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考点一 四大地区的差异 【必备知识回顾】 读我国四大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四大地区划分依据: _、经济基础、_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京,鲁,粤,琼,晋,湘,赣,新,陕,贵,3.发展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高科技产品,重工业化,农业,工业结构。,(2)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工业化:东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 部地区则相对_。 城市化: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远_ 中、西部地区。,滞后,高于,(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早西晚。东部地区开放 程度_,吸纳外资的能力_;中、西部地区开放程度 低,吸纳外资的能力差。,高,强,【
2、知识链接】 我国三大自然区 (1)划分指标: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指标为气候和地形,属于自然指标。有别于四大地区的划分指标,四大区域划分指标既有自然指标,又有人为指标。 (2)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及范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2016浙江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3、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 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 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分 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米)和丙地(海 拔 2 000 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恒河平原,高,【尝试作答】(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
4、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解题技法】 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一般步骤 (1)分析区域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和矿产等。 如典例1中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因
5、素:人口、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文化、历史等。 (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如典例1中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的原因。,【高考模拟精练】广东家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家具制造 业最发达的地区、亚太地区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主要 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但自 2001年下半年起,广东家具产业走向低迷,先后有300多 家企业倒闭。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家具企业加大向中西 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力度,但也有大量企业宁愿留在广东 进行企业转型。据此完成13题。,1.在产业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大量企业依然不愿
6、转移到 中西部地区的原因有 ( ) 广东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广东产业链完整,配套生产成本低 广东研发力量雄厚,物流成本低 广东优惠政策扶持 A. B. C. D.,2.广东家具制造业最合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 ) A.继续增加对欧美地区的出口份额 B.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C.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D.加强政府引导,只做高附加值高端产品,3.中西部地区引进家具制造业的意义是 ( ) A.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B.带动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集聚相关产业,区域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扩大就业,促进工业化进程,【解析】1选B,2选C,3选D。第1题
7、,该区域经济发展水 平提高、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成本提高, 盈利空间减小,因此很多家具企业加大向中西部地区转 移力度,但是由于广东产业链完整,配套生产成本低,再 加上广东研发力量雄厚,物流成本低,还是有大量企业 依然不愿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第2题,由材料可知,广东 的家具以出口为主,为了促进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管理,在原料上控制资源、设计上时尚化、生产 上专业化,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第3题, 中西部地区引进家具制造业,会加剧森林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家具制造业不属于高新 技术产业,对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集聚相关产业,能够促
8、进区域工业化的发展,属于工业 化阶段,但不会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家具制造 业的发展,能够扩大就业,促进工业化进程。,读我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回答4、5题。导学号08620056,4.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 和蔬菜生产基地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 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5.关于B地及所属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
9、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解析】4选C,5选B。第4题,A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 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油气资源丰富,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沙漠 广布,可垦耕地不多。第5题,B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资源缺乏;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充分发挥产业基础 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要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 基地。,【加
10、固训练】 读下面甲、乙两国简图,回答(1)、(2)题。,(1) 两国共同具有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B.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C.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2)乙国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 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河流汛期集中,径流量大 A. B. C. D.,【解析】(1)选A,(2)选D。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 判断,甲是巴基斯坦,乙是孟加拉国。两国都是人口超 过一亿的国家,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甲国西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甲国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 水源
11、不足;乙国发展水田农业,而不是灌溉农业。第(2) 题,乙国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错;夏 季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错;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对;河流汛期集中,径流量大,对;所以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考点二 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必备知识回顾】 1.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 _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秦岭淮河,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平原,煤,炭,铁矿,水资源,黄土,高原,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山地丘陵,有色,金属,洪涝,环,境污染,地,形破碎,工业,化和城市,化,污染,2.西部大开发: (1)范围:新、甘、_、陕、宁、青、藏、云、 贵、_、渝、_1
12、2省(直辖市、自治区)。 (2)条件。 优势:矿产、_、_、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 势,_大。 不足:_落后;_、技术、_匮乏。,内蒙古,桂,川,油气,水能,发展潜力,基础设施,人才,资金,(4)意义。 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_。 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_。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将西部地区的_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 变为现实优势。,共同富裕,边疆安全,资源优势,【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2】(2016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
13、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 的原因。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 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 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 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 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 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亚热带,淮河,【尝试作答】(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
14、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解题技法】 区域差异分析的常用方法 (1)定性法:对区域内的地理事物定性的描述和说明,主要反映区域内的位置、范围、形状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特点。,(2)定量法:对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统计资料和人文地理统计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处理,明确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 (3)综合法: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
15、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高考模拟精练】(2018平凉模拟)读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是 ( )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3 000米等高线 D.秦岭淮河线,2.下列有关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 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 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解析】1选B,2选A。第1题,读图可知,为北方地区, 为西北地区,两区域分界线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第2题,我国自北向南纬度越
16、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 自然带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 叶林;春小麦比冬小麦分布纬度高;剑麻主要分布在非 洲热带地区,我国北部热量条件差,没有剑麻种植;我国 耕作制度自北向南依次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 熟一年三熟。,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08620057,3.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
17、用,4.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 理优势有 ( ) 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矿产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A. B. C. D.,【解析】3选B,4选B。第3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 略定位,大力开发上游地区的水能会造成生态的破坏, 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第4题,长江上游经济圈 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 地价格较低;长江下游经济圈的水陆空交通更为便利。,【加固训练】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1)(3)题。,(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
18、展的地理优 势是 ( ) 水陆交通便利 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技术力量雄厚 A. B. C. D.,(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 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3)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 发展 (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解析】(1)选C,(2)选D,(3)选A。第(1)题,与“长三 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丰富,土地、劳动 力丰富且价格低。第(2)
19、题,中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 的生态屏障,应加强水土保持;同时河流含沙量降低会 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利于下游通航与防灾。第(3)题,上 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应大力发展国际金融、 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制造 业应向外转移。,(金榜原创)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举办。“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年中国与荷兰三次产业构成示意图”。,(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对比中国与荷兰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两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哪些?,【素养链接】,【尝试作答】(1)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位置优越、商贸发达、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2)两国第一产业比重都较低,荷兰以第三产业为主,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荷兰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中国处于工业化阶段。,(3)促进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和向西出口,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平衡发展;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