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2 “高考热点”考什么用历史思维分析现实问题,板块一 板块综合提升,热考点1 国家治理能力,针对训练1 观察右图 图片主要说明 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B.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 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 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解析,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期已经形成,图片所示的中央机构为西汉时存在,故A项错误; 从图片可知,皇帝通过使用身边的人员来削弱丞相的权力,但身边的人没有法定的地位,因此不能说明“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故B项错误; 图片中通过利用身边的人来直接命令中央的执行机构“九卿”,从而使君权得到加强,故C项正确; 图片所示中
2、央机构为西汉的内外朝制度,故D项错误。,热考点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训练2 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 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 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 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解析,答案,解析 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的农村商业中心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使乡村市镇更具经济性,说明乡村经济进行了自我调整和创新,故A项正确; 材料仅体现两
3、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故C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两宋乡村市镇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故D项错误。,热考点3 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担当精神,针对训练3 古雅典“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在自撰的墓志铭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却突出其在马拉松同“长头发的波斯人”战斗的“光荣业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体现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 B.彰显了公民维护城邦民主的责任感 C.借此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 D.反映了雅典精英阶层漠视文学创作,解析,答案,解析 古代
4、雅典的社会风气应该是民主政治,且埃斯库罗斯的一次光荣战绩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的尚武风气,故A项错误; 戏剧家不强调自己的文学成果,却强调自己的战果,即强调自己的公民意识,故B项正确; 埃斯库罗斯处于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且突出自己的公民意识,故C项错误; 古雅典时期文学繁荣,故D项错误。,针对训练4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重义轻利”;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由此可见,两位先哲的相似点是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加强个人修养 D.公民意识,热考点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析,答案,解析 根据题目中“为政以德”得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主张“礼”,主张恢复周礼,并未对时代提出批
5、判性的建议,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属于个人修养的加强,故A项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题目中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张并未牵涉到自由观念和公民意识,故B、D项错误; 根据题目中“重义轻利”得出孔子注重个人修养的加强,根据题目中“美德即知识”得出苏格拉底加强个人修养,故C项正确。,热考点5 “一带一路”倡议,针对训练5 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
6、各地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解析,答案,解析 材料没有信息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故A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故B项错误; 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项错误。,热考点6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针对训练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
7、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 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 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
8、,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针孔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答案 思想: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 价值: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系统性扶持,将摆脱贫困的短期目标与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相结合。,答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特点:救灾与防灾相结合;赈灾与备荒相结合;鼓励民众平时储蓄和筹备保险;强调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原因:中国近代灾荒频仍,郑观应富有慈善情怀;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