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57009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荆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第 I卷 ( 选 择 题 共 48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48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阅读以 下对某一 著述的 评论: 评论一 : “百年 喜读 樽 前兆, 万里惊看 海外文 ”; 评论 二: “其书罗列 甚远之国, 指掌形 势可谓奇 书 ”; 评论 三 : “欲制夷患 , 比筹夷 情, 尤为 有用之 书” 。据上 述评论推 断此书应 该是 ( ) A孔子改 制考 B海 国图志 C天演论 D变法通 议 2鸦片战争后, 姚莹写下 康輶纪行 “冀雪中国 之耻,重边海之 防”“

2、欲吾 中国稍习夷 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该书的 意义在于 ( ) A引起了清 政府对边 防问题足 够的重视 B推 动了清政府 大规模近 代化的实 践 C拉开了中 国近代思 想启蒙的 历史帷幕 D抛 弃了天朝上 国观念主 动融入世 界 3曾担任清政府 驻英、法、 俄国大使的 曾纪泽认为 “近今百年西人 之富,不专 在机器之创 兴,而其要领专 在保护商会” ,他还主张 “博心一志 ,自讲商务,上 下同心,与 洋人争利, 然后可免坐 困之弊” 。 下列史实 能体现该 思想的 是( ) A禁烟运动 与创办军 事工业 B戊 戌变法与清 末新政 C“体用之 争”与新 文化运动 D预 备立宪与辛 亥革命

3、4 19 世纪七八 十年代, 郑 观应的 盛 世危言 是鼓 吹学习西方 最负盛名 的著作, 但 其开头 一篇却是 道器 ,大 讲中学为 道,西学 为器。 郑观 应此举( ) A顺应了民 族文化自 卫心理的 需要 B希 望中国开始 吸收和接 受西学 C体现了独 尊中华鄙 夷外邦的 观念 D试 图回避以夷 变夏的攻 击锋芒 5晚清政府尽管 在经济改革 上表现出超 乎寻常的激 进和开放,但是 在政治改革 上则犹豫摇 摆和缺乏远 见。下列 议论最能 体现此观 点的是( ) A“以中国 之伦常名 教为原本 ,辅以诸 国富强之 术” B“欲自强 必先裕饷 ,欲浚饷 源莫如振 兴商务” C“以筹饷 练兵为急

4、 务,以恤 商惠工为 本源” D“廓清积 弊,明定 责成,必 从官制入 手,亟应 先将 官制分别议 定,次第 更张” 6 魏源提 出 “师 夷长技以 制夷” , 陈独秀 倡导 “用科 学的态度 、 精神 、 思想和 方法去对 待一 切传统观念 和社会问 题,以至 于人生” 。 二者的 区别 是( ) 前者重在 科学技术 ,后者重 在科学精 神、方法 前者属于 制度层面 ,后者深 入到文化 层面 前者用于 反侵略, 后者推动 思想解放 前者的思 想来源于 西方,后 者 的思想 源于传统 文化 A B C D 7 “作为这场革 命指导理论 的康有为政 治思想也是 以儒家教义为主 导的封建文 化中的

5、一部 分,只不过 这一部分 孕育了一 定程度上 的反叛精 神 ”。 “反叛精 神 ”主要 表现在( ) A否定君主 制 B将维新思 想付诸实 践 C借助儒学 宣扬革命 理论 D要求建立 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 819 世纪后期 报刊上诸如 论中西历 之所以不同 中西饮食异宜 说 论中西 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 一类文章 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 间 的推移,中西比 较的范围在 逐渐扩大, 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外交、 习俗、 法 律、 思想、 学术 等各个领 域。 这 一现象表 明中国知识分 子( ) 2A放弃了儒 家是古非 今的传统 观念 B突 破了 “中体西用 ”思想的 束缚 C知识

6、结构 与认知空 间的重大 变化 D传 统思 维方式发生 了重大改 变 9“君为主,则 必尧舜之君 在上 ,而后 可久安长治 ; 民为主,则法制 多纷更,心 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 弊。惟君民 共治,上下 相通,民隐 得 以上达,君惠亦 得以下逮” 。 根据材料 和所学知识 判断,这 段文字的 作者 属于 ( ) A鸦片战争 时期的抵 抗派 B洋 务运动中的 洋务派 C维新运动 中的维新 派 D辛 亥革命中的 革命派 10. 1905 年, 粱启超在 历史上 中国民族 之观察 一 文中指出“ 中华民族 是我国境 内所有 民族从千百 年历史演 变中形成 的、 大融合的 结果。 汉 满蒙回藏等 融

7、为一家, 是 多元混合 的统一大民族 。 中 华民族自 始本非一 族, 实由多民 族 混合而成” 。 梁启 超提出的 “中华 民族” 这一概念( ) A进一步推 动了戊戌 变法的发 展 B是传 统“华夷 ”观念的 延续 C适应了当 时“排满 ”的反清 革命 D丰富了“ 民族主义 ”的内涵 11.下图是某学者 概括的近现 代中国思想 发展历程思 维导图,说明近 现代中国思 想发展历程( ) A是一个不 断碰撞分 化与融合 的过程 B是一个东 学西渐的 过程 C是一个不 断回归传 统儒学的 过程 D是一个从 器物到制 度到文化 的过程 12新 青年 载文称“你要 想有益于 社会 , 最妙的 法 子

8、莫如把你 自己这块 材料铸造 成器” , 须使各人自己充 分发展 这是人类功 业顶高的一 层 ;这是我们大家 都应该做的 事 ”这一观点主要反 映了新文 化运动的 发动者( ) A倡导民主 科学 B 希望 新青年自主 进步 C反对愚昧 迷信 D 追求 新文学平易 新鲜 13 1917 年陈 独秀在 旧 思想与国 体问题 中 写道“分明挂了共 和招牌, 而 学士文人 对于颂扬功德、 铺 张宫殿田 猎的汉赋 和那思 君明道的 韩文 、 杜诗, 还是 照旧推崇 。 一 般社会 应用的文字 ,也还仍 旧是君主 时代的恶 习 ”这 一思 想的本质意 图是 ( ) A提倡白话 文取代文 言文 B建立真正

9、的民主共 和国 C反对封建 儒家伦理 道德 D促进青年 人的思想 解放 14“作为具体的 政治历史事 件的五四 爱国运动 最足以构成新文 化运动前、 后期的分水 岭 ,因为从这 一事件 开始 ,新文 化运动 事实 上从比 较广 义的 文化运 动的范 围中 发生某 种突 破” 。下 列现象可 作为这种 “突破” 表现的 是( ) A民主与科 学的思想 深入人心 B 封建 思想的统治 地位受到 挑战 C新文化运 动的阵营 日益巩固 D 马克 思主义成为 新思潮的 主流 15蔡元培在发刊词 中提到“ 囊括大典,同罗 众家”之学 府也。 各国大学,哲学 之唯心论与 唯物论,文 学、美术之 理 想派与写

10、实派, 常樊然 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 之通则, 而大学之 所以为大 也。此材 料体 现的理念( ) A直接否定 了尊孔复 古的思潮 B 传播 西学,彻底 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 态度来推 动思想传 播 D 使新 文化运动由 此展开 161922 年创 刊的今日 曾刊发大 量关于马克思 主义的译著文章 ,对早期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产生了较 大的影响。 但该刊的 主办者却 曾 反对中共二 大制定的 民主革命 纲领, 坚 持认为这是中共 放弃社会主 义革命而从 事民主主义 革 命,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变 节” 。这说 明( ) A中共民主 革命纲领 违背了马 克思主义 B 实现 马克思主义 中国

11、化的 必要性 C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 实际结合 任重道远 D 当时 存在着大量 伪马克思 主义者 17 学者金观 涛、 刘青 峰在 五 四新青年 知识群体 为 何放弃 “自 由 主义” ? 一文中 说“第一次世界大 战这一重 大历史事 件, 不仅 改变了人 们的 观念, 而且影 响到对 凡尔赛和 约3的 解释,并进一步 冲击中国知 识分子对未 来观念的建 构 ”一战后,中国 思想界最突 出的转变 是( ) A从宣扬科 学到反思 “科学万 能”说 B从 学习 西方社会制 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 拜西学到 回归传统 文化 D从 学习 欧美到以俄 为师,宣 传社会主 义 18上海共 产主义小 组 192

12、0 年 l1 月拟定 的中国 共 产党宣言 指出“共 产主义者 的目的 是要按照共产主 义者的理想 ,创造一个 新的社会。 但 是要使我们的理 想社会有实 现之可能, 第一步就得铲除 现在的资本 制度。要铲 除资本制度 , 只有用强力打倒 资本家的国 家”材料 表明当时的 共产党人( ) A把马克思 主义与中 国实际结 合 B正 确认 识到中国社 会基本国情 C倡导苏俄 的城市中 心暴动道 路 D强 调阶 级斗争和社 会革命观 点 19以下是 近来解密 的蒋介 石日记 : 1923 年 9 月 22 日“下 午看马 克思学 说概要 ”10 月 4 日 “上午复看 马克思 学说概要 , 下午看

13、概要 ”10 月 13 日“ 晚,看 共产党 宣言 ”10 月 16 日 “看 共产党 宣言 ”10 月 18日 “看 马 克思传 。 下午 , 看 马克思学说乐而 不能悬卷 ”由此可 见 ( ) A蒋介石对 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持怀疑态 度 B以 俄为师成为 当时知识 分子 的必 然选择 C马克思主 义成为当 时中国社 会主流思 想 D国 共合作的实 现使蒋介 石思想发生改变 20史学家 陈旭麓认 为“民族 的反思, 是在遭 遇极 大的困难中 产生的。 一百数十 年来,中华民族的第 一次反思 是在鸦片 战争后, 渐知 诸事不如 人, 只有学习西 方。 第二次则 是反思何 以学了西方 仍然失败

14、 ”下列关 于以上信 息的解 读不 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 是第一次 反思后的 行动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 漫长渐进 的过程 C从器物到 制度再到文化渐进 变革皆是 反思的 成果 D追求民族 独立和国 家 富强是 促进反思 的原动 力 21. “正是有这 样的对夷 情零碎、 模糊 的了解, 使经 世思想家们 在鸦片战 争之后能 够正视对 手即来自异 邦的夷人 在西 方殖民者 入侵压力 下开 出的 “外来药” , 较之先 前的 “古时丹” 无疑是变革 性的进步 ”文中的 “外来药 ”在当 时产 生的重大影 响是( ) A动摇了封 建思想的 正统地位 B推动了 中国 人重新认 识 世界 C为维新

15、 运 动奠定了 思想基 础 D传播资 产阶 级的思想和 文化 22.“从洋务 运动、维 新变法到 资产阶级 革命, 救亡 始终是历史 的主题。 但是 对救亡需 求带来了准 备的不足, 并往往忽 视了对封 建主义的 严 峻斗争。 中国 民 族资产 阶级是在 很不成 熟的状态下 被推上历 史舞台的 ”这种“ 不成熟 ”的 核心体现是 ( ) A军事准备 不足 B政治经 验短缺 C思想 理论肤浅 D经济 基础薄弱 23.陈旭麓在 近 代中国的 新陈代 谢 中写道“他们 不再热衷于 讨论民主 政治与君 主专制的 孰是孰非而是转到 探索民主 社会在欧 美为何 可能, 而 在中国又为 什么屡屡 失败。 先

16、 是戊戌,紧接着是辛 亥, 这种悲 剧的一再 重演, 根 本原因究 竟 在哪里呢 ? ”这主要 表明当时 “他们”( ) A对资产阶 级革命派 的认知和 反思 B对 欧美 文明成果的 肯定和赞 扬 C对中国社 会进行深 刻思考和 探索 D对 三民 主义思想的 继承和发 展 24. 中国近 代思想主 要经历了 “师夷长 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 “维新变 法” 、 “民主 共和” 、“民 主与科学 ”及“马 克思主义 ”的演进 过 程。 这些思想 反映的共 同主题是 ( ) A发展资本 主义 B救 亡图存 C 实践 民主共和 D反 对专制统 治 第 II卷 ( 非 选 择 题 , 共 5

17、2分 ) 4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题,其中 25 题 25 分 , 26 题 12 分 , 27 题 15 分 , 共 52 分 。 25(25 分 ) 鸦片 战争后 , 先进 的 中国人开 始开眼看 世界, 向西 方学习成 为近代中 国思想 解 放的潮流, 一 浪高过一 浪。 从学 造器物、 仿行制度 到 提倡思想解 放, 不断探 求强国 之路。 阅 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对 于洋务运 动,当时 的人颇有 批评, 以下 看法较具代 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 在无船无 炮,而在 无人无才 ,此皆政 教之 过也;西洋 技巧文字 ,似不可纷纷讲 求, 致群鹜 于末, 而忘 治道

18、之本; 不思整 饬纪纲 (纲常 伦理 , 而惟 骛心于凶器 之末何欤 ?刘光 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 政教为本; 日本仿行 西法, 大小 取法泰西 , 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专注于造船、 制器、练 兵)考求 洋人末务 而忘其本 ,自 以为安。伦敦 与巴黎日 记材料二 二 十多年前 草写 中国政 治思想史 的 时候 , 我所看见康氏 的著作不 过是现在 所看见中的一小 半。 他的思 想, 我既 不能有全 面的认识 , 也不曾作深 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 论断不 免有舛误的 地方。例 如我说“ 康氏以立 宪为保 皇之 手段,故其 所号召者 为假民权 。托孔子 以为变法之 口实,故 其所号召 者为假维

19、新 ”多 看他 的著作,细 研他的思 想之后, 我发现这 个论断几乎 与真相恰 相反背。 现在 我认为这 两句话可 以改为 “康氏以 保皇为立 宪之手段, 其所号召者为 渐进之真 民主。 谓孔 子为改制 之圣人, 其 所 企求者实为 制度与思 想之一体 维新 ”萧 公权 问学谏 往录 材料三 在 北京 大 学 1918 年 11 月所组织 的演讲中 , 李大钊说 “我老老实 实讲一句 话,这 回战胜的,不是 联合国的武 力,是世界 人类的新精 神 。不是那一国的 军阀或资本 家的政府, 是全世界的 庶民。 这新纪元 的世界 改造, 就是 这 样开始。 资本 主义就是 这样失败 , 劳工主义就是

20、这 样战胜 ”请回答: 北 京大学 日 刊 1918 年 12 月 6 日5(1) 据材 料一, 指出刘锡 鸿和郭嵩 焘主张的 不同之 处 ( 4 分 ) 据此分 析两者分 别代表哪 一 派别?(2 分 ) (2)据材料 二,指出 康有为思 想的特点 ( 2 分 )结 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原 因 ( 6 分 ) (3) 结合 所学知识 , 指出李 大钊演讲 的题目 ( 1 分) 这反映中国 思想界发 生了怎样 的变化?(2 分) (4)综合上 述材料并 结合所学 知识,归 纳近代 前期 中国思想解 放的特点 ( 8 分) 26.(12 分) 阅读材 料,完成 下列要求 。 材料 清 朝“百日 维

21、新”和 “新政 ”比 较 “百日维新 ” 清末“新政 ”甲午战后, 列强纷至 沓来,光 绪痛感国 事危 艰, 于 1898 年 6 月 11 日 , 颁 布 “明定国是” 诏书, 宣布变 法。 9 月 21 日慈禧太 后发动戊 戌政变 “百 日维新” 画上了黑 色休止符 。 “百日维新 ”的主要 内容有: 设立制度 局, 允许官民上 书言事 , 改革旧 机构, 裁撤冗员, 提高行政效 率。保护 和奖励工 商业,设 立农 工商机构, 编制预算 决算。裁 汰旧军队 ,训 练新式海陆 军。废除 八股文, 改试策论 ,创 办京师大学 堂,各地 设立中、 小学堂, 提倡 西学,派人 出国留学 。建立法

22、律制度等 。庚子国变后 ,慈禧太 后恐民心 丧失,统 治难 以为继, 于 1901 年 1 月, 颁 布上谕, 实行改 革。五大臣 出洋、仿 行立宪、 皇族内阁 接踵 而至。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 昌首义, 新政 终究“花开 不复久” , 走到了尽 头。 “新政”的 主要内容 有:增设 新机构, 裁撤 冗官冗衙,整顿吏治 。提倡和 奖励私人 资本 办工厂,承认私人财 产合法。 裁汰绿营 ,编 练新军,改革军制。 废除科举 ,设立新 式学 堂,提倡出国留学, 颁行癸卯 学制。编 纂新 法典, 颁布钦定宪 法大纲 。 仿效西 方建立 司法制度。从材料中提 取 “百 日维新 ”和清末

23、 “新政 ”相互 关联 的历史信息 , 自拟 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 阐述。(要 求:写明 论题,相 互关联 ,史 论结合。 ) 27(15 分) 阅读下 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从 晚明时 期 到清朝中 期, 约有 500 名耶稣 会 士来华, 中国 人从他们 那里学到 了大炮 铸造法、 历法、 绘图、 算术、 天文、 几何等西 方文明 , 这为中 国提供了 使其自身 现代化的 机 会。 但这一缕 微弱之光 只在一小 部分较进 步的中国 士 大夫中隐约 闪亮, 中国 的士大夫 总体上 对自己的文 化遗产自 负非凡, 以至 不承认需 要吸收外 来学识。 与此同 时, 传教士也 将汉

24、学传 回了欧洲, 利玛窦翻 译的 孔子四书 于 1687 年 在 巴 黎出版 , 1682 年耶 稣会士向 教皇呈现 了 400 多部中 国典籍译 本。欧洲 第一次领 略了中国 文 化的博大精 深,一些 大思想家 如 歌德、 伏尔泰、亚 当 斯 密等成为中 华文明的 崇拜者。 欧洲 上空弥漫着 进步的气 息。徐中约 中 国近代 史 材料二 西方思想 的涌入,始 于鸦片战争 前对圣经和 宗教小册子的翻 译。 1861-1895 年间,译著范围扩 展到外交 、 军事 、 自 然科学和 技术方面 , 其 中应用科学 占 40%, 自然科 学占 30%。这段时期, 从英 美国家翻 译来的著 作占全部

25、的 85%。 1895 年后, 对西 方作品的 翻译不仅 局限于 军 事 和 技 术 方 面 , 还 包 括 政 治 体 制 、 经 济 体 制 、 社 会 结 构 、 科 学 和 哲 学 思 想 等 方 面 。1902-1904 年的全 部译著中 ,社会科 学占 255%, 历史 和地理 占 24%,自 然科学 占 21%,应用6科学占 105%,哲学和 文学占 113%,其中 译著来 自日 本的占 62%。请回答: 徐中约 中 国近代 史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在中 外文化交流 碰撞中,中 国和西方的态度 分别是什么 ?指出它们 各自产生的 影响 (6分) (2) 根 据材料二 概括近代

26、 中国译著 外国作品 的变化趋 势, 并结 合时代 背景分析 原因 ( 5 分 ) (3)结合上 述材料, 你认为哪 些因素会 推动中 外文 化交流 ( 4分) 荆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 、 选 择 题1-5 BCBDA 6-10 BDCCD 11-15 ABBDC 16-20 CDDCA 21-24 BDCB二 、 材 料 题25.( 25 分 ) ( 1) 刘 锡 鸿 认 为 中 国 的 纲 常 伦 理 是 “本 ”, 郭 嵩 焘 认 为 西 方 政 教 是 “本 ”; 刘 锡 鸿主 张 整 饬 纲 常 伦 理 , 郭 嵩 焘 主 张 不

27、仅 学 习 西 方 技 术 还 要 学 习 西 方 制 度 。( 4 分 )立 场 : 刘 锡 鸿 代 表 地 主 阶 级 顽 固 派 ; 郭 嵩 焘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早 期 维 新 派 。( 2 分 )( 2) 利 用 传 统 儒 家 思 想 , 宣 传 维 新 变 法 。( 2 分 ) 原 因 :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不 充 分 , 民 族 资产 阶 级 力 量 不 强 ; 封 建 顽 固 势 力 过 于 强 大 ; 斗 争 策 略 的 需 要 。( 6 分 )( 3) 题 目 : 庶 民 的 胜 利 。 ( 1 分 ) 变 化 : 中 国 先 进 的 知 识 分 子

28、向 苏 俄 学 习 , 开 始 宣 传 马 克思 主 义 。 ( 2 分 )( 4) 各 阶 层 参 与 探 索 , 具 有 广 泛 性 ; 始 终 以 求 救 亡 为 主 题 , 具 有 爱 国 性 ; 主 张 学 习 西 方 ,推 动 进 代 化 , 具 有 进 步 性 ; 前 后 相 继 , 具 有 阶 段 性 ; 不 断 探 索 , 具 有 连 续 性 。( 任 答 四 点 即 可( 8 分 )26 ( 12 分 ) 【 答 案 】 示 例 论 题 1: 百 日 维 新 和 清 末 新 政 都 是 民 族 矛 盾 和 阶 级 矛 盾 激 化 的 产 物 。 阐 述 : 甲 午 战 后

29、, 列 强 对 华 加 大 资 本 输 出 , 掀 起 瓜 分 狂 潮 , 民 族 危 机 加 深 ; 马 关 条 约 签 订后 , 清 政 府 财 政 危 机 严 重 , 采 取 了 降 俸 、 增 加 商 税 的 措 施 , 但 官 员 将 负 担 转 嫁 到 人 民 身 上 ,阶 级 矛 盾 激 化 。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 攻 占 北 京 , 烧 伤 抢 掠 , 罪 恶 累 累 , 民 族 矛 盾 激 化 ; 辛 丑 条 约 签 订 , 清 政府 成 为 帝 国 主 义 统 治 中 国 的 工 具 , 巨 额 赔 款 加 大 对 人 民 的 剥 削 , 人 民 反 清 情 绪 高

30、 涨 。 总 结 : 统 治 危 机 带 来 国 家 治 理 方 式 的 变 化 。 论 题 2: 清 末 新 政 是 百 日 维 新 的 继 承 与 发 展 (镇 压 戊 戌 变 法 的 慈 禧 太 后 成 为 戊 戌 变 法 遗 嘱 的 执行 者 )。 阐 述 : 清 末 被 迫 推 行 的 “新 政 ”, 其 改 革 举 措 远 比 “百 日 维 新 ”范 围 广 泛 、 更 有 力 度 ; 在 政 治 制 度 层 面 , 从 “改 官 制 ”扩 展 到 “预 备 立 宪 ”; 在 经 济 制 度 层 面 , 从 奖 励 农 工 商 业 , 扩 展 到 试 图 确 立 以 个 人 为 本

31、 位 的 财 产 权 制 度 ; 在 军 事 制 度 层 面 , 从 编 练 新 式 陆 军 , 扩 展 到 确 立 近 代 军 制 ; 在 文 教 制 度 层 面 , 从 设 立 学 堂 , 改 革 科 举 , 扩 展 到 废 除 科 举 , 建 立 近 代 学 制 ; 在 司 法 制 度 方 面 , 从 建 立 法 律 制 度 , 扩 展 到 建 立 近 代 法 律 体 系 和 司 法 制 度 。 总 结 : 清 末 新 政 是 戊 戌 变 法 的 具 体 化 和 实 践 , 符 合 社 会 需 要 和 历 史 潮 流 的 举 措 , 必 将 被 历 史继 承 。 论 题 3: 百 日 维

32、 新 与 清 末 新 政 均 推 动 中 国 走 向 近 代 化 。 阐 述 : 政 治 上 , 两 者 都 是 想 与 世 界 接 轨 , 试 图 建 立 资 本 主 义 君 主 立 宪 制 ; 经 济 上 , 两 者 都 在政 府 层 面 允 许 乃 至 奖 励 办 实 业 , 发 展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 军 事 上 , 两 者 都 主 张 建 立 新 军 ; 文 教 上 ,两 者 都 主 张 学 习 西 方 , 步 入 西 方 资 本 主 义 教 育 轨 道 ; 司 法 上 , 两 者 都 主 张 建 立 法 律 制 度 , 尝试 建 立 法 制 化 国 家 。 总 结 : 国

33、家 体 制 的 近 代 化 是 不 可 抗 拒 的 历 史 潮 流 和 时 代 发 展 方 向 。 论 题 4: 清 末 新 政 比 百 日 维 新 影 响 更 为 深 远 。 阐 述 : 百 日 维 新 仅 推 行 了 103 天 , 除 保 留 了 京 师 大 学 堂 外 , 其 他 措 施 尽 被 废 除 , 加 之 办 法 措施 过 多 、 过 急 , 地 方 保 守 势 力 的 阻 挠 , 所 产 生 的 社 会 影 响 有 限 。 清 末 新 政 历 时 10 年 之 久 , 涉及 社 会 发 展 的 多 个 层 面 , 对 中 国 的 政 治 、 经 济 、 教 育 、 军 事

34、都 产 生 了 深 远 影 响 。 总 结 : 自 上 而 下 的 改 革 需 要 统 治 集 团 的 大 力 推 动 和 足 够 实 践 才 能 发 挥 作 用 。 ( 其 他 答 案 , 符 合 逻 辑 和 史 实 , 亦 可 。)27.( 15 分 )( 1) 中 国 的 态 度 : 有 一 小 部 分 较 进 步 的 士 大 夫 学 习 西 方 , 但 总 体 上 满 足 于 现 有 文 化 , 不 愿接 纳 西 方 文 化 。 ( 1 分 ) 影 响 : 失 去 了 近 代 化 的 机 会 ( 2 分 )西 方 的 态 度 : 欣 赏 中 国 文 化 , 促 进 文 化 的 交 流

35、( 1 分 ) ; 影 响 : 推 动 了 欧 洲 的 启 蒙 运 动 ,促 进 了 社 会 的 进 步 。 ( 2 分 )( 2) 变 化 趋 势 : 翻 译 作 品 的 来 源 地 由 以 欧 美 为 主 到 以 日 本 为 主 ; 由 重 视 自 然 科 学 到 重 视 社会 科 学 。 ( 2 分 )原 因 : 学 习 西 方 , 救 亡 图 存 ; 对 西 方 的 了 解 日 益 全 面 、 深 入 ; 甲 午 战 败 对 中 国 的 刺 激 。( 3 分 )( 3) 因 素 :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国 家 政 策 的 推 动 ; 思 想 的 开 放 ; 对 外 开 放 等 ( 4 分 ) ( 言 之 有 理 ,即 可 给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