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明目标1.回顾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筛选概括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2.熟练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概括类试题答题技巧。讲明考向考向一:筛选整合信息【经典考题回顾】1【2016 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
2、,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
3、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
4、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今历史
5、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C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C 项“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
6、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 C 就是对文章第二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将文中“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理解为不“疑古”的充分条件了,原文中并不存在这种条件关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
7、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 项“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
8、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是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将文中的“也能”概括成“不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答案】B【解析】试
9、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B 项“五四之后,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说法有误,原文第一段“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而治之”。【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
10、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B 时间范围错误。2 (2015 年高考新课标 1 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
11、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除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
12、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
13、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先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摘编自王芳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
14、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实价款优先受偿。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无中生有,文本第二段首句总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首先要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该文段论证的中心
15、论点即“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具体要筛选的内容包括论述文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其次要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先认真分析题干,明确命题指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筛选区域,概括重要信息点,此题的筛选区间比较集中,就在文本的第一二段。选择题最重要的是,需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 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
16、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 项以偏概全,“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错,答题区域在第三段“通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的确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
17、因、结果、影响等。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
18、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 项“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前文有“它【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找准区间,把选项与原文仔细核对,分析其中的因果、观点材料等之间的关系,把握选项对文本的转述。考生只有做到了准确定位,仔细辨析,揣摩转述,并采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出正确的选项。【考点深度剖析】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现文章主旨和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筛选并整合信息的前提是善于区分和辨析信息。 “整合”意味着要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
19、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必考考点,有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出现。主要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应试技巧点拨】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历年高考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2多读勤练,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论述文的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多读论述文,并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对论述文信息的筛选并整合能力。3掌握筛选信息类题目选
20、项设置的特点: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以偏概全。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如空间错位,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 ,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 ,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混淆模态。 (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主
21、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因果混乱。 (强加关系)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 ”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此外还有递进、条件等逻辑关系的强加。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故意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 充分条件:只要就混淆程度深浅。一定要关注显示程度的副词,并与原文认真比照。偷换概念。 (张冠李戴)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
22、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 “这些” “那些” “这个”“那个” “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答非所问。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曲解原文。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故意作出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遗漏信息。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遗漏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选项“错误” 。指代不明。对原文中出现的代词或指代性短语,命题者设置的选项对其指代意义的表述模糊、不明确,有时甚至是错误的。4几个“记住” ,别让以下几
23、点成为答题盲区: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记住:题干中有“根据” 、 “证据” 、 “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名题精选练兵】1.【2017 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 “粉丝”
24、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现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
25、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很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
26、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1)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B“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C“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
27、大众“粉丝”提供谈资D“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答案】A【解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 “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
28、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 C“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错,原文说的是“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据“解题思路”可知,“含义”应为“含意”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的“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B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C“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
29、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答案】C【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 C 错误,原文的信息是:“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 “都”字用的太绝对。【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