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35844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解析版】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解析版】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解析版】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解析版】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而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 。 “礼者,天地之序也。 ”儒家不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 ,主张“礼乐”并举。体现在建筑上, “礼乐”秩序要求

2、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 ,二者相得益彰。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

3、,与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 “院“作为一种过渡,在人的思想内核中,是一处独立的冥想、思考的空间。 当人们回到家,所有的心情和感受,在“院“中获得沉淀和洗礼。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居住环境和方式的变化,邻里之间、亲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同

4、住一幢楼不相识, 门对门之间不说话,父子在家中也是各做各的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所以现代人们都希望通过建筑环境的改变来唤回昔日和睦的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拥有一栋有院落的房子,的确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事情。然而,仅仅对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形式的模仿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真正的需求, “院”的营造蕴涵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智慧,它通过空间的外化形式,传递着一代代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情感。正是这种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精神需求,现代越来越多人才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的渴望。那么如何立足传统,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形式新建筑,仍将是未来建筑或室内设计师

5、共同努力的方向。(选自浅析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意蕴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院落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一直到明清中国各类建筑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B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是能够给人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C合院作为集合体,像一个小宇宙,万事俱备,能满足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功能需求。D中国传统合院建筑能够营造出一种舒适私密的生活环境,很好地阻隔了外界的喧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 A围绕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文章从院落的文化、现代意蕴及人的心理需求等角度进行论述。B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建筑和院落分别喻为“礼”与“

6、乐” ,并论证了二者关系。C文章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证明:院落作为能让人独立冥想、思考的空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D作者用对比的方式,指出现代居住环境的弊端,表现出对中国传统建筑院落难以割舍的情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居住环境使人与人之间日趋疏远, “院落”成为了许多人的一种精神向往。B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是一个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有效载体。C院落建筑对内凝聚对外排斥,因此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D现代人对“院”的渴望,让融传统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2 (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汤 粉方丽萍老柴是

7、汤粉。脑残级别。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看了不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老柴没能考上大学,他父亲老老柴议内堤汤粉闹的。那几本破书老老柴之前藏房顶阁楼,老柴翻出后便如飞蛾扑火,之后书读得浑浑糊糊,写书唱戏倒痴迷。老柴回花村种地,老老柴整日长吁短叹。老老柴近五十才得老柴这根独苗。老老柴祖上经商,村里那三进三落雕梁画栋外加戏台的大宅便是他家祖业,划成分那会被划地主,大宅充公。老老柴近四十才娶了位病歪歪的女人,女人生下老柴不久病故。老老柴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这独苗呵护成人,原指望他好好读书无宗耀祖,重续柴家威名,没想他却一天到晚才扎进“四梦”出不来。不久,老老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一口气没上来,也挂了。

8、这年老柴 23 岁。没了老老柴管制,只剩孤家寡人的老柴更加肆无忌惮。地种得敷衍了事,却整日抱本书哼哼叽叽,走火入魔,村民都摇头,哪有肯上门提亲的。春去秋来,一晃,老柴三十好几,依旧孑身一人。有位远亲念及老柴家香火,给他撮合位二婚头,三天后女人走了,说老柴就一废物。从此,再无人管老柴家事,这倒正中老柴下怀。从此,老柴守着破泥巴屋每日写书唱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民也见怪不怪。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终于吹进老柴居住的花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之后或进城买房或把房建到交通便利的山脚,村里只剩老柴和另两位老人。老人过世后,老柴便成花村唯一留守户。这年,一场大雨将老柴泥巴屋浇塌,老柴下山找队长,希

9、望能住进自家老宅。队长征求之前里面住户意见,大伙想反正也不再回山里,与其任其荒废不如积份善心。花村四面环山,海拔八百余米鲜有人踏入。偶有花村村民上山收稻想进村探探老柴消息,见大门紧闭,也只得做罢。春去秋来,老柴像被遗忘般无声无息。一晃又好几年过去了。一日,上面下派扶贫物资,队长想到老柴。从乡领回物资已暮色低垂,队长是急性子,想想上山抄近路也就七八里地,便挑起米、油上了山,赶到花村天色刚好完全擦黑。队长站老宅门前喊半天,无人应。队长想或许老柴有事还没回,便坐门前石上等,不一会睡意袭来,队长头枕大米昏沉入睡。半夜,冻醒。但见月色如银,老宅大门依然紧闭。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10、那茶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队长伸手“嘭嘭嘭”擂门,边擂边骂:老柴,老柴!还以为你死了呢,害我在门口等半天,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赶紧开门!戏声戛然而止。队长心一惊,侧耳细听,冷风嗖嗖,半天没见动静。队长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信神鬼,当即对门槛撒了泡尿,壮胆刚想伸手继续敲门。一女声又唱起: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队长当即吓出身冷汗。怎么还有女人?难道一夜色魆魆,月光渗白,队长再不敢久留,连滚带爬跑回山下。第二天,十几位年轻人在队长带领下上山。翻进屋里,但屋里屋外,楼上楼下

11、寻遍,哪有老柴影子?人们面面相觑,笑话队长准吓糊了。队长斩钉截铁争辩自己昨晚真真切切听到有人唱戏,一男一女。但没人信他。后来几位驴友上山游玩,晚上露营山上,半夜有人尿急,听到一男一女凄凄惨惨唱戏,一群人吓得连夜滚下山。人们这才信了队长的话。关于花村老宅闹鬼一事越传越神, 几位文物工作者也来到花村,老宅及其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加上花村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他们欣喜若狂。不久,一位开发商听说了汤粉的故事,依照“临川四梦” ,将这里打造成“梦园” ,并拍了部电影。电影获奖后,人们纷纷走进花村,探梦、寻梦,聆听汤翁的故事,花村成了旅游胜地。又很多年过去了,有在浙江遂昌打工的邻村村民。

12、说看见过老柴拉把二胡,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嘴里却恶狠狠吐出几个字:该死的老柴!(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 “侧耳细听” “连滚带爬跑回山下”将队长的紧张、恐慌描绘得活灵活现。B改革春风吹进花村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并搬离花村,老柴成了唯一的留守户,这是因为老柴淡泊名利。C花村和老柴的境遇非常相似:花村环境优美但之前却鲜有人踏入,老柴钟情于传统艺术但当时也没有人能理解。D文章最后写邻村村民在浙江打工时遇见老柴, “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 ,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13、2)文中队长两次骂老柴,这两次队长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作者为什么称老柴为“汤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 1981 年至 2016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 67.9 岁提高到 76.5 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 7.5%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

14、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 ,有删改)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 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 4320 万人,女性肥胖人数 4640 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

15、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 1992 年到 2015 年,超重率从 13%上升到 30%,肥胖率从 3%上升到 12%。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 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 95.7%,但 1618 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 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 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 9.7%,但 1618 岁青少年则高达 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

16、间则引起肥胖。(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 ,有删改)材料三“上工治未病”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矿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

17、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拜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选自建设健康中国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B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C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

18、展道路。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男性。(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二显示: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B从图 l 和图 2 可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且北方高于南方。C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说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D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E将“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作为深化改医药

19、卫生改革的一部分,说明当前我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度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4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顺治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已知王在柳州,闲道往从之。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

20、。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王不悦,夺德复官。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 ”必正许之。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五虎攻严公,严公反力救五虎。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请手敕邀与俱还。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桂林破,从

21、王奔南宁。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起恒又持不可,可望大怒。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攘臂,问王封是秦非秦。起恒曰: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 ”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 ,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道往从之 闲道:偏僻的小路B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 倾:排挤C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 虚公:无私公正D怒目攘臂 攘:

22、伸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在中国古代科举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之称,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B顺治,是清世祖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用来纪年。C长者,可指显贵之人, “孝谨修长者之行”中即此意,也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之一,也作勃,告诫之意,用于任官封爵或告诫臣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起恒事主忠诚。永明王逃难,严起恒虽跟随不及,但得知王在柳州后,便主动前往并跟随其辗转数地。B严起恒不以个人恩怨判断是非。虽之前被五虎诋毁陷害,但当他

23、人上奏欲处死五虎之时,却为五虎求情。C严起恒深得永明王赏识。永明王登基后,严起恒屡升官职,雷得复罗列罪状弹劾他,反被永明王革去官职。D严起恒不受胁迫。孙可望希望封王,但严起恒始终不同意,并当面陈述理由,最终被孙可望杀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逋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5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闻 雨陆游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百年殊鼎鼎,万事抵悠悠。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 44 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乾道二年罢归

24、故乡,业已两年。(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悠悠”即渺远。C颈联表达了作者做不到像鱼儿一样疾行千里,不能理解志在远方的志士,只得沦落于山野的无奈。D尾联以叙事作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E陆游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本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风格沉雄豪迈而又不失含蓄柔媚。(2) “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

25、情感的异同。6 (5 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l)坦然面对贫苦是一种境界,明代宋濂在求学过程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中用“ , ”两句表明他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2) 赤壁赋中苏轼用“ , , ”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平静超然。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7 (3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滨海公司高薪聘请 10 名海归博士,打造研发团队,这支高素质的队伍不孚众望,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发挥了积极作用。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机场送行,这是我第一次失信于朋友,现在虽然己经过去了二十年,但对此我仍然耿耿于怀。

26、当灾难来临时,武警官兵、医务人员们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俾昼作夜地展开救援,这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以刮骨疗毒、壮士解腕的勇气,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境外游学日益火爆,但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学生只是在名校门口拍照留念,这种走马观花似的游学,实际上意义不大。皇马在积分榜上已落后巴萨 16 分之多,不少球迷感叹皇马虽众星云集,但气势上己今非昔比,很难再续五冠王的辉煌。A B C D8 (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将有利于鼓励、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节能、环保与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积极转变B2

27、018 年是俄罗斯的总统入选之年,为了连任,普京不得不就消除贫困人口、促进经济增长等民众所关心的问题给出慎重的答案C川剧是流行于西南地区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巴蜀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其中变脸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显著D实践证明,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升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9 (3 分)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异城他乡忙于追逐梦想的游子们,又怎么能够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B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 ”李明激动地说, “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奶奶的古稀

28、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奶奶:生日快乐!”C鲁迅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众多读者,可有些人却哗众取宠,写文章诋毁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D我县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这种润物无声、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五、标题10 (6 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反省性思维要突出思想的社会作用和公民行动意义。反省性的批判思维既是针对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也是针对我们自己的轻信和盲从,以及在是非、真假问题上的沉默和袖手旁观。 ,它的“批判”不是吹毛求疵地挑错,

29、也不是上纲上线的指责他人。 ,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理性思考” 。理性是一种怀疑精神,包括怀疑理性本身, ,但能帮助我们抵制虚假信息、宣传、洗脑和自我欺骗。11 (5 分)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到对人的感染力。请分析下列两条标语的不合理之处。(1)起点高,动力大, 目标大,成功大(2)要想成功,必先发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四、写作(60 分)12 (60 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一孟子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对“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一一罗曼罗兰请以上面两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

30、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2018 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 分)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而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 。 “礼者,天地之序也。 ”儒家不

31、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 ,主张“礼乐”并举。体现在建筑上, “礼乐”秩序要求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 ,二者相得益彰。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

32、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与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 “院“作为一种过渡,在人的思想内核中,是一处独立的冥想、思考的空间。 当人们回到家,所有的心情和感受,在“院“中获得沉淀和洗

33、礼。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居住环境和方式的变化,邻里之间、亲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同住一幢楼不相识, 门对门之间不说话,父子在家中也是各做各的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所以现代人们都希望通过建筑环境的改变来唤回昔日和睦的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拥有一栋有院落的房子,的确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事情。然而,仅仅对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形式的模仿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真正的需求, “院”的营造蕴涵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智慧,它通过空间的外化形式,传递着一代代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情感。正是这种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精神需求,现代越来越多人才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的渴望。那么如何立足传统,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

34、现代功能与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形式新建筑,仍将是未来建筑或室内设计师共同努力的方向。(选自浅析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意蕴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院落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一直到明清中国各类建筑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B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是能够给人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C合院作为集合体,像一个小宇宙,万事俱备,能满足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功能需求。D中国传统合院建筑能够营造出一种舒适私密的生活环境,很好地阻隔了外界的喧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 B A围绕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文章从院落的文化、现代意蕴

35、及人的心理需求等角度进行论述。B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建筑和院落分别喻为“礼”与“乐” ,并论证了二者关系。C文章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证明:院落作为能让人独立冥想、思考的空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D作者用对比的方式,指出现代居住环境的弊端,表现出对中国传统建筑院落难以割舍的情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现代居住环境使人与人之间日趋疏远, “院落”成为了许多人的一种精神向往。B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是一个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有效载体。C院落建筑对内凝聚对外排斥,因此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D现代人对“院”的渴望,让融传统和现代气息为一体

36、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解答】 (1)A 项,结合原文内容第一段“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分析可知, “各类

37、建筑”范围扩大(2)B 项,结合原文第二节内容分析可知,没有“比喻论证” (3)C 项,结合文本内容第三段“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分析可知,形成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的原因还有“传统的居住习惯” 答案:(1)A(2)B(3)C2 (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汤 粉方丽萍老柴是汤粉。脑残级别。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看了不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老柴没能考上大学,他父亲老老柴议内堤汤粉闹的。那几本破书老老柴之前藏房顶阁楼,老柴翻出后便如飞蛾扑火,之后书读得浑浑糊糊,写书唱戏倒痴迷。老柴回花村种地,老老柴整日长

38、吁短叹。老老柴近五十才得老柴这根独苗。老老柴祖上经商,村里那三进三落雕梁画栋外加戏台的大宅便是他家祖业,划成分那会被划地主,大宅充公。老老柴近四十才娶了位病歪歪的女人,女人生下老柴不久病故。老老柴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这独苗呵护成人,原指望他好好读书无宗耀祖,重续柴家威名,没想他却一天到晚才扎进“四梦”出不来。不久,老老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一口气没上来,也挂了。这年老柴 23 岁。没了老老柴管制,只剩孤家寡人的老柴更加肆无忌惮。地种得敷衍了事,却整日抱本书哼哼叽叽,走火入魔,村民都摇头,哪有肯上门提亲的。春去秋来,一晃,老柴三十好几,依旧孑身一人。有位远亲念及老柴家香火,给他撮合位二婚头,三天

39、后女人走了,说老柴就一废物。从此,再无人管老柴家事,这倒正中老柴下怀。从此,老柴守着破泥巴屋每日写书唱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民也见怪不怪。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终于吹进老柴居住的花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之后或进城买房或把房建到交通便利的山脚,村里只剩老柴和另两位老人。老人过世后,老柴便成花村唯一留守户。这年,一场大雨将老柴泥巴屋浇塌,老柴下山找队长,希望能住进自家老宅。队长征求之前里面住户意见,大伙想反正也不再回山里,与其任其荒废不如积份善心。花村四面环山,海拔八百余米鲜有人踏入。偶有花村村民上山收稻想进村探探老柴消息,见大门紧闭,也只得做罢。春去秋来,老柴像被遗忘般无声无息。一晃又

40、好几年过去了。一日,上面下派扶贫物资,队长想到老柴。从乡领回物资已暮色低垂,队长是急性子,想想上山抄近路也就七八里地,便挑起米、油上了山,赶到花村天色刚好完全擦黑。队长站老宅门前喊半天,无人应。队长想或许老柴有事还没回,便坐门前石上等,不一会睡意袭来,队长头枕大米昏沉入睡。半夜,冻醒。但见月色如银,老宅大门依然紧闭。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茶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队长伸手“嘭嘭嘭”擂门,边擂边骂:老柴,老柴!还以为你死了呢,害我在门口等半天,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赶紧开门!戏声戛然而止。队长心一惊

41、,侧耳细听,冷风嗖嗖,半天没见动静。队长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信神鬼,当即对门槛撒了泡尿,壮胆刚想伸手继续敲门。一女声又唱起: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队长当即吓出身冷汗。怎么还有女人?难道一夜色魆魆,月光渗白,队长再不敢久留,连滚带爬跑回山下。第二天,十几位年轻人在队长带领下上山。翻进屋里,但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寻遍,哪有老柴影子?人们面面相觑,笑话队长准吓糊了。队长斩钉截铁争辩自己昨晚真真切切听到有人唱戏,一男一女。但没人信他。后来几位驴友上山游玩,晚上露营山上,半夜有人尿急,听到一男一女凄凄惨惨唱戏,一群人吓得连夜滚下山。人们这才信了队长的

42、话。关于花村老宅闹鬼一事越传越神, 几位文物工作者也来到花村,老宅及其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加上花村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他们欣喜若狂。不久,一位开发商听说了汤粉的故事,依照“临川四梦” ,将这里打造成“梦园” ,并拍了部电影。电影获奖后,人们纷纷走进花村,探梦、寻梦,聆听汤翁的故事,花村成了旅游胜地。又很多年过去了,有在浙江遂昌打工的邻村村民。说看见过老柴拉把二胡,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嘴里却恶狠狠吐出几个字:该死的老柴!(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 “

43、侧耳细听” “连滚带爬跑回山下”将队长的紧张、恐慌描绘得活灵活现。B改革春风吹进花村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并搬离花村,老柴成了唯一的留守户,这是因为老柴淡泊名利。C花村和老柴的境遇非常相似:花村环境优美但之前却鲜有人踏入,老柴钟情于传统艺术但当时也没有人能理解。D文章最后写邻村村民在浙江打工时遇见老柴, “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 ,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2)文中队长两次骂老柴,这两次队长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作者为什么称老柴为“汤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

44、情感的基本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B 项, “这是因为老柴淡泊名利”错误,从“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 “唱牡丹亭 ,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可知,主要原因是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作品(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具体分析,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一次从“老柴,老柴!还以为你死了呢,害我在门口等半天,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赶紧开门”可以得知,这是出于一种内心的愤怒;第二次从“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嘴里却恶狠狠吐出几个字:

45、该死的老柴”可知,这是由于老柴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体现出一种欣慰与自豪(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抓住关键性情节进行把握一方面由于老柴对汤显祖作品的喜爱,另一方面“汤粉”这一题目能够使人一眼就感兴趣,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老柴在文本中是核心人物,老柴对艺术的坚守是令人赞叹的,文本也突出了对老柴这种狂爱传统艺术的认同答案:(1)B(2)第一次是因为给老柴送东西,久等而老柴未开门,所以他因为愤怒而骂老柴第二次骂老柴更多的欣慰和自豪的心理,老柴对传统艺术的坚持得到广泛的认同(1)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牡丹亭 ,是汤老的戏迷,所以称为“汤粉” 以“汤粉”为题,能吸

46、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老柴是全文的中心人物,称其“汤粉” ,表现出了他对传统艺术的痴迷程度3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 1981 年至 2016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 67.9 岁提高到 76.5 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 7.5%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以健康

47、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 ,有删改)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 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 4320 万人,女性肥胖人数 4640 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

48、率均不断上升。从 1992 年到 2015 年,超重率从 13%上升到 30%,肥胖率从 3%上升到 12%。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 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 95.7%,但 1618 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 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 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 9.7%,但 1618 岁青少年则高达 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选自十九大首次提

49、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 ,有删改)材料三“上工治未病”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矿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