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色训练一 论语 选读 和其他典籍的组合训练目标解说纵观 2012 年和 2013 年的高考,主要有两种考查类型:(1)两道题都是简答题(一道概括题型,一道分析题型);(2)一道填空题型,一道分析题型。选材内容都出自论语选读。但在复习训练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变式训练题型,例如 2011 年高考题是选取了论语和韩非子两篇短文组合式阅读。本学案主要从内容方面选取论语和其他典籍中的精彩句段,组成复式训练题型,目的是让同学们拓展训练广度,提高这类题的解答能力。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
2、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这三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_思想。(2)结合上面三段文字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理解。答:_答案 (1)中庸(2)中庸之道不是无条件的折中,一味地调和,是要在礼与义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的和是指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要求主事者倾听不同意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甲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节选自论语微子)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1)材料甲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答:_(2)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 ,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 。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这两种人生观?答:_答案 (1)“长幼之节”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依尊卑次序合礼言行。 “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出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陶渊明:不逢迎世俗,洁身自好。两人的选择,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更听从内心呼唤。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评价言之有理
4、即可)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董仲舒)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1)从上面的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孔子:_韩非子:_(2)有人认为材料中董仲舒的义利观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要说明理由。答:_答案 (1)孔子:重义轻利。韩非子:重利轻义。(2)不同意。董仲舒的义利观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完全排斥利
5、,造成了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孔子不完全排斥利,他认为追求正当的利是可以的,但反对见利忘义。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中主义。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 、邢昺论语注疏)(1)请根据论述,作出你的判断,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答:_(2)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请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80 字以内)答:_答案 (1)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中主义。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2)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意见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惟一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