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 10月月考理科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 16 S32 Cl 35.5 Na23 Mg24 Al 27 Fe56 Cu64第 I卷(选择题,共 54分)一、单项选择题(115 每题 2分;1623 每题 3分,共 54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调味剂 B. 防腐剂 C. 增稠剂 D. 着色剂【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
2、题。【详解】A.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 A错误; B.防腐剂可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与速率有关,故 B正确;C.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 C错误;D.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 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B。2.用 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 pH,正确的是( )A. 将 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 用广泛 pH试纸测得该无色溶液的 pH为 2.3C. 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 pH试纸上,观察其颜色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 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 pH试纸上,测量的 pH结果一定偏低【答案】
3、C【解析】【详解】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时,不能将 pH试纸放入溶液中或将溶液倒在 pH试纸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 pH试纸上,观察其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 正确;A 错误;广泛 pH试纸的读数不会出现小数,只能读到整数,pH 不能为 2.3,B 错误;pH 试纸提前湿润,可能会带来误差,酸溶液稀释后 pH偏大,碱溶液稀释- 2 -后 pH偏低,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C。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描述合理的是( )A. 用 10mL量筒量取 7.13mL稀盐酸B. 用托盘天平称量 25.20g NaClC. 用 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出 15.
4、00mLKMnO4溶液D. 用 25mL碱式滴定管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共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 21.70mL【答案】D【解析】【详解】A、量筒只能精确至 0.1mL,故用 10mL 量筒量取不出 7.13mL溶液,故 A错误;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至 0.1g,故用托盘天平称量不出氯化钠的质量为 25.20g,故 B 错误;C.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橡胶,因此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 KMnO4溶液,故 C错误;D. 滴定管精确至 0.01 mL,25mL 碱式滴定管可量取碱溶液 21.70mL,故 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D。【点睛】量筒没有“0”刻度,精确度为 0.1mL;碱式滴
5、定管量或酸式滴定管有“0”刻度,在上方,精确度为 0.01mL;碱式滴定管小端有一小段橡胶管,易被强氧化剂腐蚀,因此KMnO4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来量取。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与 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B. 已知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一定是熵增反应C. 通常情况下,一个放热且熵增的反应也有可能非自发进行D. 已知反应 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 0, H-TS0,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H0 、 S0、S0,高温下自发进行。5.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6、) Z(g)W(s)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 W,逆反应速率增大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 平衡后加入 X,上述反应的 H 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A.在反应中 W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错误;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错误;D.反应热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故错
7、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B。6.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c(H ) c(OH )10 6 molL1 的溶液 B. pH7 的溶液C. 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 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 项,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溶液呈中性,故 A项正确;B项,温度高于室温时,水的电离常数增大,pH0,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 图:反应 2SO2O 2 2SO3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各成分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由于 N2+3H2 2NH3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
8、反应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图像中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逆向移动,实际不相符,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由于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正、逆速率变化不相等,图象中正、逆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与实际不相符,错误;C.由图可知,温度 T2 先到达平衡,说明温度:T 2 T 1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蒸气的含量增大,图像中温度越高,水蒸气的含量越低,与实际不相符,错误;D.缩小容器体积,使体系的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大、二氧化硫与氧气的物质的量减小,图像与实际相符合,正确
9、。考点:考查图像方法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知识。- 9 -16.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 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05。已知:Ni(CO) 4的沸点为 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 第一阶段,在 30和 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C. 第二阶段,Ni(CO) 4分解率较低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 生成
10、 Ni(CO)4=4v 生成 (CO)【答案】B【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 A错误;Ni(CO)4的沸点为 42.2,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所以温度要高于 42.2,故 B错误;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 ,Ni(CO) 4分解得高纯镍,Ni(CO) 4分解率较高,故 C正确;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4v 生成 Ni(CO)4= v 生成 (CO),故 D错误。17.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 A和 2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11、) 2C(g) H0。2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 C为 1.6mo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 2L,则 Vc0.4molL -1min-1B. 若在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 nc1.6molC. 若 2min后,向容器中再投入 2mol A和 1 mol B, B 的转化率变大D. 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进行,放出热量将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A 项,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则 Vcn/Vt=1.6/22=0.4molL -1min-1,但条件为恒压,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逐渐减小,即 Vc0.4molL-1min-1,故 A项错误; B项,反应放热,若在绝
12、热条件下,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 nc1.6mol,故 B项正确;C项,在恒温恒压下,向容器中再投入 2molA和 1molB,与原平衡投料成比例(2:1) ,所以该平衡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所以 B的转化率不变,故 C项错误;- 10 -D项,若反应在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放热减少,故 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B。【点睛】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 A和 2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反应达平衡后,若再向容器中再投入 2molA和 1molB,如果在恒温恒压下,B 的转化率不变;如果在恒温恒容下,相当于加压过程,平衡右移,B 的转化率增大。
13、18.对于平衡体系 mA(g)nB(g) pC(g)qD(g) H0。下列结论中错误( )A.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此时 A的浓度为原来的 2.1倍,则mnpqB. 若平衡时,A、B 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nC. 若 mn=pq,则往含有 a 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 a mol的 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 2aD. 若 A为固体,则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向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A、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此时 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 2倍,现在 A的浓度为原来的 2.1倍,说明平衡向着生成 A的方
14、向移动了;B、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值比时,则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是相等的;C、对于反应前气体体积不变,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D、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会影响平衡移动。【详解】A、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不考虑平衡移动,此时 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现在 A的浓度为原来的 2.1倍,说明平衡向着生成 A的方向移动了,体积缩小即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所以 mnpq,A 正确;B、反应开始时,A、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n,恰好等于方程式的系数值比,这种情况下平衡时,A、B 的转化率相等,B 正确;C、往含有 a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
15、再加入 amol的 B,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因为 mn=pq,达到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 2amol,C正确;- 11 -D、若 A为固体,若 npq,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若 n=pq, 则增大压强,平衡向不移动;若 nc(OH-)C. 分别加入水稀释 10倍,四种溶液的 pHD. V1L与 V2L混合,若混合后溶液 pH=7,则 V1” 、 “1,反应逆向移动, v正 ” 、 “=”或“ (5). (6). 【解析】【详解】 (1)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所以当温度升高时,K a增大;因此本题答案是:增大。(2)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越易电离
16、,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则酸性强弱为:CH3COOHH 2CO3HClOHCO 3-,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越弱,则四种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O 32-ClO -HCO 3-CH 3COO-,即abdc;因此本题答案是:a。(3)aCO 32-+CH3COOH=CH3COO-+CO2+H 2O:碳酸的酸性小于 CH3COOH,所以 CH3COOH能够制取碳酸,该反应能够发生,故 a错误;bClO -+CH3COOH=CH3COO-+HClO:CH 3COOH的酸性大于 HClO,CH 3COOH能够制取 HClO,该反应能够发生,故 b错误;cCO
17、32-+HClO=CO2+H 2O+ClO-:HClO 的酸性小于碳酸,该反应无法发生,故 c正确;d.2ClO-+CO2+H2O=CO32-+2HClO:由于酸性 H2CO3HClOHCO 3-,则碳酸与次氯酸根离子反应只能生成碳酸氢根离子,不会生成 CO32-,该反应不能发生,故 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d。(4)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电离,pH 相同的不同酸稀释相同的倍数,pH 变化大的酸酸性强,变- 18 -化小的酸酸性弱;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中氢离子或碱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根据图知,pH 相同的醋酸和 HX稀释相同的倍数,HX 的 pH变化大,则 HX的酸性大
18、于醋酸,所以 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 HX,所以醋酸抑制水电离程度大于 HX,则 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c(H +)大于醋酸溶液水电离出来 c(H +) ;pH=2 的 HX和醋酸,HX 的酸性大于醋酸,所以醋酸的浓度大于 HX,因此等体积的两种酸,醋酸的量多,因此用同浓度的 NaOH溶液分别中和上述两种酸溶液,恰好中和时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醋酸大于 HX;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 ;。【点睛】浓度、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质的总量相等,但是溶液中的氢离子的量盐酸多,但是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是完全一样的;氢离子浓度相
19、同、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相同,但是溶质的总量醋酸多,但是同体积、pH 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醋酸强。27.某学生用 0.200 0 molL1 的标准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如下: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 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下读数;移取 20.00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还存有少量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 3滴酚酞溶液;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填编号)。(2)若测定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20、_(填字母)。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 NaOH中混有 KOH杂质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C.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又用待测液润洗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3)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4)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mL。- 19 -(5)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的浓度:_molL 1 。标准烧碱溶液体积(mL)滴定次数 待测体积(mL)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第一次 20.00 0.40 20.40第二次 20.00 2.00 24.10第三次 20.00 4.00 24.00【答案】 (1). (2). ABC
21、D (3). 滴入最后一滴 NaOH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 22.60 (5). 0.200 0 或 0.2【解析】【分析】(1) 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先用蒸馏水清洗,然后用待装液进行润洗;(2)根据 c(待测)= 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 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3)根据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4)根据滴定管的结构与精确度为 0.01 mL进行读数;(5)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平均消耗 V(NaOH),接着根据 c(待测)= c(标准)V(标准)/V(待测)来计算。【详解】(1)碱式滴定管在装
22、液前应用待装液进行润洗,否则标准液的浓度偏小,操作有误;因此本题答案是:。(2)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 NaOH中混有 KOH杂质,标准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偏小,消耗的 V(标准)增大,根据 c(待测)= c(标准)V(标准)/ V(待测)分析,测定结果偏高,所以 A选项正确;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消耗的 V(标准)偏大, 根据 c(待测)= 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测定结果偏高,故 B正确;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消耗的 V(标准)变大, 根据 c(待测)= 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测定结果偏大,故 C正确;D.滴定到
23、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消耗的 V(标准)偏大, 根据 c(待测)- 20 -= 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测定结果偏高,故 D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3)当滴入最后一滴 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滴入最后一滴 NaOH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4)滴定管精确度为 0.01mL,因此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为 22.60 m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2.60。(5)三次滴定消耗的体积为:20.00mL,22.10 mL, 20.00mL, 22.10 mL 误差
24、太大,不能用;因此平均消耗 V(NaOH)=20.00mL,根据 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 =0.200020.00/20.00=0.2000molL1 (或 0.2molL1 );因此本题答案是:0.2000 或0.2。28.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温度/ 25 t1 t2水的离子积 (mol 2L2 )11014a 11012试回答以下问题:(1)若 25 t1 t2,则 a_11014 (填“” 、 “”或“=”(2)25下,某 Na2SO4溶液中 = 5104 molL1 ,取该溶液 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 c(Na+) : c(OH )=
25、 _。(3)在 t2 下,pH = 2 的稀硫酸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 H+浓度为 c(H+)水 =_。(4) t2 下,将 pH = 11的苛性钠溶液 V1L与 pH = 1的稀硫酸 V2 L(混合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 ,所得混合溶液的 pH = 2,则 V1V 2 =_。【答案】 (1). (2). 10001 (3). 110 10 mol/L (4). 911【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进行判断;(2)根据硫酸钠的化学式组成判断 c(Na+): c(SO42-),根据常温下氢离子浓度计算 c(Na+) : - 21 -c(OH );(3)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水
26、电离出的; t2 下,pH=2 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水=c(OH )水 ; (4)混合液的 pH=2,酸过量,根据 c(H+)=(n(H+)-n(OH-)/V 总 进行计算。【详解】(1)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 (2)硫酸钠溶液中一定满足 c(Na+): c(SO42-)=2:1,硫酸钠溶液中 c(Na+)=2510-4mol/L=10-3mol/L,稀释后 c(Na+)=10-3/10=10-4mol/L,溶液呈中性, c(OH )=10-7 mol/L,则稀释后溶液中 c(Na+)
27、 : c(OH )= 10-4:10 -7=1000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0001。(3)酸溶液中,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由水电离产生的,因此在 t2 下,pH=2 的稀硫酸溶液中, c(H+)=10-2mol/L,因为 Kw=11012 ,所以 c(H+)水 =c(OH )水 = 11010 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10 10 mol/L。(4) t2 下, K w=11012 ,pH = 11 的苛性钠溶液, c(OH )=10-1mol/L,混合液的 pH =2,酸过量, c(H+)混 =(n(H+)-n(OH-)/V 总 =(0.1V 2 -0.1V1)/( V 2+ V1)=0.01,解之得V1V 2 = 91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911。【点睛】室温下,体积为 V1 、pH =a 强酸和体积为 V2、pH =b 强碱溶液混合,若溶液呈中性,则 10-aV1=10b-14V2;若溶液呈酸性: c(H+)混 =(10-aV1-10b-14V2)/(V 1+ V2) ;若溶液呈碱性: c(OH )混 = (10 b-14V2-10-aV1)/(V 1+ 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