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56468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舒城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一、现 代文 阅读 (3 6 分 )(一) 论述 类文 本阅 读( 本题 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 面的 文字 ,完 成 13 题。人们习惯 称农历 过年的 那 个一月为 “正月 ”,这 是为 什么?一 种说法 认为 “正 ,岁 之首月 ”, 表 示 农 历新 年第 一个月 的 意 思。 另一 种说 法认为 “正” 的本 意蕴 含 着 “正 统” 的意思 。在 古代 , 每年 以 哪一个 月当 第 一 个月 , 有 时是随 着朝 代的 更 换 而变 化的。 不同 王朝更改 了月份 的 次 序 , 便把更改 后的 第一个 月叫 作

2、“正月 ”。在 帝王看 来, 既然他 们 占据了 天下 , 居了正位 , 一年 十 二个 月的 次序 , 也 得跟着 他们 “正 ”过 来 。 还有一 种说法是因 秦始 皇姓 嬴名 政,他嫌 “正” 字 的读 音同 他 的名字 同音 犯了 忌讳 , 就 下令把 “正月”读 作“ 正( 征 ) 月” , 一直沿 用 至 今。淮南子 时则 训记 载 “孟春之 月,招 摇( 即北 斗星柄) 指寅” 。古代 以北 斗星斗柄初昏时 所指 的方 位作 为确定 季节 的标 准, 称为 斗建, 亦称 月建 。 这 是说 一年的 第 一 个月开始 的时候 斗柄 指在 寅位上, 此月 即为建 寅 之 月 , 即

3、正 月 。“正 月 ”名 谓 的 出 现 甚 早 。 诗 经 小 雅 有 正 月 的 诗 篇 : “正 月 繁 霜 , 我 心 忧 伤 。”史 传 夏 商 周 至 秦 汉 各 朝 , 正 月 的 月 份 次 序 , 各 有一 定 的 更 改 。 战 国 秦 汉 年 间 对 此 尚 有 所 谓 “三 正 论 ”: 认 为 夏 正 建 寅 , 殷 正 建 丑 , 周 正 建 子 是夏 商 周 三 代 轮 流 更 改 正 朔 。 司 马 迁 史 记 历 书 还 有 记 载 : “夏 正 以 正 月 , 殷正 以 十二月 ,周 正 以 十 一 月 ”然而,诚 如语言 学家王 力 先生所言 “这并 不可

4、 信” 。 如秦始皇 统一中 国后 ,改 建亥 即夏历的 十月为 岁首 。汉 沿秦制, 汉武 帝时改 用“ 太初历” ,以建 寅之月 为岁 首,以 后 约两千 年间 , 除王 莽 、 唐 武后等 一度 改为 殷正 、 周 正外 , 大 多沿 用夏 正 。 由 此可见 , 历 史上大 多王 朝似 乎 没 想 到 将正月 和改 朔 “正统” 绑 在一起 。 而 自汉 以降, 历 史上那 么多 朝代以 夏正 为一 年的 开 始 ,这 恐 怕也 就是 正月 通常 被人们 视为 岁首 的原 因。清黄生 字 诂正 中 认为 “世传 秦始 皇讳 政, 故民 间呼正 月之 正作 征音 , 此 说非 也 古 者

5、 因斗 柄所 指之 方, 以 其月 为岁 首, 盖 准 此以为 标的 , 故 曰正, 犹 言斗柄 所指 之月耳 ”由 于 斗 建为 确定 月份的 标 准 , 故斗 建也 称 为正 。 唐 王冰 注 “正 , 斗 建也” , 即 为此意 。 另 外,黄 生 也 认 为, 正 月之 正本 来就 有平 声的读 法, 并非 由于 避秦 始皇的 讳而 改读平 声。 正月 写2作 “征 月”, 可知 正月 之正 早在 秦 始皇之 前就 读平 声。如何准 确解 读 “正 月” 呢 ? “正” 在这 里是 “以 此为 正” 的准 则、 标志 。 如 此 “正 月” 即为一 年刚 开始 时, 年内所 确立 的标

6、 志性 月份 的意思 。 在 新的 一年 开始 之际, 人们就要借 “时新” 而 除 旧 布 新 , 以 新的 标准 、 新的 气 象塑造 人生 , 由 此而 形成 一系列 新年 前夕和 正月 风俗 。正 月 实 施除 旧 立新 的方 式, 见 证 于文献 的是 先秦 时期 的逐 除。 据 吕氏春秋 季 冬纪 记载 ,古 人在 新 年的 前一 天用 击鼓 的方法 来驱 逐 “疫疬 之鬼” , 这就 是 “除夕 ”节 令的 由来 。(摘编 自陈 勤建 传 统年 节的文 化密 码 )1下列 关于 原文 内容 的理 解和分 析, 正确 的一 项是 (3 分) ( )A商 朝、 周朝 、秦 朝分 别

7、把 11 月、1 2 月、1 0 月 算 作每年 的第 一个 月, 一直 到汉武 帝 时期才 恢复 夏朝 的月 份排 列法。 B 正 月 通常 被 人 们称 为岁 首 , 这是 因 为从 汉 朝 以后 的 约 两千 年 的时 间 里 ,采 用 的 是太 初历, 以夏 正为 一年 的开 始。 C 如今 我们 习惯 称农 历一 月为 “正月” , 但在 我国 的古 代时 期 , 这 并不 是固 定的 , 历史 上 有好几 个朝 代, 正月 不是 一月。D最早提及 “除夕 ”这一名 称的是 吕氏春秋季冬纪 , “除夕 ”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 鼓的方 法来 驱逐 “疫疬 之鬼 ”。2下列 对原 文论

8、 证的 相关 分析, 不正 确的 一项 是( 3 分) ( )A 第 一 段列 出农 历一 月被 称为 “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 ,朝代更换后 的 第一个月, 为避秦 始皇 的讳 。 B第二段引 用 “三 正论 ”和 诗经 史记 的记载 ,是为了 论证夏历、殷历 和周历所 定 的正月 的时 间各 不一 样。 C 第四 段多 次引 用黄 生的 观点 , 呼应 第一 段, 有的 放矢, 否定了“正月之正”是 因为避秦 始皇的 讳这 一说 法。 D 文章 提出 议论 的话 题后 , 分析 了农 历一 月被 称为“正月”的 真正 原因 , 进 而准 确解读了 “正月 ”的 文化 内涵 。3根据

9、 原文 内容 ,下 列说 法不正 确的 一项 是(3 分 ) ( )A 古代 以北 斗星 斗柄 初昏 时 所指 的方 位确 定季 节 , 如 正月 指寅 ,为 建寅 之月 , 二月指 卯,为 建卯 之月 。 B 春 秋 战国 时 期 有所 谓夏 历 、 殷历 和 周历 , 这 三者 的 区 别在 于 岁首 的 月 份不 同 , 因3此 存有 “三 正论 ”。 C秦始 皇为表达 “占据天下 ”之 意 , 更改了一年十二个月的 次序 ,从此 “正月 ”之 “正 ”就 有 了 “正统 ”的意 思。 D “农历”又称“夏历” , 是 因为它 产生 于夏 朝 , 且 自 汉武帝 重新 使用 夏历 后 ,

10、 除个别朝代 外大多 沿用 夏正 。(二) 文学 类文 本阅 读( 本题 共 3 小题 ,1 5 分 )阅读下 面的 文字 ,完 成 46 题。童话梁晓声1977 年母 亲病 危时, 我坐 在病床 边, 握着 母亲 的手 , 问母 亲还 有什 么要 嘱咐 我的。 母亲望着 我,眼 角淌下 泪 来。母亲 说“ 我真希 望你 哥跟我一 块儿死 ,那 他就 不会 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 ,内疚 极了, 俯 身对母亲 耳语“妈 妈 放心 ,我一定 照顾好 哥哥 ,绝 不会 让他一 个 人 待 在 精神 病院 里 ”当天午 夜, 母亲 走了 。 办完母 亲丧 事的 第二 天, 我住进 一家 宾馆 , 让

11、四弟 将哥哥 从精 神病 院接 回来 。 哥 哥一见我 , 高 兴 得 傻小 孩似 的笑了 ,他 说“二 弟, 我 好想你 ”算来, 我 竟 20 余年 没见 过 哥哥了 ,而 他却 一眼 就认 出了我 。 我不禁 拥抱 住他 ,一 时泪 如泉 涌 ,心 里连 说“哥 哥 ,对不 起, 对不 起 ” 我帮哥 哥洗 了澡 , 陪 他吃 了饭, 与他在宾 馆住 了一 夜。 哥 哥以 为他 从此 自由 了, 而我只能 实话 实说 “现在 还 不行, 但我 一定 会尽快将 你接到 北京 去 ” 一返回 北京 , 我 就动 用轻 易不敢 用的 存款 , 在 北京 郊区买 了房 子, 简易 装修 , 添置

12、家具。半年 后, 我 将哥 哥 接到了 北京 , 并 动员 邻家 的一个 弟弟 二小 一块 儿来 了。 二 小也 是返城 知青 ,居 无 定 所 , 也没工 作。 由他 来照 顾哥 哥, 我 给他 开一 份工 资, 可谓一 举两 得。他 对哥 哥很 有感 情 , 我放 心 。那三年 里, 哥哥 生活 得挺 幸福, 二小 也挺 知足, 他 们居然 都胖 了。 我每 星期 去看他 们,一 块 儿 做 饭 、吃 饭、 散步、 下棋 ,有 时还 一块 儿唱歌 但好景 不长 , 二 小回 哈尔 滨探望 他的 兄妹 , 一 天不 慎从高 处跌 下, 不幸 身亡 。 这噩 耗使我 伤 心 了 好 多天 ,我

13、 只好向 单位 请了 假, 亲自 照看哥 哥。4我对哥 哥说 “哥, 二小 不 能回来 照顾 你了 ,他 成家 了 ” 哥哥愣怔 良久, 竟说“好 事。他也 该成家 了, 咱们 应该祝贺 他,你 寄一 份礼 给他吧 ” 我说“照 办。 但是 ,看 来 你又得 住院 了 ” 哥哥说 “我明 白 ”那年, 哥哥 快 60 岁 了。 他 的头脑 、话 语和 行动 越来 越迟钝 ,但 没有 任何 具有 暴力 倾向的 表现 ,相 反, 倒是 每每流 露出 自卑 来。我说“哥 ,你 放心 ,等 我 退休了 ,咱 俩一 块儿 生活 ”哥哥说 “我听 你的 ” 哥哥在 北京 先后 住过 几家 精神病 院, 有

14、 私立 的, 也 有 公立的。 现在 住的 这一 所医 院,据说是 北 京 市 各 方面 条件 最好的 。 前几天 , 我 又去 医院 看他。 天气晴 好, 我俩 坐在 院子 里的长 椅上 , 我 看着 他喝 酸奶,和他聊 天 。 在 我 们眼 前, 几只野 猫慵 懒地 横倒 竖卧 。 我问“哥 ,你 当年 为什 么 非上大 学不 可?” 哥哥说 “那是 一个 童话 ” 我又问 “为什 么是 童话 ? ”哥哥说 “妈妈 认为 只有 那 样, 才 能更 好地 改变 咱们 家的穷 日子 。 妈 妈编 那个 童话, 我努力 实现 那个 童话 。 当 年, 我 曾下 过决 心, 不 看 着几个 弟弟

15、妹妹 都成 家立 业, 我 自己 是绝不会结 婚的 ”“我认 为, 我是 你们 的班 长, 我 要替 家里 也替 你们 去做最 难的 事。 当年, 对 于咱们 家,有 孩 子 考 上 大学 是最 难的事 可惜 , 我 没完 成班长 的任 务, 我让 爸爸 妈妈和 你 们 失望了 对不 起 ”他看着 我苦 笑。 原来 哥哥 也有过 和我 一样 的想 法。 自从生 病 48 年 来, 他第 一 次说 了这么 长的 话。 我心 一疼 ,黯然 无语 ,呆 望着 他, 像呆望 着 另 一个 自己 。哥哥起 身将 酸奶 盒扔 入垃 圾桶, 又坐 下后 , 看 着一 只猫反 问“你 跟我 说的 那 件事,

16、也是童 话 吧 ? ” “什么事 ?”我 的心还 在 疼着“就是, 你保证 过的 ,退休了 要把我 接出 去, 和我一起生活 ”想 来,那 保证 已是六七 年前 的事, 不料 哥哥始终 记着 。听他 的话 ,也显 然 一直在 盼着 。哥哥已 老得 很丑 了。 头发 几乎掉 光了 , 牙 也不 剩几 颗了, 背驼 了, 走 路极 慢 , 比许 多六十 八 九 岁 的 人显 得老 多了。 而 他 当年, 可是 个 一身书 卷气 、 儒 雅清 秀的 青年, 从高 中到大 学,5追求 他的 女生 很多。我心又 是一 疼。 我早已 能淡 定地 正视 自己 的年纪 ,但 对哥 哥的 迅速 老去, 却是 不

17、怎 么容 易接 受的 ,甚至有 几分 悸恐 、恓 惶, 正如当 年从 心理 上排 斥父 亲和母 亲 无 可奈 何地 老去 一样。 “你忘 了吗 ? ”哥哥 又问 ,目光 迟滞 地 望 着我 。 我赶紧 说“没 忘, 哥你 还 要再耐 心等 上两 三年 ” “我有 耐心 ”他信 赖地 笑 了,话 说得 极自 信。 随后 ,目光 望向 远处 。 其实 , 我 晚年 的打 算从 不 曾改变 更老 的我 , 与 老态龙 钟的 哥哥 相伴 着走 向人生 的终点 , 在 我 看 来, 倒也 别有一 种圆 满滋 味在 心头 。4下列 对小 说相 关内 容和 艺术特 色的 分析 鉴赏 ,不 正确的 一项 是(

18、3 分) ( )A小说以“童话”为题目,是本文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童话”代表哥哥的上 学梦,也代表兄弟二人相伴到老的梦。 B母亲临终嘱托时提到哥哥,是对哥哥的侧面介绍;母亲的临终嘱托和“我”允诺“绝不 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C哥哥说的“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表明哥哥对长久的等待产生了些许失望, 但他一直在等待,只不过是试探性地问“我” 。 D小说提到哥哥当年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和现在又老又丑的状态形成对比,表现 了“我”对哥哥的心疼,更坚定了“我”照顾他的信念。5小说 写了 浓浓 的亲 情, 体现在 什么 地方 ?请 结合 作品举 例分 析 (

19、6 分 )6小说 有大 量的 对话 描写 ,有什 么好 处? 请结 合作 品简要 分析 (6 分)(三) 实用 类文 本阅 读( 本题 共 3 小题 ,1 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6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

20、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

21、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姝 16 岁,陈更 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

22、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论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7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

23、“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

24、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

25、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8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

26、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

27、、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二、古 代诗 文阅 读(34 分 )9(一) 文言 文阅 读( 本题 共 4 小题 ,1 9 分 )阅读下 面的 文言 文, 完 成 10 13 题。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隋

28、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据齐郡之长白山,子通归之,以武力为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时诸贼皆残忍,唯子通独行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人。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初,宇文化及以隋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子通率师击之。棱南求救于沈法兴,西乞师于杜伏威,二人各以兵至,伏威屯清流,法兴保扬子,相去数十里间。子通纳言毛文深进计,募江南人为部曲,诈为法兴之兵,夜袭伏威。伏威不悟,恨法兴之侵己,又遣兵袭法兴。二人相疑,莫敢先动。子通遂得尽锐攻陷江都,陈棱奔于伏威。子通入据江都,尽虏其众,因僭即皇帝位,国

29、称吴,建元为明政。丹阳贼帅乐伯通率众万余来降,子通拜尚书左仆射。更进击法兴于庱亭,斩其仆射蒋元超,法兴弃城宵遁,遂有晋陵之地。获法兴府掾李百药,引为内史侍郎,使典文翰;以法兴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使掌礼乐。由是隋郡县及江南人士多归之。后伏威遣辅公祏攻陷丹阳,进屯溧水,子通击之,反为公祏所败。又属粮尽,子通弃江都,保于京口,江西之地尽归伏威。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东至会稽,南至千岭,西距宣城,北至太湖,尽有其地。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送京师,高祖不之罪,礼赐甚厚。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30、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东至会稽B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东至会稽C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东至会稽D子通鸠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东至会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部曲”是中国古代军队的建制单位,军中有部下,部下有曲,后来泛指军队。B “僭”原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等。文中指超越身份登上帝位。C “建元”既可指每年纪历的开始,也可指开国后第一次建立的年号,文中指后者。D “礼乐”原指周

31、公制定的贵族政治和生活原则,文中指贵族学习的古代六艺中的“礼”和“乐” 。12 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A李子通自小贫贱,乐于助人。他早年从事捕鱼打猎,在乡里看到老人提着东西,一定要帮他们,家里也没有积蓄和财产。B李子通勇武有力,为人仁义。他被叛军抓住而归顺其首领左相才,因为有武力而被赏识,他全力保护被叛军抓住的乡人,所以人们多愿归顺他。C李子通善纳下言,用兵如神。他接受毛文深的进言,招募军队,诈称沈法兴的军队,夜袭杜伏威,造成二人之间的耗斗,自己有机会占据江都。D李子通不计前嫌,任人唯能。他重用自己的敌人沈法兴的部下李百药和殷芊,因此隋朝地方以及江南的很多

32、人都愿意归顺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2)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送京师,高祖不之罪,礼赐甚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注】崔 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注】 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

33、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身居闲职,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B “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C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D尾联写诗人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1115.诗歌题为“书情”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答:_(三) 名篇 名句 默写 (本 题共 1 小 题, 6 分 )16补写 出下 列句 子中 的 空缺部 分 (6 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

34、” 。(2)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三、语 言文 字运 用( 20 分 )阅读下 面的 文字 ,完 成 17 19 题 (9 分 )公平地 说 , 那 种仅 仅出 于 表现欲 而 的 人毕 竟 还不 失为 天真 。 今 日之聪 明人已 经不 满足 于这 无利 可图的 虚荣 , 他们 要 地 推销 自己 , 力 图卖个 好价 钱。 于 是, 我 们接 连看 到, 靠着以 传播 媒介 的起 哄为 手段, 平庸 诗人 发誓 摘冠 诺贝尔 的豪言 , 的

35、 小 说跃居 畅销 书目 的榜 首 , 尚未 开 拍的 电视 剧 闹得 沸沸扬扬 。在这 一片 叫卖 声中,我 常常 想起甘 地的 话“沉 默是信 奉真理 人的 精神练 习 之一 ”当然 , 沉默 者 未免 寂寞,那 又有 什么? 说到 底,一切 伟大 的诞生 都是 在沉默 中 孕育的 。 广告 造就 不了 文 豪。 哪个 自爱 并且 爱孩 子 的母亲 会在 分娩 前频 频向 新闻界 展示 她的大 肚子 呢 ? 种 种 热闹 一时的 吹捧 和喝 彩, 终是 虚声浮 名。 在万 象喧 嚣的 背后, 在 一 切语言 消失 之处, 隐藏 着世 界的秘 密。 世 界无 边无 际, 有声的 世界 只是

36、其中 很小 一部分 。 只听见 语言 不会 倾听 沉 默 的人 是 被声 音堵 住了 耳朵 的聋子 ( , 如同 纪伯伦所 说, 他们 “听见 了 寂静的 唱诗 班唱 着世 纪的 歌, 吟 咏着 空间 的诗, 解 释着永 恒的 秘密” 。一个听 懂了千 古历 史和万有 存在 的沉默 的话 语的人, 他自 己一定 也是 更懂得 怎 样说话 的。17 依 次 填 入 文 中 横 线 上 的 成 语 , 全 都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A 侃 侃 而 谈 大 张 旗 鼓 不 堪 入 目 先 声 夺 人 B 侃 侃 而 谈 兴 师 动 众 俗 不 可 耐 先 发 制 人 12C

37、夸 夸 其 谈 兴 师 动 众 不 堪 入 目 先 发 制 人 D 夸 夸 其 谈 大 张 旗 鼓 俗 不 可 耐 先 声 夺 人18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的 句 子 有语 病 , 下 列 修 改 最 恰 当 的一 项 是( 3 分) ( )A靠 着以 传播 媒介 的起 哄 为手段 ,平 庸诗 人发 出摘 冠诺贝 尔的 豪言 B靠 着传 播媒 介的 起哄 , 平庸诗 人发 誓摘 冠诺 贝尔 的豪言C 靠着 传播 媒介 的起 哄, 平庸诗 人发 出摘 冠诺 贝尔 的豪言D 靠着 以传 播媒 介的 起哄 为手段 ,平 庸诗 人发 誓摘 冠诺贝 尔19 下列 在文 中括 号内 补 写的语 句,

38、最恰 当的 一项 是(3 分 ) ( )A懂 得沉 默的 价值 的人 却 有一双 善于 倾听 沉默 的耳 朵 B懂 得沉 默的 价值 的人 虽 然有一 双耳 朵善 于倾 听沉 默 C 有一 双善 于倾 听沉 默的 耳朵的 人却 懂得 沉默 的价 值 D 有一 双耳 朵, 善于 倾听 沉默, 这种 人懂 得沉 默的 价值20.下面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5 分)情境一 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情境二 电视剧 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39、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 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_ _ _ _ _21.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6 分)看我非我 真面目 常向秋山 谁就像谁 留住秋水 我看我 装谁像谁我也非我 旧丰神 入毫端 现出庐山 又驱春色 寻妙句 谁装谁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13四、写 作( 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舒中高二期中语文 第 10 页 (共 10 页)14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