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安平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实验部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 (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1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孔子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制天命而用之”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重农抑商 D 民本思想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民贵君轻” 、荀子“君舟民水”
2、,都是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即体现民本思想,D 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孔子涉及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没有涉及,排除 A。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与重视农业的农本思想不符,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而强调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排除 C。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 ,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2D【解析】 “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人气节的养成,属于个人品德问题,D 正确;反抗专制不
3、符合孟子思想,A 错误;个人性格不属于品德,B 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 2 -以估量的现时价值。 ”这说明A 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 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 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 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3B【解析】根据材料中“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 “传承不已” “历史价值” “现时价值”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表达的是百家争鸣影响到了历代和现在,即具有深远历史影响,故
4、B 项正确。汉代以后,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秦代曾以法家思想为官方思想,所以 A 项错误;C 项过于绝对,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可排除。4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相同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重视道德与人伦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A B C D 4D【解析】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董仲舒对于先秦儒学的发展,故不是二者共同点,排除,选择 D 正确。5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A 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 崇尚天人合一C 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
5、D 主张君权神授5C【解析】【详解】材料“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反映了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西汉王朝儒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故 C 正- 3 -确;材料强调儒学教化与国家统一,没有反映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故 A 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故 B 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君权神授思想,故 D 错误。故选 C。6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 B 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 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
6、治思想6C【解析】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的是思想上的统一,“大一统”指的是政治上的统一,在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的局面下,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以巩固封建统治,故 C 正确;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而不能确保思想上的统一,故 A 错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而不是君主专制的需要,排除 B;材料涉及的是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的关系,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地位问题,排除 D。7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下图空白处应填写为( )A致良知 B存天理,去人欲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7 解析:“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和“心即
7、理也”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在本体论方面的观点,反省内心是陆九渊心学在认识论方面的主张,故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程朱理学在认识论方面的主张,程朱理学认为认识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故选 D 项。致良知为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的主张,故排除 A 项。 “存天理,去人欲”和“三纲五常”是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方面的主张,而非其认识论方面的主张,故排除 B、C 两项。答案:D81585 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法家的
8、严刑峻法思想B道家主张“天道自然”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王阳明的“知行合一”8 解析:材料中虽然提到“贪官污吏” “斥退坏人” ,但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更- 4 -看不出来惩罚的力度,故 A 项错误;“天道自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这和材料中的意思相反,故 B 项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材料中的“大旱由于缺乏德行” “贪官污吏的结果”反映了这一层意思,故 C 项正确;“知行合一”意思是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C9.儒学是孔子创
9、立的,但在中国,也几经变迁,一变为汉代经学,再变为宋明理学,三变为经世致用之学。宋明理学相对于汉代经学最主要的变化是(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9 解析: A 项符合汉代经学的特点;B 项是两者的共同点;C 项与两者的特点不符。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10嘉靖元年(1522 年),礼科给事中上奏疏说“三代以下,论正学莫如朱熹”,不指名地批判了王阳明。世宗立即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的明廷批判王阳明,可能是因为阳明心学A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 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C 否定了封建纲
10、常合理性D 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10D【解析】【详解】汉武帝以来,儒学就处于正统地位,而宋明理学以孔孟为正宗,故排除 A;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是对李贽的评论,排除 B;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要维护封建纲常,排除 C;阳明心学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内心反省而成人致圣,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与程朱理学墨守封建统治秩序不符,故选 D。1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5 -A “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B “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 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D 是否遵循“三纲五常” ,维护社会秩序11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对世界本源的认识和把
11、握“理”的途径。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在程朱理学看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陆王心学也主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但他认为心即是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在陆王心学看来,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要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格物致知”即探究事物原理获得天理, “发明人之本心”即通过探究反省内心获得天理。故 A 项正确;其它三项都是共同之处,故排除 BCD 项。12下图漫画一团和气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
12、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形成了思想体系B 使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 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12D【解析】【详解】漫画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这种趋势推动儒学到宋代发展到理学阶段,故 D- 6 -项正确,A 项排除;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故 B 项错误;漫画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故 C 项排除。13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此诗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3【解析】
13、材料中主要强调的“心” ,与“仁政” “独尊儒术” “经世致用”等思想无关,故 ABD 项排除;依据“万化根源总在心”可得出此诗反映的是“心”是万物的本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故 C项正确。【点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诗句含义的准确理解,明确其论述的内容是“心是万物的本源” ,得出是心学的思想,与备选项对比判断出正确答案。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
14、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始于宋朝,以后雕版印刷技术不再使用解析: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 项错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前期,B项错误。活字印刷始于北宋,但是它并没有取代雕版印刷技术,“雕版印刷技术不再使用”说法错误,故 D 项错误。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C 项为正确选项。答案: C7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评述,正确的是A 造纸术发明于东汉B 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作品是唐朝的金刚经C 雕版印刷术省时省物,效率很高- 7 -D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属于木活字7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造纸术就已出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 A 项错误;
15、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作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故 B 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省时省物,效率提高,故 C 项错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泥活字,故 D 项错误。10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10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
16、尚未有纸质书,故错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的确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故正确;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草书而不是楷书,故错误;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而不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错误;因此符合史实的只有 1 个,所以答案选 A。3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下列诗句中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 B C D 3B【解析】
17、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 ,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 ,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诗 ,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答案为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8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出处和年代的准确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解析 根据材料“它引
18、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可知,这反映的是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从而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故选 D 项。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抵抗派还没有付诸实践,A 项错误;B 项是指林则徐,C 项与魏源无关,皆排除。答案 D7在广东禁烟期间,林则徐认识到“内地船炮非外夷之敌” ,主张“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 ,他组织人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蓬如洋式”的大船。这表明林则徐A 已做好抵御侵略的军事准备B 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C 已经迈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D 对清政府的政策极度不满【答案】C【解析】【详解】1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在于它保存了大
19、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A 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B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9 -C 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D “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1B【解析】根据题干“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指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故 B 项正确。A 项是魏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 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 项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5.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是“跪着向
20、封建制度造反” 。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在这里( )A.纯粹考证儒学经典的真伪B.不敢从正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C.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D.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析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都是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 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的抨击,宣传变法“改制考”的思想,在政治上打击“恪守祖训”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了舆论准备。答案 C3.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
21、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可知主张洋务运动的官员奕和丁日昌被称为“鬼子六”“丁鬼奴”,这说明洋务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即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故 A 项正确。洋务运动并不是崇洋媚外,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派因力倡洋务遭到反对,而不是因只学器物不改制度受批判,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列强侵略,故 D 项错误。答案: A答案: A- 10 -2(2018兰州高二检测)1842 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
22、突出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答案 C解析 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社会变革的意识,故 C 正确。7(2018洛阳高二检测)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冲绝网罗” ,抨击“纲常礼教” 。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抨击纲常礼教 ”“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可知都是强调冲破传统儒家纲常伦
23、理束缚,主张思想解放,故选 A。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析:选 B。 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来的救国意识的觉醒,A 不属于近代救国意识,故 A 项错误;B 项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
24、夷”思想,故 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也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 D 项错误。3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11 -A 魏源B 康有为C 梁启超D 陈独秀【答案】D【解析】9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中指出:“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 ”材料反映陈独秀掀起新文
25、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 B宣传平等人权之新信仰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D进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解析:选 C。 批判儒家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形式,但不是根本目的,故 A 项错误;人权平等信仰即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宣扬其目的就是为革新中国政体服务,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可知其根本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革命是达成目的的方法,故 D 项错误。7有人认为:“作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真正凸显了中国传统
26、文化的真精神。 ”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A弘扬了传统文化的民主和科学的精髓B反映了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精华C体现了明清以来经世致用的爱国情怀D反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理想解析:选 B。民主和科学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故 B 项正确;经世致用仍然是以儒家为体,维护旧的封建统治,与材料中“作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不符,故 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传统束缚,故 D 项错误。- 12 -8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
27、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A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B 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 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 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D11921 年 6 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 ”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解析:选 C。 “宜先求富强” ,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先后,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
28、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 A 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 ,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 ,故 B 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 ,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 D 项错误。11毛泽东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的“功绩”是指( )A民族独立解放 B社会主义建设C民族复兴富强 D发展人民主义解析:选 A。材料反映出毛泽东的最大的功绩带领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9、赢得民族独立,故 A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不是主要“功绩” ,故 B 项错误;民族复兴富强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发展人民民主方面有所创新,但不是主要“功绩” ,- 13 -故 D 项错误。1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
30、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D.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解析: 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杰出理论贡献是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与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等,故 A 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成就;B 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成就,C 项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成就,D 项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成就,排除 B、C、D 三项。8毛泽东曾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 ,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三民主
31、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解析:选 D。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背景。 “把孙中山丢开”说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一致,故 B 项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 C 项错误。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 发展外向型经济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在南方谈话”是在 1992 年发表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 项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排除;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正确;D 项是 1984 年开始的,排除。点睛:关键在于明确“南方谈话”的时间。第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非选择题(共 2 道大题,41 题 20 分,42 题 20 分,共 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