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铜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第 I 卷 选择题(50 分)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并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1文字的发明是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某学者收集了下列一组甲骨文,你认为这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君主专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中央集权制2. 古语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来,贵州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
2、法制 D郡县制3.据 全球通史载:“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4. 2008 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 2000 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度 内外朝制A B C D5.学术界对秦朝设郡的数目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 48 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 46 郡。某学者在考
3、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2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的记载 B学者的研究论著 C秦简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6. 有学者认为:“汉初,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 B 内外朝制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察举制度7. 铜仁一中某学生在课外书上找到了描述某一制度的史料:“皇权下的民主” 、 “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 “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史料描述的制度的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二府三司制 D军机处8. “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
4、可跃登上第” 。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A. “举孝廉,父别居”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9. 某学生笔记上这样写到:“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学生笔记中的“它”是指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 C行省制 D宣政院10.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恰当的评价是A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正确 B关于科举制的史实正确,评价有问题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
5、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史实有问题,评价正确11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2.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C.“事无不总” ,负责执行政令 D.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13.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3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的“它”指A
6、解放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抗日战争14.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到:“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该材料中的“在此以后”是指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马关条约签订后 C 北京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15.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后来各国派兵保
7、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如果导游弄错了,那么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 B C D16.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17. 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4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但由于当时条件不具备都无法真正的落实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的愿望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政治为奋斗目标18.有记者在西安事变结束时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
8、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并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他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19.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20.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
9、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热而无情的。 ”史沫特莱所指的这个战役是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21李汝伦在紫玉箫二集中写到:“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 。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A 甲午悲歌 B 台湾沦陷 C 珍珠港祭 D 日寇投降22.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A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
10、是个特殊现象5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D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 ,结论不一定合理23.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24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 年 12 月 10 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 ”(电报档 ) 。这表明A 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 西方列强放弃清
11、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 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 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2520 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 20 世纪 30 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第卷 (综合题 共 50 分)本卷共 2 小题,第 26 题 30 分,第 27 题 20 分,共计 50 分。26.(3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
12、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 ,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6材料三 第四条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第五条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十八条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一一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2 年 1 月 2 日)材料四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
13、意。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一一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 3 月 11 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中央体制并概括其运作的特点。 (7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5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5分)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3 分)(3)材料三与材料四相比,在内容上有何变化?(6 分)分析指出
14、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分)27.(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
15、中国死伤人数 3500 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 30 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 200 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 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 亿美元。日军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概括两则原文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1
16、2 分)8铜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 I 卷 选择题(5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B C D A C A B D C C B D C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B B A A C C D D A C D D第卷 (综合题 共 50 分)26.(1)体制:三省体制。特点:讲求程序;集体负责;档案制度规范;皇权中心。 (7 分)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统治;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5 分) (2)变化: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制建立。 (5 分)
17、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3 分)(3)变化:约法取消了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的权力;约法规定总理也为国务员;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6 分) 主要原因: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4 分) 27. (1)不同:19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 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8 分) (2)侵华战争:1894 年挑起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策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6 分)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数千万中国人;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毁灭中国巨额财富。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