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38747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考情导航,基础自评,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课时任务通关,知识任务,1.知河流地貌类型及成因。 2.知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力任务,1.能根据河床剖面图、河流地貌景观图或河流特征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成因。 2.能根据区域特征分析聚落的分布位置、规模变化等。,基础自评 立足课前自评 提升基础复习,乙,深而窄,V,甲,拓宽,丙,槽,【记】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乙,下蚀,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D,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答案:不一定。因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水源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亚

2、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乙,答案: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真题剖析,(2017全国卷,10)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回答下题:,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3、 B. C. D.,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图洪积扇堆积物特征及成因 思考:洪积扇砾石少的原因可能是岩体破碎小,河流搬运能力小等。 迁移: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落差、流速呈正相关,此外,还与流域的地质条件有关。 感悟: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面临的山地为低山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河流的流速缓慢搬运能力较低,河流长,沿途砾石堆积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出结论,B,考点探究,1.理解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1)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

4、,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2)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 下图把文字的形状和河岸形态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2.河流堆积地貌,考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剖析,(2014浙江卷,8)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回答下题: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 B. C. D.,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地质剖面图皇家陵墓选址 思考:皇家陵墓选址的条件是“土

5、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分析土层和地下水位与海拔的关系,在图中找出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点即可。 迁移: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水源、土壤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适合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感悟:题干“皇家陵墓选址的条件是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两地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但由于坡度大,土层薄地地势低,地下水位浅地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有大量洪积物堆积,土层厚,符合条件。,出结论,B,考点探究,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知识拓展,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2)根据水源判断。聚落应布局在

6、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4)根据灾害判断。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河流地貌示意图的判读与应用,素能专攻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判读方法】 1.判读河流的上中下游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且流速逐渐降低。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 2.判读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堆积作用;河流的下游以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

7、也有搬运作用。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作用。,3.判断河谷形态 (1)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 (2)图中河流中游的BB处,此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 (3)图中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作用,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型。 【素能点津】 (1)外力与地形:一般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缓。故一般高处易被侵蚀,低处易沉积。(2)速度与外力表现:速度较快,以侵蚀为主;速度降低到不足以搬运携带物质时,则以沉积为主。(3)河道曲直与流水作用:河道平直,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8、的影响;河道弯曲,则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4)流水沉积规律: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提升训练,(2016浙江卷,5)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据此回答下题:,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解题思路: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到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侧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

9、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选C项。,答案:C,【深度链接】见“考点演练”T12,“课时冲关”T13、1112,考点演练 对点典题再练 巩固复习效果,考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2015全国卷,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回答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解析:1.D 第1题,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读图可知,1975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10、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离增大说明水深2米的点向海洋推进,泥沙沉积;距离减小说明水深2米的点向陆地推进,侵蚀作用增强。如下图所示:(h1hh2),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2.B 第2题,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读图可知,1992到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黄河入海泥沙减少。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河流携带的泥沙可能会增多;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则入海泥沙增多;黄河入

11、海年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泥沙减少,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考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017河南郑州模拟)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解析:3.B 第3题,观察图示可知村落的形态特点呈带状。,解析:4.A 第4题,对于山区来说,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谷地带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这些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农业基础好。,4.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