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南省海南中学、文昌中学2018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34871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南中学、文昌中学2018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南省海南中学、文昌中学2018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南省海南中学、文昌中学2018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南省海南中学、文昌中学2018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南省海南中学、文昌中学2018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海南中学、文昌中学 2018 届高三联考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说“俗”道“雅”谈文化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 ,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已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

2、 。 。“积习”而“成俗” ,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 ,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 ,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 “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 ,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但是, “积习”也好, “约定”也好, “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 。

3、“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适宜某一社会的“俗” ,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 ;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 ,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我国是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且地域广阔。因此, “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 。 “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 ,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 。“雅”实际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经过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会得到“雅正”的评价。“雅”不仅存在于“文化整合”之中,而且体现为整合后“

4、文化范式”的确立。即以“雅”为“正” 。相形之下,雅、俗之间就有了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 “俗”的意涵也就渐生“陋意” ,渐趋“庸境” 。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高雅” ,但大多自命“清高” ,不一定都能“超凡脱俗” ,但大多鄙夷“谄世媚俗” 。拒绝媚俗可以是为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可以是为着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 “俗”还是“雅”作为一种价值评判,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习惯,它还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内的文化人格。所谓“文化” ,意在“以文化人” ,在于使人脱离蒙昧、超越本能、发展智慧、趋赴道德。也就是说, “文”是构成而“化”是功能,相对于“化”之功能

5、取向而言, “文”之构成往往更具有稳定性。 “风俗”作为“人文”的重要构成,需要一定的坚守来维护稳定,也需要一定的迁变来谋求发展。 “风俗”在需要稳定时,是作为正面价值呈现的,背弃者被斥为“伤风败俗” ;而“风俗”在需要发展时,是作为负面价值披露的 ,变革者被誉为“移风易俗” 。文化的“以文化人” ,主导倾向是“化人以雅” ,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调、境界都渐至“文雅”起来。在这里, “雅”成了“文”的内涵, “文”成了“雅”的表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既然人人们鄙夷“谄世媚俗” ,藐视“跟风从俗” ,就不排斥有人以“文雅”来装装门面,垫垫柱

6、基。因此,我们在远离低俗、拒绝庸俗、摒弃媚俗之时,更要养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过文化自觉陶塑文化人格并提升文化境界!1下列关于“俗”和“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类社会初期, “俗”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和适应,是特定人群中产生的一种不成文的、无需言明的默契。B在人类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和精密后,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C “雅”是一种“公约” ,这种“公约”的特点是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是一种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 。D “雅”是一种价值评判,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拒绝媚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或

7、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2对于“俗”和“雅”的关系,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俗”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雅”是社会群体的共同理想,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B “雅” “俗”之间有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 “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雅”则是高尚的、脱俗的。C “俗”是小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和遵守的无需言明的约定。 “雅”则是面向更大的社会层面,对诸多的“俗”进行共性整合,进而形成的书面约定。D “俗”具有群体性,但这种群体性又有时 间或空间上的局限性;“雅”则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体“和而不同” ,是对“俗”的局限性的超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3下列表述

8、,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积习”可成俗, “约定”也可成俗,但是“俗”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全方位适用的,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而“俗”不同。B “雅”是文化整合的结果,也是文化提升的产物。 “雅”与“俗”是相对的,追求“雅”就是要逐渐消除“俗”的影响乃至消除“俗”的存在。C “风俗”是人文的重要构成,但它直接受人的好恶的制约。人们认可它时,它便作为正面价值呈现;人们厌恶它时,它便被作为负面价值披露。D “文化”就是“以文化人” , “化人以雅”使人脱“俗” 。因此,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培育雅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9、,完成 46 题。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

10、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

11、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

12、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 fk 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

13、摇车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她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合欢树前面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对“我”10 岁时、20 岁时、30 岁时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突出重点,略去枝节,选择富于包孕性时刻的精彩画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B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14、。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C “悲伤也成享受” ,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重要。5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三个不同的年龄段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5 分)6请结合全文分析“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扬州盐商是指明中叶至清末 500 多年间,由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江西、湖广、浙江等地商帮组成的,以扬州为中心从事淮盐运营的地域性群体。扬州盐商不仅将其大本营扬州打造成为商业繁

15、荣、文化发达、人文荟萃的园林城市,使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巅峰,而且推进了淮安、盐城、南通、泰州、仪征、南昌、汉口等淮盐口岸城市的近代商业文明;其风雅、奢华、 “扬气”的生活方式使淮扬社会发生了变迁,也对华东与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风尚、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产生了影响。据史料记载,运盐河(包括通州运盐河和盐城串场河、茱萸沟、仪扬河、淮北盐河等) 、大运河、长江、淮河是扬州盐商运销淮盐的主要水路要道,并利用长江支流汉水、湘江、赣江等,及淮河支流涡河、颍河、汝河等,以及洪泽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相关支流,这些江河湖泊水道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境内的口岸城市及乡镇连接,形成一条巨大

16、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摘编自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二:(选自红军长征路线简笔图 )材料三:文化线路宪章指出:“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它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服务的目标特殊、确定,并且满足以下条件的线路可称为文化线路:(1)必须来自并反映人类的互动,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2)必须在时空上促进涉及的所有文化间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3)必须将相关联的历史关系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一个动态系统中。 ”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构成了交流线路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三项基本

17、指标,符合这些指标的交通线路就是文化线路,而那些见证和反映了这一文化交流现象的物质载体及交通线路本身、价值理念、风俗习惯等构成了文化线路遗产体系的内容。(摘编自文化线路宪章 )材料四: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有时甚至更为尖锐。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对中国世界遗产造成很大影响。2008 年 5 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去了很多宝贵的生命,也对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筑群造成了很大破坏。越来越频繁的台风襄挟暴雨,对福建、广东等地的遗产本体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一些

18、不当的新农村建设破坏了历史村落的格局、环境和风貌,割裂了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和谐关系。城镇化迅速吞噬城市周边的文化景观,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迫使历史城镇的街巷尺度、交通吞吐量、建筑密度及基础设施因扩容而面目全非,国际社会关注的历史城市景观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历史村落人去屋空,历史建筑因缺乏维护而损毁。世界遗产地面临着巨大的旅游压力。绝大多数遗产地一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客量就会激增,遗产地面临的旅游压力尤其突出。(摘编自童明康:中国为世界文化遗产做了什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扬州盐商以扬州为中心,汇集了来自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江

19、苏、湖广等地从事淮盐运营的群体,以水路要道运销淮盐。B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颁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根据地的战略转移,先后进行了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战役。C “文化线路”是从属于甜文化遗产”的一个新类型,其定义中包含了自然要素、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而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功能特征是其基本指标。D中国具有的文化线路遗产十分丰富,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旧城改造面前,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问题相较于其它国家更加突出。8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A按照文化线路宪章的规定去评估“扬州盐

20、商”与“红军长征” ,后者更具有重大意义。B “扬州盐商”与“红军长征”两者作为文化线路,都具有线性分布、有一定历史功能、有一定长度的特点。C材料四中列举的三个方面固然是中国遗产保护与发展面对的挑战,但是如果引起重视,这些挑战是人类智慧可以解决的。D “文化线路”的提出,引发了不可调和的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加剧了二者的冲突。E按照文化线路宪章的说法,传统的文化遗产类型如历史遗址、城镇、文化景观、工业遗产等都有可能纳入其中。9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从“扬州盐商”和“红军长征”中选择一个对象,简要陈述其成为“文化线路”的依据。 (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21、共 4 小题,19 分)张邵,字茂宗,会稽太守裕之弟也。桓玄篡位,父敞先为尚书,以答事微谬,降为廷尉卿。及武帝讨玄,邵白敞表献诚款,帝大说,命署其门曰:“有犯张廷尉者,以军法论。 ”后以敞为吴郡太守。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日:“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 ”寻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 ”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宿受张主簿处分。 ”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 ”九年,世子始开征虏府,补邵录事参军,转号中军,迁咨议参军,领记室

22、。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 ”及穆之卒,朝廷恇惧,便欲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且世子无专命,宜须北咨。 ”信反,方使世子出命曰:“朝廷及大府事,悉咨徐司马,其余启还。 ”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 ”从之。文帝为中郎将、荆州刺史,以邵为司马,领南郡相,众事悉决于邵。武帝受命,以佐命劝,封临沮伯。分荆州立湘州,以邵为刺史,将署府,邵以为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署妨人,乖为政要。帝从之。谢晦反,遗书

23、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叠直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 ”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坐在雍州营私蓄取赃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爵土,后为吴兴太守,卒,追复爵邑,谥日简伯。(节选自宋书列传卷四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B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C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

24、有不讳事将如何D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B储贰,就是储副,这里指皇位继承人,确立储君是封建时代实现权力更迭的大事。C署府,泛指官署。这里指军府,为用兵打仗时所设立的官署。D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谥,指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人物等去世后被追加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张邵能在乱世中辨明是非。桓玄篡位后,他劝其父归诚武帝,由此

25、更得武帝信任和亲近。B张邵深谋远虑,处理政事稳妥。武帝北伐时,他劝谏武帝,要对后事作考虑和安排。在刘穆之去世,朝廷慌乱之时,他却能够临事不乱。武帝称其具备大臣的风度。C张邵做事识大体,顾大局。在武帝欲把世子外派镇守荆州的问题上,他直言进谏,武帝最终收回成命。在分立湘州设置府署的问题上,他主张要遵循政治要领。D张邵治理地方能力卓著。主政襄阳时,他修筑堤坝,开垦田地,郡中百姓因此而变得富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旦日,帝求诸簿署,虚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宿受张主簿处分。 ”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 ”(2)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

26、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念奴娇 黄庭坚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妲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老子 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此词作于作者谪居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醽醁(lngl):美酒名。老子:作者自指。霜竹:指笛子。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

27、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A “山染修眉新绿” ,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极尽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B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三句写园中月色,以桂树斑驳稀疏的影子衬托月色清冷。C词的下阕写洒脱不羁的作者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在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共享欢饮听曲之乐。D作者斟满手中的金质莲花杯,感慨虽离家万里,可是这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E这首词表面上抒发了作者面对政治风雨的摧残仍然保持着乐观旷达的豪迈之情,实际上隐含着抑郁不平之气。15上阕作者怎样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的?请作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

28、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 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子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 ”(3) 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 , ”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王健林又在海南搞了个大动作,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海口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 500 亿元在海口市建设全新万达城。我

29、们未来几年,要通过不懈努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赢得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海口宜欣广场重修营业不久,友谊阳光城又敲响了开张的锣鼓,两家商场形成了鼎足之势。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你们憧憬它是正常的,但你们也别把它想得天花乱坠,等到上了大学你们再慢慢体会其中的万分滋味吧。知行书店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学生们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书店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买上书了。这节目还是得由你继续主持下去,我可不敢狗尾续貂。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早在 2010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费德勒曾道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是夺

30、取至少 20个大满贯。如今他做到了,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完成了。B海秀快速路是海南省市重点项目,东起海口市国兴大道西段,西至火车站,全长1842 公里,建成后已大大缓解了海口市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C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D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移动平台付款改变了人们的付款方式,由此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 分)A令爱能在上次的省青少年民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全是您悉心指导的结果,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B日前丢失身份证,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

31、,请在家等候。C汤杰感谢朋友大兵说:“敝帚自珍,这个小礼物你还是拿回去吧。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难免,敬请斧正。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 (6 分)为什么“原生家庭决定论开会如此流行? 。因为直面问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把问题归咎于外界环境,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做法。所以, “原生家庭决定论”其实就是一些人推卸人生责任的挡箭牌。的确,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确实是举足轻重的。 ,个体的人格特质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学校、朋友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果用“原声家庭决定论”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过

32、去和未来, ,那就严重偏离了生命的本质。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一场大病痊愈之后,我反省了自己,对生活方式与健康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如果平时多多锻炼,一个人就不会生病,只要多吃蔬菜,就能保证身体营养的均衡,体重降下来了,身体也就健康了。并不是多多锻炼就一定不会生病。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唐李贺致酒行胸中书传有余香。 宋辛弃疾虞美人送赵达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德国)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自古至今,无数的名言警句,能开心益智、恰情养性, 。多有育人之功。上面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