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流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课型普通型新授课课时 第 1 课时课标解读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2、说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大致界线,并能够说出成因。3、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导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2、能够从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概括南北方的水文特征。重点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及成因。难点 河流的水文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复习 影响 气候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考查学生对 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复习提问
2、上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回忆,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学生会遗忘部分内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预习一 、河流的分类二、内流区与河流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区与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依据学案问题1 阅读教材p42-43 页内容,分析河学生依据 学案阅读教材 p42-43 页内 容,分析河流的分 类。学生在教师的引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讲 授,2外流区三、河流的水文特征外流区的分界及河流的补给形式从水量、水文、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流的分类。引导学生分析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形成原因。指导学生依据学案问题阅读教材p43 页图2.31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导下积极思考,并形成知识体系。学生阅读教材p43 页图 2.31,依据学案问题小组合作探讨河流的水文特征。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但这部分 内容在高中课程中涉及到,所以在本节课中做出必要的讲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本部内容。如:四条河流分为二类即北方河流和南方河流对比分析水文特征。对河流汛期部分也要适当的引导。精习 知识梳理:(见学案)知识运用:1、知识应 用 2、趣味检测 (见课件)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河流的分类 河流的补给形式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线河流的水文特征3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