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35121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解析版》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解析版》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解析版》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解析版》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 2018 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四校联考”高三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核糖可作为原料参与合成 RNA 和 ATPB. tRNA 为单链结构,分子内不存在碱基对C. 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D. 胆固醇、维生素 D 属于固醇类物质【答案】B【解析】RNA 和 ATP 的分子中都含有核糖,A 正确;tRNA 为单链结构,分子内存在部分双链,因此分子中存在少量的碱基对,B 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C 正确;脂质包括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维生素 D、性激素,D

2、正确。2.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 恩格尔曼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C. 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 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吲哚乙酸【答案】C【解析】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和细菌有氧呼吸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 错误;沃森和克里克运用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B 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 正确;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D 错

3、误。3.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 可能与机体的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B. 的基本单位均为氨基酸C. 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D. c 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机体的识别、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A 正确;是糖蛋白,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葡萄糖,B 错误;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可以运动的,C 错误;图中 c 表示主动运输将物质运出细胞,因此不可能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 错误。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过程中均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键

4、体B. 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组织细胞的 RNA 完全不同C.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多D. 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会发生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 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组织细胞的 RNA 不完全相同,B 错误;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C 错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特定的基因要表达,来促使细胞主动死亡,因此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正确。5. 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ATP 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 1 不同B. 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 RNA 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 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

5、合成D. ATP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答案】D【解析】甲表示 ADP,乙表示 AMP,丙表示腺苷,丁表示无机磷酸 Pi,甲ATP 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 1 不同,A 正确;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 RNA 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 正确;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C 正确;ATP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主要经过图示的甲ATP 过程,D 错【考点定位】ATP 的结构和功能6. 为证明蛋白质和 DNA 究竟哪一个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 32P 标记,A、C 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

6、的是A. 上图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要加入 32P 标记的无机盐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C. 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该定律D. 若本组实验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 32P 标记,要研究该标记物的出现的部位,因此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不应含有 32P 标记的无机盐,A 错误;单独以上一组实验能够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应设置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作为相互对照,B 正确;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病毒和细菌的

7、遗传均不遵循该规律,C错误;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D 错误。7. hok 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 R1质粒上,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基因 sok 也在 R1上,转录产生的 sokmRNA 能与 hokmRNA 结合,这两种 mRNA 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sokmRNA 和 hokmRNA 碱基序列相同B. 当 sokmRNA 存在时,hok 基因不会转录C. 不含 R1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被自身这毒蛋白杀死D. 当 sokmRNA 不存在时,大肠杆菌可能裂解死亡【答案】D【解

8、析】sokmRNA 能与 hokmRNA 结合,说明这两种 mRNA 的碱基序列互补而不是相同,A 错误;当 sokmRNA 存在时,hok 基因仍能转录,只是转录形成的 hokmRNA 会与 sokmRNA 结合,B 错误;毒蛋白是由 hok 基因控制合成的,而 hok 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 Rl质粒上,因此一个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不会被这种毒蛋白杀死,C 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转录产生的 sokmRNA 能与 hokmRNA 结合”可知,当 sokmRNA 不存在时,hokmRNA 才能翻译合成毒蛋白,进而导致大肠杆菌死亡,D 正确。8.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物

9、进化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B.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C. 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D. 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B 错误;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C 正确;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9. 下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B. 中的含量高于C. 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 D. 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10、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表示血浆、表示组织液、表示细胞内液,表示淋巴,A 错误;血浆中的蛋白质明显高于组织液,B 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神经递质存在于细胞内和组织液中,C 错误;组织液是大多数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D 错误。10. 如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R 基因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B. R、S、N、0 互为非等位基C. 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D. 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B【解析】基因中的非编码区和编码区的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A 错误;R、S、N、O

11、互为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 正确;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 错误;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会引起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 错误【考点定位】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图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示意图,图中R、M、S、Q、N 都是基因,均包含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且编码区是不连续的、间断的,分为内含子和外显子,其中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11. 对胚芽鞘的处理情况如图(图中旋转均为匀速) ,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B. 图中胚芽鞘向光生长C. 图中胚芽鞘向小孔生长 D. 图中胚芽鞘的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答

12、案】D【解析】图中胚芽鞘随着盆转一起转,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A 正确;图中盆转、胚芽鞘不转,所以胚芽鞘向光生长,B 正确;图中整个装置都转,所以胚芽鞘向小孔生长,C正确;图中胚芽鞘的生长,只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错误。12. 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 ,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盜蜜,其身体不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 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C. 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D. 可采用

13、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答案】B【解析】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存在竞争关系,A 正确;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B 错误;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会使子代数量减少,会影响种群密度,C 正确;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盗蜜频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如某时间段测出的种群密度大,代表该时间段出现的密林熊峰数量多,代表盗蜜频率高,D 正确。【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间关系【名师点睛】方法点拨: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

14、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由于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因而它们存在竞争关系盗蜜频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如某时间段测出的种群密度大,代表该时间段出现的密林熊峰数量多,代表盗蜜频率高。13. 下图是草莓酒制作的步骤。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 步骤是对草莓进行冲洗处理B. 步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的凝胶珠C. 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D. 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的含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步骤是对草莓进行冲洗;A 错误。步骤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提供酒精发酵的酵母;B 正确。发酵过程中,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随着氧气量的减少

15、,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释放的二氧化碳少;C 正确。利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含量;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14.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 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 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D. 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答案】A【解析】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A 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错误;所有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C 错误;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16、,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但是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 错误。15. 关于 DNA 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DNA 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B. PCR 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一延伸一复性三步C. 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 DNAD. 用甲基绿、吡罗红将细胞染色,细胞质呈绿色,细胞核呈红色【答案】A【解析】DNA 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A 正确;PCR 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B 错误;用兔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 DNA,C 错误;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D 错误。16.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

17、养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必需经过灭菌才能接种到组织培养基中B. 以植物芽尖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获得抗毒新品种C.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节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D. 以人工膜包裹植物愈伤组织和营养物质可制得人工种子【答案】C【解析】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必需经过消毒才能接种到组织培养基中,A 错误;以茎尖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获得的脱毒苗,但是不是新品种,获得抗病毒的新品种必须经过转基因技术获得,B 错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节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C 正确;以人工膜包裹胚状体和营养物质可制得人工种子,D 错误。17.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

18、的叙述,错误的是A. 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B. 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C. 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要具备优良的遗传性能D. 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A 项正确;细胞核移植主要在不同种动物之间进行,B 项错误;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C 项正确;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因此试管动物技术主要

19、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8. 下列关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发生争论的原因中,错误的是A. 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B. 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C. 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D. DNA 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答案】D【解析】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这是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A 正确;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这是对转基因技术存

20、在争议的原因之一,B 正确;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这是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C 正确;在 DNA 重组技术中使用的“分子工具”包括限制性内切酶、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可能是争论的原因,D 错误。19. 某研究者对小鼠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丁细胞都可称为初级精母细胞B. 乙、丙、丁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 2、2、2C.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可能相同D. 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染色体行为特征相同的细胞【答案】B【解析】甲和丁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21、和分离的现象,均为初级精母细胞,A 正确;乙、丙、丁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 2、4、2,B 错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因此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 正确;由于卵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场所是输卵管中,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D 正确。20. 破骨细胞来自造血干细胞,负责骨组织的吸收。某小组研究叶黄素对破骨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将细胞固定于载玻片后,通过对细胞中的 TRAP 酶进行染色来计数破骨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 TRAP 酶染色阳性细胞数(个/片)对

22、照组 34.16低剂量叶黄素组 34.27中剂量叶黄素 32.71高剂量叶黄素 31.88A. 可采用有机溶剂,从植物叶肉组织中提取叶黄素B. 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破骨细胞C. 中高剂量的叶黄素可减少破骨细胞数量,抑制骨组织的吸收D. 通过对 TRAP 酶染色可识别破骨细胞,说明 TRAP 酶基因在破骨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答案】B【解析】叶黄素是一种叶绿体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因此可采用有机溶剂,从植物叶肉组织中提取叶黄素,A 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 错误;根据表格分析,中高剂量叶黄素组的 TRAP 酶染色阳性细胞数都

23、比对照组少,说明中高剂量的叶黄素可减少破骨细胞数量,抑制骨组织的吸收,C 正确;通过对TRAP 酶染色可识别破骨细胞,说明 TRAP 酶基因在破骨细胞中特异性表达,D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21.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结构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B. 结构的膜成分可以转移到结构中C. 结构上合成的物质可以自由通过结构D. 结构将物质运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ACD【解析】据图分析,图中是细胞膜,是内质网,是来自于高尔基体的囊泡,是高尔基体,是核膜,它们都属于生物膜系统,A 正确;图中内质网膜形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又通过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膜,因此你在玩吗成分

24、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上,B 正确;是核糖体,合成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C 错误;结构将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D 正确。22.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 杂交水稻与白菜一甘蓝的育种原理不同B. 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性状C. 单倍体育种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 由于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因此无子性状不能遗传【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白菜甘蓝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 项正确;基因工程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B 项错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过程是

25、:先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然后从中选择出我们所需要的类型,在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时,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 项正确;三倍体西瓜的产生,其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三倍体西瓜虽然没有种子,但无籽性状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3. 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反复给小鼠注射甲的目的是让小鼠体内产生更多的抗体B. 人工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的常用方法是用灭活

26、的病毒C. 丁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甲抗原的抗体D.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早沴断人体胃癌的发生情况【答案】BCD【解析】反复给小鼠注射甲的目的是让小鼠体内产生更多的浆细胞,A 错误;人工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的常用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B 正确;丁细胞是筛选出来的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甲抗原的抗体,C 正确;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早沴断人体胃癌的发生情况,D 正确。24. 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不都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C.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

27、仍可发生变化D. 若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答案】BC【解析】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 错误;森林中各种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而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植物决定的,B正确;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C 正确;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应该在群落层次上进行,D 错误。25.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果绳缺失 1 条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 2 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 1 条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 ,F 1中A. 白眼

28、雄果蝇占 1/4B. 红眼雌果蝇占 1/4C.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 1/4D. 缺失 1 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 1/4【答案】AC解:A、X BYXBXb,子代白眼雄果蝇占 ,A 正确;B、X BYXBXb,子代红眼雌果蝇占 ,B 错误;C、_X BY_X BXb,后代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 ,红眼果蝇占 ,所以后代中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红眼果蝇占 ,C 正确;D、缺失 1 条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 ,D 错误故选:AC考点:伴性遗传第卷非选择题26. 碳循环是指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时从大气中取得碳合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和残留腐烂分解,碳又返回大气的过程。甲图表示

29、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甲图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的有_;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作用。(2)乙图中 a 表示_的能量,b 表示_的能量。b 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_。(3)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 千焦,则甲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kJ。(4)从乙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答案】 (1). d、e、f (2). 光合 (3). 初级消费者 (4). 同化 (5). 用于生长、发肓和繁殖未利用

30、(6). m/125(或 0.008m) (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箭头所示,甲图中 A 是生产者,DEF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C 是大气中的 CO2 库;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2)乙图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 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 表示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未利用。(3)甲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是 E,食物链是 ADEF,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千焦,则甲图

31、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mx20%x20% x20%= m/125 千焦。(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7. 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及其在之间传递的影响,科研工作者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如下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号 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侧的动作电位(mV)室温,0.5ms 后测得突触

32、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知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5min 后 65 65 10min 后 50 25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5min 后 40 0(1)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兴奋,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测得动作电位 0.5ms 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 ,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的方式释放_,该物资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直接引起的。(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

33、用开发药物,可作_(填写正确选项) 。a.镇静剂 b.麻醉药 c.降糖药 d.肌肉松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测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 BAPTA 能迅速结合钙离了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不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对突触前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_(有/无)影响,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_(有/无)影响。【答案】 (1). 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2). 胞吐 (3). 神经递质 (4). 电信号化学信电信号 (5). 作用于突鲒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6). a、b、d (7). 无 (8). 有【解

34、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第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 75mV;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1)兴奋产生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即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电信号。(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

35、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因此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镇静剂、麻醉剂、肌肉松弛剂等,但是不能作为降糖药。(4)根据题意分析,药物 BAPTA 能迅速结合钙离了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不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对突触前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无影响,但是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有影响。【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是掌握神经冲动产生和传递的原理,并根据对照性原则分析表格数据,判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的原因。28. 如图所示,1 为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式

36、图,图 2 为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某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所示果蝇体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_,图 2 细胞处于_时期。(2)图 2 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细胞在_期,发生了_时期。(3)假如图 2 细胞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 DNA 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_或_。(4)假设图 2 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 Da 的卵细胞,则该细胞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有_种,分别是_。【答案】 (1). 、X (2). 四分体(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4). 基因突变 (5).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没有分离 (6). 减数第二

37、次分裂后期上的组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 (7). 两 (8). da 和 dA【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果蝇体细胞中、X 染色体都是两条,说明体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X。图 2 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每对染色体含有 4 条染色单体,处于四分体时期。(2)图 B 中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应该相同,现发生异常,变为等位基因,又上的基因正常,说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3)假设图 B 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 DdA 的配子,如果 d 来自,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没有分离;如果 d 来自,则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上的姐妹染色单

38、体分开后没有分离。(4)如果图 B 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了 Da 的卵细胞,说明染色体组合,染色体组合,因此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da、dA、dA。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 下图表示微生物的接种实验中的一些步骤。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步骤前的一步操作是_,该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2)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步骤、之间还需要将接种环_。(3)指出步骤操作不当的地方_。(4)分别用三个平板培养三种细菌(E.coli、s.albus、B.subtnis) ,然后在培养基上打出直径为 3mm 的孔,并在孔中加入

39、一定浓度的甲抗生素,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以在孔的周围观察到一圈清晰区,此乃抑制细菌增长所致。测量清晰区的直径(如下图所示) ,数据如下表。不同浓度甲抗生素条件下清晰区的直径(mm)细菌5g/mL甲抗生素7.5g/mL甲抗生素10g/mL甲抗生素15g/mL甲抗生素20g/mL甲抗生素E.coli 7 10 14 16 16S.albus 5 8 13 17B.subtilis 5 7 9 14 19S.albus 和 B.subtilis 对甲抗生素敏感的区别是_。有人感染 E.coli 而患病,医生使用 20g/mL 甲抗生素给予治疗,试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种不明智的做法_。采养殖池中的水

40、样 lmL 稀释 100 倍,吸取稀释后的水样 lmL,接种于 E.coli 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重复三次实验结果如下图。该养殖池每 mL 水含有E.coli _个。【答案】 (1). 灭菌 (2). 高压蒸汽 (3). 灭菌锅 (4). 对接对于饫浓度的甲抗生素 B.subtiJis 较敏感 (5). 护环进划线的首尾区域不应相连 (6). 冷却行灭菌 (7). 高浓度的甲抗生素不能起到更好的抗菌效果,但会快速提高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8). 900【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图表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是实验室培养技术和应用,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问题

41、的具体要求分析综合做出解答。(1)据图分析,步骤是倒平板,前面一个步骤是灭菌,一般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2)实验步骤接种前灼烧接种环,目的是杀灭接种环上可能引起污染的微生物;步骤、之间还需要将接种环冷却,避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种。(3)步骤操作中,接种环划线的首尾区域不应相连。(4)根据表格分析,S.albus 与 B.subtilis 相比,B.subtilis 对于低浓度的甲抗生素较敏感。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高浓度(20g/mL)的甲抗生素不能起到更好的抗菌效果,但会快速提高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因此医生使用 20g/mL 甲抗生素给予治疗是不明智的。根据观察到的菌落数,求其平均值为

42、 9,又因为是 1ml 水样稀释了 100 倍所观察的数据,所以该养殖池每毫升水含有 E.coli9100=900 个。【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是了解微生物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步骤,明确倒平板前必须先调节pH、灭菌,接种前接种环必须灼烧灭菌,且冷却后才能接触菌种。30. 请回答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所示:实验组 5 分钟后的现象 再过 5 分钟滴加清水五分钟后 0.3g/mL 的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0.5g/mL 的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mol/L 的 KN0

43、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表中适宜该实验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是_,x、y、z 中代表质壁分离状态的是_。(2)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影响根尖细胞的分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细胞占比(%)可可碱浓度 (mmolL -1)有丝分裂指数(%)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10 3.73 3.04 0.690.1 2.90 2.16 0.740.5 2.10 1.72 0.381.0 1.96 1.72 0.24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

44、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_;龙胆紫溶液能够使细胞中的_着色,便于观察其行为和数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摩到达 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3)下图是研究萌发种子呼吸作用的三个装置。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_;乙装置通过有色液滴的移动,可判定种子萌发过程是否进行_呼吸;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是否产生_。【答案】 (1). 0.3 g/mL (2). x、y (3). 相互分离 (4). 染色体(质) (5). 减少 (6).

45、 纺锤体 (7). 热量 (8). 有氧 (9). C0 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由于 0.3g/mL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所以 x 为质壁分离;0.5g/mL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y 是无变化;由于 K+和 NO3-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以可导致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滴加清水 5 分钟后,由于细胞的保保护作用,细胞不会继续吸水,因此 c 是略有增大。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可可碱溶液浓度,因变量是有丝分裂指数以及分裂期细胞比例;当可可碱浓度达到 1.0mmolL -1时,有丝分裂指数最低,且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

46、明显低于其他浓度。(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适宜该实验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是 0.3 g/mL,表格中 x 和 y 都代表质壁分离状态。(2)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为解离液,可以使得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龙胆紫溶液等碱性染料可以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其行为和数量变化。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 1.0mmolL -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3)据图分析,甲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且保温

47、瓶和温度计的存在说明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热量;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左移的距离代表了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即该装置可以用来检测是否进行了有氧呼吸;丙图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因此该装置可以用来探究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是对于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够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判断可可碱溶液浓度与有丝分裂指数、不同时期细胞的比例等之间的关系。31. 图 1 是某种植物的 CO2同化方式,吸收的 C0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 CO2用于光合作用;图 2 表示不同地区 A、B、C 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图 1 代表的植物对应图 2 中的_类植物(填字母) ,图 1 所示细胞在夜间能产生ATP 的场所是_。图 1 中苹果酸脱羧后产生的可供线粒体呼吸的物质 a 是_。该植物夜间能吸收 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_。(2)有人判断图 1 所代表的植物可能是仙人掌科植物,其判断的理由是_。(3)在上午 10: 00 时,突然降低环境中 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 A 和植物 B 细胞中 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4)图 2 中 m 点为曲线 B 与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