工业化”特征。古代中国完全由政府专制;近代英国除由政府主导外,还听取社会人员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