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考生物讲义1-4-2.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3929106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生物讲义1-4-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3高考生物讲义1-4-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3高考生物讲义1-4-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3高考生物讲义1-4-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3高考生物讲义1-4-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植物种群中感病植株(rr)开花前全部死亡,有繁殖能力的植株中,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1/2,基因型为R、r的配子比为31,配子中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故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占1/41/41/16,B正确。 答案:B,2(2012年高考天津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

2、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双亲均为长翅,F1中有残翅,则双亲基因型为Bb和Bb,F1中长翅残翅31,已知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因为残翅占1/4,可推知白眼占1/2,得出亲本雌蝇为红眼长翅果蝇,基因型是BbXRXr,亲本雄蝇基因型为BbXrY。亲本雌蝇的卵细胞中Xr占1/2,亲本雄蝇的精子中Xr占1/2,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A和B正确;F1出现长翅的概率为3/

3、4,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其初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bbbbXrXrXrXr,经减后,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bbXrXr,减后,产生bXr的卵细胞,D正确。 答案:C,3(2012年高考山东卷)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1基因型为AaBB,且2与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遗传规律的应用。已知该遗传病是由两对等

4、位基因控制的,2和3患病但子代不会患病,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中每对等位基因的隐性纯合子(即aa或bb)均可引起该遗传病,只有A_B_的个体才能表现正常。进一步结合1的基因型(AaBB)可确定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所以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Bb。2(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正常(A_B_)的概率是9/16,患病的概率应为7/16。 答案:B,4(2012年高考浙江卷)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

5、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

6、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_获得再生植株。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育种等知识。(1)射线照射玉米种子,可能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白化苗,该种变异对幼苗本身是有害的。(2)本实验中运用了多种育种方法。射线照射种子是运用了诱变育种方法;抗病矮秆(乙)和不抗病高秆(丙)杂交得到F1,运用了杂交育种方法;最后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纯合二

7、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这是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胚状体获得再生植株,也可直接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芽,获得再生植株。(3)不抗病矮杆(甲)和抗病高秆(丁)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这说明抗病、高秆均为显性,故甲、丁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由甲突变来的乙、丙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乙与丙杂交得到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植株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4)乙、丙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书与遗传图解时注意不要漏写P、配子、F1及各种表现型的比例等。 答案:(1)表达 有害性 基因突变 (2)诱变育

8、种 基因重组 胚状体 (3)4 (4),5(2012年高考山东卷)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和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绳的基因型为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

9、的概率为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结果预测:.若_,则是环境改变; .若_,则是基因突变; .若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变异类型的鉴定等知识。正常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另外三对为常染色体。(

10、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相同,果蝇属于二倍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但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8条。,(2)白眼雌果蝇(XrXrY)的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有三条,所以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这样最多可形成Xr、XrXr、XrY、Y四种配子。若让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交配,则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见下表:,(3)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aaXrXrAAXRYF1,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RX

11、r,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F2中灰身红眼黑身白眼(3/41/2)(1/41/2)31。F2中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2/3AaXRXr、1/3AAXRXr,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2/3AaXrY、1/3AAXrY,它们随机交配后,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aaXr_)的概率为2/32/31/41/21/18。 (4)根据题中的信息,可让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若为环境改变引起的,则不会改变M果蝇的正常遗传,即.若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则是环境改变引起的。.若M果蝇是因基因突变引起,则后代会全部表现为白眼。.若是因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的,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O,表现为不育,

12、则无子代产生。,答案:(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无子代产生,6(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

13、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性基因突变为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 _。,(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1)若毛色异常鼠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毛色正常鼠应为纯合子,被发现的毛色异常鼠应为杂合子。则题干中的交配实验,其子代中表现型比例为毛色正常鼠毛色异常

14、鼠11。(2)设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若毛色异常鼠的出现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有:AaAa1AA2Aa1aa,用毛色异常的雄鼠(aa)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毛色正常雌鼠交配,可能出现两种情况:Aaaa1Aa1aa;AAaaAa。,答案:(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11 毛色正常,核心强化 1选材恰当 选择完全自花受粉的豌豆是成功的前提。 2研究方法由简到繁 先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分离定律;再通过两对及两对以上的性状的研究,

15、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3科学的运用数学统计原理 使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研究生物遗传,把遗传的研究由以往的描述推进到了定量分析。 4严密地使用了假说演绎法。,要点整合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特别提醒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2)孟德尔实验的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1(2012年高考北京卷)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1)已知、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

16、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 (2)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定律。 (3)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的脱毛性状不是_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_。进一步研究发现

17、,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_的原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的遗传、表达和变异的相关知识。(1)由于脱毛和有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组实验中杂合子与杂合子的杂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约为31,说明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该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3)组实验中脱毛的后代均为脱毛,说明实验小鼠的脱毛性状的出现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4)在自然状态下,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自发突变;由于脱毛为隐性性状,脱毛小鼠的亲代均应携带该突变基因

18、,所以种群中若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说明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由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所以该基因转录成的mRNA密码子中相对应碱基由C变为U,分析各选项可确定d选项符合题意。(6)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说明基因突变后相应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使翻译过程提前终止。由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可推测,突变后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会引起细胞代谢速率下降。分析实验数据中、等组合可以看出,脱毛雌鼠作亲本时后代数量明显减少,说明细胞代谢速率下降影响了雌鼠的产仔率。 答案:(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19、 (4)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5)d (6)提前终止 代谢速率 产仔率低,核心强化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要点整合 1几种重要的遗传实验设计 (1)性状显隐性确认杂交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代所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此法最好在自交法基础上,先确认双方为纯合子前提下进行)。,(2)显性性状基因型鉴定 测交法(更适于动物),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花粉鉴定法,2巧用分离定律分析自由组合问题 利用孟德尔由简到繁的指导思想,在分析配子的类型、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等问题时,先分析一对等位基因,再分析第二对,第三对最后进行综合计算

20、。 3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如果互不干扰、互不影响,AaBb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分离比为:9331。当非等位基因出现下列情况时,会导致分离比发生变化,偏离9331,出现不同的特殊分离比,分析这些比例,会发现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情况分析如下表。,特别提醒 对应以上类型测交比例分别是1111,13,112,121,31,22(或11),121。,2(2011年高考山东卷)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1)图中亲

21、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进化。 (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

22、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 _; _; _。 结果预测: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解析:(1)由题意可知,荠菜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又因为F1只有三角形果实植株,所以三角形果实是显性性状,卵圆形果实是隐性性状。,从F2的表现型来看,F2的表现型比例接近151,是9331的特例,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且卵圆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三角

23、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两种,分别是AABBaabb和AAbbaaBB。 (2)由(1)解析可知,F2中的三角形果实植株有8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和AABb的植株,连续自交的后代都不会出现卵圆形果实(aabb),其共占F2植株总数的7/16,占F2三角形果实的7/15,而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的有AaBb、Aabb和aaBb。 (3)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A、B可以突变成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通过定向的自然选择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来实现的。,(4)采

24、用先测交再自交的方法或连续两次测交的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第一种方法:AABB植株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会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AaBB植株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AaBb和aaBb,其自交后代会出现275的性状分离比;aaBB植株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第二种方法:AABB植株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是AaBb,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aBB植株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AaBb和aaBb,分别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会出现53的性状分离比;aaBB植株

25、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是aaBb,与aabb植株测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1)AABB和aab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三角形卵圆形果实31 AAbb和aaBB (2)7/15 AaBb、Aabb和aaBb (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向改变 (4)答案一: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 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5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275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答案二:用3包种子长成

26、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 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伴性遗传的类型及其遗传特点,(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别提醒 在系谱图中,符合上述情况时仍有可能不是伴性遗传,但不符合上述条件则一定不是伴性遗传。,2有关遗传方式判断的实验设计分析 (1)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特别提醒 利用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显性性

27、状的雄性个体杂交,判定遗传方式是高考中屡考不衰的热点,应引起高度重视。,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2)受核基因控制还是受质基因控制,3(2012年高考江苏卷)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2)若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2的基因型为_;5的基因型为_。 如果5与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 如果7与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 如果5与h基因携带者结

28、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和某种基因型个体出现概率计算的相关知识。(1)根据表现型正常的1和2生有患甲病的女儿2可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双亲正常,均有儿子患乙病,可推断乙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3无乙病致病基因,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1和2的表现型及子女的患病情况可推知:1的基因型为HhXTY,2的基因型为HhXTXt,5的基因型为1/3HHXTY、2/3HhXTY;3、4的基因型分别为HhXTY、HhXTXt,6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3HH、2/3Hh,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2

29、XTXT、1/2XTXt,5和6结婚,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32/31/41/21/21/36;7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3HH、2/3Hh,8基因型为Hh的概率为104,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041/41/60 000;5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3HH、2/3Hh,与基因型为Hh的女性婚配,子代中HH比例为1/31/22/31/41/3,Hh比例为1/31/22/31/21/2,hh比例为2/31/41/6,表现型正常儿子中HH比例为2/5、Hh比例为3/5,则正常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5。,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30、)HhXTXt HHXTY或HhXTY 1/36 1/60 000 3/5,核心强化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遗传咨询:判断是否患病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后代的再发风险率建议和提出防治对策。 (2)产前诊断: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就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要点整合 1人类遗传病的比较,2.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辨析,4下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B在单基因

31、遗传病中,体细胞中含有某致病基因后,个体就会发病 C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D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变异遗传是致死的,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 解析:染色体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患者的体细胞中没有致病基因。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如果体细胞只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个体表现型正常,并不会发病。多基因遗传病由于受环境条件影响,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答案:B,一、涉及性别的遗传病概率问题 1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即: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1/2患病概率。 2伴性遗传是与性别相关的遗传,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患病与否,可以直接从基因型上看出,所

32、以求涉及性别的遗传病概率时,无需再乘以1/2。但要特别注意概率的范围,如“后代中,患病女孩的概率”还是“后代中,女孩患病的概率”。 3“患病男孩(女孩)概率”和“男孩(女孩)患病概率”是不相同的,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则根据双亲基因型推测后,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率;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根据双亲基因型推测后,求概率问题时只需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二、自由交配不等于自交 自由交配与自交的概念不同,在自由交配的果蝇群体中既有同种基因型个体的自交,也有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杂交,因此“自由交配”中某基因型个体的概率求解时,应该采用配子法。,三、遗传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致死基

33、因问题例析 (1)隐性致死 隐性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植物中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使植物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隐性致死可分为隐性纯合完全致死,就是隐性纯合体全部死亡,和隐性纯合不完全致死,也就是隐性纯合体只有部分死亡,而不是全部死亡。 (2)显性致死 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质症(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3)配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早夭的现象。如:黄鼠基因的致死作

34、用发生于胚胎植入子宫后不久。,2表型模拟问题:表型模拟性状的出现仅仅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基因)并没有发生改变,自然不能遗传。 3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在表现型上受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HH不论雌雄都有角,hh都无角,Hh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表现为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内,有角基因H的表现受性别的影响。 4基因互作问题分析:对于一个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学问题,提醒考生注意仔细分析,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典型的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5母性效应 表现型由母本基因型决定而不是

35、由自身基因型决定。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由本身的基因型决定。例如: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2012年江苏淮安检测)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是伴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3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 C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2 D10和13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19/24 解析 3和4都是甲病患者,9正常,可知甲

36、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乙病为伴X遗传,7患病,而且12不患病,可推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1基因型为aaXBXb,2基因型为AaXBY,5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故5为纯合体的概率为1/2。 答案 C,(2012年高考福建卷)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

37、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上升/下降/不变)。,解析 此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1)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符合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故亲本裂翅果蝇为杂合子。(2)根据题图,无法判定该等位基因的位置。若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其

38、杂交后代也可呈现题中实验结果。(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对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或雌雄显性个体杂交,如果杂交后代显、隐性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4)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Dd的裂翅果蝇逐代自由交配,后代所有果蝇基因型都为AaDd,故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不变。,答案 (1)杂合子 (2)(3)非裂翅() 裂翅(或裂翅 裂翅) (4)不遵循 不变,拓展提升 根据子代的表现型的比例快速推断亲代的基因型是解答遗传规律考题的

39、一项基础技能。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双亲基因型都是双显杂合子。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双亲中有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都是纯合子或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311,则双亲中有一对相对性状是杂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中的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双亲中每对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2011年高考安徽卷)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

40、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雌、雄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41、,解析 本题考查ZW型性别决定方式和伴性遗传。(1)通过计算可知后代F1有GgZTZt和GgZTW两种基因型,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2,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4,结天然绿色茧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4,因此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43/43/16。(2)由于幼蚕无法立即体现将来蚕茧颜色,因此要通过杂交实验间接辨别。后代个体不能全为体色正常或全为油质透明,且可通过F1体色性状判断性别,由此判定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tZt、ZTW,此组合符合后代雌性幼蚕个体体色全为油质透明,雄性幼蚕个体全为体色正常的要求。进而用排除法确定雄性亲本基因型为ggZtZt或GgZtZt,雌性亲本基因型为GGZTW。,答案 (1)1/2 3/16 (2)P:基因型 ggZtZt GGZTW F1:基因型 GgZTZt GgZtW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 或 P:基因型 GgZtZt GGZTW F1:基因型 GGZTZt GgZTZt GGZtW GgZtW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