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2节 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2.会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认识密度的单位.难点1.密度概念的引人和建立.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教学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小塑料瓶(分别装满水和花生油)、不同体积的铝块(长
2、方体)、铜块(或木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设计2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提问复习(1)1 cm3= dm3= m3(2)5 kg= g.(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完成有关的练习,提问个别回答或全体齐答.(唤起回忆)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故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讲授新课一、演示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塑料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花生油,猜一猜,它们哪一个质量大?(用测量的方法加以说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把学生所有的猜想都写在黑板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解决.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
3、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分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实验,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央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板书学生得出的结论,做好“评判家”.三、引人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m/V1 g/cm3=1103 kg/m3板书密度的概念、公式以及密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互换关系.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
4、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密度,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四、密度知识的应用讲述教材例题.投影例题,注意讲述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解决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猜想.选学生上讲台演示.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长方体)铝块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分析质与对应体 积比值的特征.学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分析其规律.学生用铜块做实验,把得出的结论与铝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领会各物理量的意义,进一步熟悉、理解公式.推导公式的等量关系.学习课本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会查密度表.从身边的事例出发,拉近学
5、生与知识的距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愉悦.经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但它却不是由质量和体积决定的,不存在正反比关系.使学生理解物理量的意义和定义式的不同,从而全面理解物理量.定性了解一此物质密度的大小,如金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等.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3成功的喜悦.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作业:登录相应的网站,进一步了解密度知识的应用.1.学习课本例题.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然后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评,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愉悦.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板书设计第2节 密度密度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公式: =m/V 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 3) 克每立方厘米(g/cm 3)换算关系1 g/cm 3=103 kg/m3应用求密度、体积、质量鉴别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