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岳阳楼记知识与技能 熟记文言生字、特殊文言词语和句式,识记作家作品。品味精练、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赏析精彩语段,理解作家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的忧乐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博大胸襟与政治抱负。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学法指导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
2、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2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颇深。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
3、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介绍: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3环节二自主学习二、字词积累1.听录音朗读,读准下列字音。谪(zh) 汤(shng) 属(zh) 霪(yn) 霏(fi ) 樯(qing) 楫(j) 冥(mng ) 谗(chn) 芷(zh) 汀(tng) 偕(xi) 曜(y
4、o)2.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积累词语,疏通文意。(1)通假字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2)一词多义: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至,到达) 此乐何极(穷尽,尽头)感极而悲者矣(表示程度深) 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委婉语气)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通:政通人和(顺
5、利)北通巫峡(通向)和:政通人和(和乐) 春和景明(和煦)(3)词类活用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名词作状4语,在之后)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作,任太守)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4)古今异义气象万千 (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浊浪排空 (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 今义:准备)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至若春和景明(古义:
6、日光;今义:景色、景物)越明年 (古义:到;今义:越过)沙鸥翔集 (古义:停息;今义:泛指聚集)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5环节三合作探究一、内容探究1.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对比鲜明。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2.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
7、,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 3.文章共几处写了岳阳楼的景色?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景象;第三段想象阴天岳阳楼的景象;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阳楼的景象。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一句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5.朗读第三、四段,概括景物特点及人物心情。 这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
8、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紧接着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6.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势,又要想象一阴一晴两幅画面?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两种心情,6环节三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铺垫。7.“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他们的忧乐观是什么?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忧乐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
9、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9.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
10、句出现,令人印象深刻。10.“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自勉之意。二、赏析美文。1.请选读二三四段,展开想象,再现文中优美生动的景物,用自己的话描绘景物,感受诗情画意。 2.请大家交流感受,每人负责一幅画,注意通过品味关键词语来体现洞庭湖的浩淼无垠、气象万千,抓总特征,从雨湖、晴湖、月湖,形、声、光、色、味多角度多方面描绘。示例: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三、探究写法1.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2.
1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7合作探究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环节四点拨归纳 教学板书作记缘由(叙事)洞庭胜景:雄伟壮阔,气象万千(描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淫雨霏霏:感极而悲(描写、抒情)春和景明:喜洋洋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议论)环节五拓展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你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读后感。迁客骚人览物之情8延伸教学反思本课内容较多,教学中侧重从表达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叙事、描写、议论在文中的作用,以及作者是如何将其熔为一炉的。很好地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解决了教学重点。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面面俱到的思想,实际处理中花费时间太多,影响了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