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1.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 ,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汉武帝时期“建酒榷以赡边”对酒实行专卖,但十七年之后重新允许民间酿酒,自由买卖,而国家对酒征税。东汉政府沿用对酒征税的制度,但常因水早灾歉,宣布禁止酿酒。两汉时期酒政的变化表明A. 商业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调整B. 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 重农抑商是
2、政府决策主要依据D. 酒政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汉武帝时期的对酒实行专卖到后来的对酒征税,以及东汉时期宣布禁酒等政策的演变,可以看出统治者均是从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的立场出发采取不同措施。故答案为 D 项。从材料中的“常因水早灾歉,宣布禁止酿酒” ,不能反映是商业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调整,排除 A 项;B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3、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追求;材料“重视天人关系” “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因此两人不同天人观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 C 项正确,BD 项错误;两人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故 A 项错误。4.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从材料来看,以下选项不属于慈禧的意思的是A. 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4、B. 希望清王朝复兴C. 祖宗之法不能变D. 反对洋务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变法乃素志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可见慈禧是有条件支持变法,故选 A;BC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由材料来看,慈禧并不是一概反对洋务运动,排除 D。故选 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维新变法5.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
5、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这说明A. 实录与户帖 ,都是第二手史料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 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 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可表明其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 A 项排除;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 B 项错误;“明太祖实录 ”不属于第一手史料
6、,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 C 项错误;由“代户帖原件”等信息可表明其是实物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 D 项正确。考点:史学研究史料分析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6.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 1919 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A. 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 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 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答案】D【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胡适的言论可知,胡适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积极有用的思想和价值,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所以 D 符合题意。由此可知胡适不是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故排除 A;胡适“整理国故”是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故排除 B;题干中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思想,排除 C。故选 D。考点:中国近代的思想姐放潮流新文化运动胡适的思想7. 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
8、中包括A. 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 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 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解析】材料中反映的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等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当时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导致难以扩大出口创汇。因此,对应的建议应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 B 项正确。股份制改革是在 1992 年之后才实行的,排除 A 项;中国 1986 年才提出“复关” ,排除 C 项;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排除 D 项。【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点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
9、道路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 世纪 80 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等步骤。(4)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8. 1992 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拢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 B. C. D. 【答案】D【解析
10、】1992 年中国早已经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也已经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走回头路就是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而要走市场经济新路,所以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9.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答案】B【解析】材料
11、以部分城邦采用陶片放逐的政策限制集权政治的史实为例,在最后一步表达了亚里士多德的设想,那就是在“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前制定制度以防止,而不是仅仅的补救,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所说的“团体”是指凌驾于大众之上的“门阀” ,而“公民团体”虽然提及,但并没有在下文中表达他们关于社会地位平等的追求,故 A 项错误;材料侧重点在于表达关于如何防止、限制集权政治的方法,并不是看重介绍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故 C 项错误;按材料所述,特权阶层只是城邦制可能的产物之一,但不是必然产物,故 D 项错误。10.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
12、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终方案既兼顾了州又兼顾了人口的数量,这是一个伟大的妥协,也就体现了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 自身正确,但材料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是三权分立不存在权力中枢的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
13、除;选项 D 自身也正确,但材料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理解方案一只兼顾人口,方案二只兼顾州,最终方案是二者均兼顾,这其实是两种方案相互妥协的产物。11.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要想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材料说明A. 欧盟扩大主要源自文化认同B. 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C. 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D. 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答案】C【解析】材料“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 ,可见材料认为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
14、的扩大,故选 C。欧盟扩大主要源自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 A。材料只是个人意见,并非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或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排除 BD。故选 C。12.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 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考查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文学作品风格
1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 C 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其余 ABD 三项文学作品风格与所处时代不相吻合,排除。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考点: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文学第 II 卷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冷战后东亚地区国家制定政策、处理安全事务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论。这一理论在东亚国家追求权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亚安全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地区安全维持在某种暂时的非战争和非激烈的对抗状态中。但仅依据权力理论的国家行为不是利他的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它们的行为不仅不能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相
16、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测和担忧,进而在军备建设上做出某种反应,进而加剧原已存在的安全困境,并使地区国家间关系陷入“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如近年来美国加紧研发 TMD,并试图将台湾纳入该系统,此举必然引起中国的疑虑和警惕,并进一步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禚宝山论冷战后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材料二曹云华认为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权起了积极促进作用:首先,海权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国内商品的出口,维护了美国海外经济利益,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其次,海权成为美国争取独立、扩张领土、维护统一的重要工具;最后,海权成为扩大美国政治影响力,实现美国国际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进入全球化时代
17、后,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海军也必须“全球化”并进行多国海军合作。从原来的从事对抗性的高强度战争转变为保持海上秩序和进行海军外交。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东亚地区出现“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恶性循环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述海权与霸权的关系,并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实现海权崛起。【答案】 (1)原因:亚洲国家各自维护自身的利益,加强军事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干涉亚洲地区事务。影响:使东亚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地区的稳定与经济发展;东亚国家矛盾加深,有利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牵制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控制东亚,维持美国的霸权利益。(2
18、)关系:英国在 1688 年至 1815 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发展成为海上霸主,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成就了英国的百年世界霸权。可见,海权发展与大国崛起息息相关,强大的海权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崛起:建立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增强并明晰海洋主权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国际关系的变化。从东亚地区的安全情况、海权主义的崛起等方面来分析。(1)材料“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它们的行为不仅不能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相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测和担忧,进而在军备建设上做出某种反应” “美国加紧研发 TMD”并结合所
19、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战后东亚地区出现“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恶性循环的原因。根据材料“加剧原已存在的安全困境,并使地区国家间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引起中国的疑虑和警惕,并进一步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东亚地区的国家关系及其之间的矛盾、对中国的影响、对美国的霸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出战后东亚地区出现“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恶性循环的影响。(2)从材料“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权起了积极促进作用”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海权发展与大国崛起息息相关,强大的海权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根据材料“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海军也必须“全球化”并进行多国海军合作” “从原来的从事对抗性
20、的高强度战争转变为保持海上秩序和进行海军外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中国 外国20世纪 30年代1933 年 7 月申报月刊开展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 10 篇短论和 16 篇专论,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南京国民政府于 1933 年和 1935 年实行币制改革;1935 年资源委员会实施重工业五年计划;19331937 年先后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良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等等;1934 年开始发起“新生活”运动,培养“现代国民” ,造就“现代国家” 。大危机由美国爆发,迅速波及整个资
21、本主义世界,并导致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上台。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和建立世界霸权计划,开始大举侵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王术静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等改编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阐述: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形成巨大的反差,使中国学者开始反思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弊端和出路,而倾向计划经济手段;中国作为后现代化国家与欧美现代化国家的巨大差距,
22、使国人产生了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紧迫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加重,中国出于应对战争的需要,因而统制经济占上风。示例二:论题: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阐述:可从经济、文化生活等角度阐释。答案略。(示例不作为阅卷标准答案)【解析】从材料“1933 年 7 月申报月刊开展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中可以分析出观点;然后结合 20 世纪 30 年代中外的相关历史来分析观点即可。(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 【历史选修 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初废弃元朝服制,对服饰制度进行了
23、大规模改革。明初服饰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相关法令有上百项之多。明代皇室及百官的衣帽服饰按用途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礼服、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等;衣帽鞋履的样式、尺寸、衣料、绣样、色彩有严格界定,各等级间不得僭越。庶民服饰鞋帽甚至发型样式也有严格限制,庶民不许穿靴,服饰“不得绣金锦煊丝绞罗,止用细绢素纱” 。民间妇女的首饰不得用金玉珠翠,礼服不许用金绣,只能用紫、绿及各种浅淡颜色。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不许穿细纱。如有违犯,则予以惩治。明初服饰总体保持俭约拙朴的传统习气,各阶层也无甚僭越。明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僭越无等,甚至“不以分制,而以财制” 。服饰风气也一改明初的风格,追求华丽时尚,色
24、彩面料变幻繁多,形式异常丰富,既有外来服饰,更有复古之风、好异之风。摘编自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探微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服饰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答案】 (1)传承传统服饰;规定详细明确;等级森严;为专制统治服务;体现传统礼教的道德伦理。(2)明朝政府的管控能力下降;社会生产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人们社会观念变化,追求个性和奢华。【解析】 (1)从材料“明初服饰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相关法令有上百项之多” “明代皇室及百官的衣帽服饰有严格界定,各等级间不得僭越” “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不许穿细纱。如有违犯,则予
25、以惩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不以分制,而以财制” “服饰风气也一改明初的风格,追求复古之风、好异之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1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39 年二战全面爆发,英国对德宣战。加拿大作为英联邦成员,没有像一战时那样自动卷入,而是在本国议会通过决议后才正式对德宣战。自宣战以来,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成员一道,竭力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支持英国,分担英国庞大的军费开支。1940 年,加拿大总理麦肯齐应邀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谈,双方达成“奥格登斯堡协议” ,同意在两国代表完全对等的前提下,成立常设联席防务委员会,研究北美大陆的共同防
26、务问题;双方还同意两国军队每年可在对方境内进行军事演习。1941 年 4 月,两国又共同发表海德公园宣言 ,声称要“调动这块大陆上的资源,每个国家应倾其所能为对方提供防御物资。 ”根据宣言,美国增加了从加拿大的进口;同时,加拿大为英国生产设备与军火所需的零部件,原来是加拿大向美国购买,现在则由英国从美国“租借” 。 海德公园宣言标志着加美两国正式进入合作生产军需品的阶段,加拿大向美国提供美国急需的部分原料,美国向加拿大供给大宗军工产品。摘编自潘迎春与二战期间加美关系等(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加拿大外交活动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德公园宣言的影响。【答案】 (1)特点:
27、对英国的依赖性减少,但仍与英国保持特殊关系;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战争;重视与美国的合作。(2)影响:有利于加拿大经济发展;有利于北美防务的加强;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力量的加强;有利于美加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加拿大国际地位的提高。【解析】 (1)从材料“没有像一战时那样自动卷入,而是在本国议会通过决议后才正式对德宣战” “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成员一道,竭力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支持英国,分担英国庞大的军费开支” “加拿大向美国提供美国急需的部分原料,美国向加拿大供给大宗军工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2)从材料“美国增加了从加拿大的进口;同时,加拿大为英国生产设备与军火所需的零部件,原来
28、是加拿大向美国购买,现在则由英国从美国“租借” 。 海德公园宣言标志着加美两国正式进入合作生产军需品的阶段”中可以概括出答案。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吕思勉(18841957)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时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1923 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 ,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 1922 年的中国历史。吕思勉认为其书不同之处在于:“颇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的精神现在读史,自然和从前眼光不同,总得在社会进化方面着想。 ”1940 年出版的吕著中国通史 ,适
29、应了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时大学教学的需要。吕思勉说:“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吕著中国通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剐类地叙述中国文化史,下册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史,其创新之处在于吸收编年体、纪事本来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使读者既能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自编自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等(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风格形成的原因。【答案】 (1)揭示历史发展大势;反映
30、社会生活全貌;注重探究因果;注重汲取传统历史编纂方法,史书体例有所创新;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等。(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个人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解析】 (1)从材料“现在读史,自然和从前眼光不同,总得在社会进化方面着想” “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吸收编年体、纪事本来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 “使读者既能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中可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学贯中西,治史严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的社会性质、新文化运动和个人学识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