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17 届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梦中笔香墨犹酣现在和年轻人提起焦菊隐来,大约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毫无争议,作为一位戏剧大师,一位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先行者,焦先生的名字是应该载入中国艺术史和中国话剧史史册的。2002 年,在庆祝北京人艺建院 50 周年的时候,老导演苏民写下了一副对联现实主义让观众能懂且感到美,民族风格为我院之长遂觉得亲。这副对联道出了北京人艺的根本,即现实主义加民族化,而这正是和焦菊隐先生无法分开的。如他的老朋友于是之所说:“焦先生留下的治学精神,我们要学一辈子,丢了它,就丢了北京人艺!”焦先生原名焦承志,生于天津。他自幼家庭贫寒,但是
2、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来被学校保送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毕业以后,1931 年受人之托,创办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大胆采用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毕业的学生中有傅德珠、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王金璐、李金泉、李玉茹、侯玉兰、陈永玲、高玉倩等一大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在此期间焦先生曾经拜名优曾心泉,冯惠麟为师,学习小生戏;向鲍吉祥先生学习老生戏;还向王瑶卿、陈墨香两位大师求教戏曲艺术。同时,他阅读了许多戏曲剧本和有关戏曲史方面的资料。1935 年,焦先生到法国的巴黎大学攻读文科学士,他非常珍惜时间,热衷吸取各种知识,学习和观摩了西方古典和现代的许多文学、戏剧作品及演出。同
3、时,还有系统地整理他过去所研究的中国传统戏曲方面的知识。后来写出的博士论文就是今日之中国戏剧。1938 年,焦先生毅然回国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他就任江安国立剧专的话剧科主任,教授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和剧本宣读等课程。同时,他在大后方和北平先后导演了话剧日出、原野、桃花扇以及上海屋檐下。北京解放前夕,焦先生又把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为京剧铸情记,并亲自作导演。这是在中国戏曲史上,第一次把莎翁的剧本搬上京剧舞台。新中国成立,焦先生在参加创办北京人艺以后,“为了创造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中国话剧”又导演了龙须沟、虎符、明朗的天、三块钱国币、茶馆、蔡文姬、胆剑篇、关汉卿等一系列名剧经典。焦
4、先生几十年以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潜心执意于解决中国话剧民族化的课题,而且成就卓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焦先生多次提出了自己的审美主张,即戏剧观:“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创造。”这是中国民族戏曲的基本特征。没有观众的参与,没有观众与演员的共同创造,戏剧演出就无法完成,这是个总开关。这里,如何对待和认识观众是话剧民族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其根本之所在。所谓共同创造就是充分调动出观众的想象空间,调动得越多、越大、越深就越是成功。在此理念之下,焦先生还谈到了一些具体方法,比如:“通过形似达到神似,主要在神似。通过形使观众得到神的感受。关键不在形,但又必须通过形。”这些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的舞台就是
5、“四堵墙”的戏剧观是很不相同的。一个是主张演员和观众在同一个空间里,进行共同的创造,一个是要把演员封闭在四堵墙里,当众孤独地与观众隔离。事实证明,只有推倒四堵墙,才能实现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创造,也只有实现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创造才能使话剧真正地做到民族化。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曾说:“他以半生的精力研究、实验中国戏曲和中国话剧的意象与内在的美感。他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京剧人才。他在法国潜思冥想,研究中国戏曲与话剧的异同和内在的联系。他不断思索与实践,专心致意地琢磨构思,沉迷于他所理想的戏剧境界。他的一切创造,都立足于中国文化丰沃的土地上。他为北京人艺开拓新的艺术境界。在艺术道路上,
6、他不断地探索、追求、创造,从不因袭自己,不抄走过的旧路,总在开拓新的天地。他在北京人艺尽心致力于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创造,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他创造了富有诗情画意、洋溢着中国民族情调的话剧。他是北京人艺风格的探索者,也是创造者。”焦先生,一位博学多能,才气纵横又硕果累累的当代中国戏剧大师,在 1975 年 8 月 28 日,人生度过 70 岁时,悄悄然地走了。苏民咏诗曰:“苦味青果嚼后甜,斯人已去感斯言。胸横意气凌绝顶,学贯中西取他山。虎符露布民族化,茶馆虹飞世界传。师友情深忆身教,梦中笔香墨犹酣。”(选自中国戏剧,有删改)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他山之石,可
7、以攻玉”,焦菊隐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文科学士时,学习和观摩了西方古典和现代的许多文学、戏剧作品及演出,为后来中国戏剧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B焦菊隐吸收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经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审美主张,即戏剧表演者要在舞台上充分调动出观众的想象空间,调动得越多、越大、越深就越是成功。C焦菊隐之所以导演了龙须沟、茶馆、胆剑篇等系列名剧经典,是为了创造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中国话剧,而中国话剧的民族化是中国民族戏曲的基本特征。D焦菊隐在排戏时,要求演员和观众在同一个空间里,进行共同的创造,而不是把自己封闭在舞台里与观众隔离:惟此才能实现欣赏者与创造者共同创造,使话剧做到民族化。E本文通过记述
8、焦菊隐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北京人艺并致力于中国戏曲教学改革的曲折过程,主要展示了他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也表现了他在话剧导演方面的成就。8焦菊隐为什么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戏剧大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9著名传记家、历史学家卡莱尔曾说:“写得精彩的传记几乎像活得精彩的一生那么难求”。你认为本传记是否精彩?请从形象塑造手法的角度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案】7AD8爱国,有情怀有抱负,如 1938 年毅然回国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胸横意气凌绝顶”;治学态度勤奋严谨,如在巴黎求学时非常珍惜时间,热衷吸取各种知识,学习和观摩了西方古典和现代的许多戏剧作品及演出;勇于创新,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追求、创造,从不因
9、袭自己,总在开拓新的天地。如通过将传统诗学和戏曲美学融入现代话剧理论,提出了话剧民族化的美学原则。 9示例:精彩。因为作者在写传主时不仅按时间顺序正面描写,而且侧面烘托,笔法摇曳生姿;作者能够深入理解传主,援引丰富,老朋友于是之、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的评价都凸显了焦菊隐的德艺双馨,结尾老导演苏民的引诗尤其情感与理性交融,使传主形象饱满生动。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
10、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8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11、。题干“焦菊隐为什么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戏剧大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解答时,重点抓住“为什么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戏剧大师”和“结合材料”。 本题答题区间在文章中间段落,筛选关键事件,概括形成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
12、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9试题分析:题干 “你认为本传记是否精彩?请从形象塑造手法的角度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题关键词“形象塑造手法”“是否精彩”。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
13、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
14、,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二、(17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梨园中人”谭元寿:江河不择细流2014 年 12 月 20 日,纪念叶盛兰诞生 100 周年演唱会,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三代谭派传人同台演绎经典剧目定军山。那应该是谭元寿最近一次登台,那一年他已经 86 岁,孙子谭正岩35 岁。直到 2017 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角儿来了之百年谭派节目中,更多的谭迷才再一次见到谭元寿,听到他的声音。“父亲总想把最好的形象留在观众心里。“谭元寿的儿子谭立曾悄悄对我们说。真正的艺术家难免爱惜羽毛。尽管谭元寿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京剧大师,但他一辈
15、子都反对别人称呼他为“艺术家”。他常挂在嘴边的是,“我只是一名普通演员”。二十多年前,谭元寿在上海电视台录制节目,现场有青年演员问他,何时成的名?他的回答是,“我一辈子也没有成名”。那是先生的谦虚,却有着“梨园世家”的自信与旷达。作为京剧创始人之一谭鑫培的玄孙、“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的儿子,谭元寿的降生给这个家族带来一份重重的期待。谭元寿在幼年时就经常看京剧大师杨小楼的表演。每次见面,杨小楼都会把他高高举起,放在肩上,逗着说,快长大,把戏唱,成好角,名天下。“杨小楼是我一生中第一个崇拜者。”谭元寿说。童年时,谭元寿就常随父亲去余叔岩家里学戏,看余叔岩先生向他父亲传授余派唱腔。听着听着,他就在余
16、老夫人的怀抱里睡着了,睡梦里都是余派唱腔。所以,“直到现在,我最喜欢的还是余派唱腔。”后来,谭小培仿照当年谭鑫培将谭富英送到富连成坐科,把谭元寿送到富连成第六科 “元”字科。入富连成科班学艺的第一天,肖长华先生给他取名元寿,从此戏班里就有了个谭元寿,在富连成学了 7 年,谭元寿学演了近百出戏。60 多年后,谭元寿回忆起这难忘的 7 年,总结了富连成的“三件法宝”:一是严格教学,不分亲疏;二是注重舞台实践,全年只休息两天,没有一天不上课,没有一天不练功,没有一天不演出;三是教学中“文武昆乱”并重,“文武昆乱”兼学。谭先生讲的一件事让人印象极为深刻。出科之后,他崇拜李少春,想拜李少春为师。父亲谭富
17、英不仅十分支持,还对他说:江河不择细流,泰山不弃细壤。谭派哪里来的?就是吸取各家之长才形成的。“我的曾祖、祖父、父亲和我的儿孙六代人,都是科班或者戏校坐科才出道的。没有一个是全靠家学,每一代人都拜有好多老师,这就是转益多师。”京剧成为国剧的初期,谭鑫培创下了“无腔不学谭”的历史,这一方面源于谭派的声腔之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谭派没有门户之见,能够采众家之长,后学们也饮水思源,以艺为大。一个家族,七代人从事同一门艺术。即便放在全世界,也是鲜见而宝贵的,在京剧自身的魅力之外,一定有一条强韧的精神纽带将他们联结在一起。我们去求证,谭先生笑笑说: “父亲谭富英的人品对我一生影响最大。他总教育我做人要忠厚
18、,唱戏要高调门,做人要低调门。要学会吃亏、让人。对别人厚才有自己的道,才有后代子孙的道。”家族的巨大声望,戏曲界乃至国家的厚望,在谭元寿的人生里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谭派第五代的谭元寿,全面继承谭派表演艺术,守本纳新,拓宽戏路,“做了谭派艺术忠诚而富有成效的守护者”。因为这样的梨园人生,谭元寿才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京剧,关心京剧的未来。他常说,“艺术家是唱出来的,不是任何人可以馈赠的”。尽管他唱过演过的戏有二百多出,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数字,但他一直强调自己与前辈的差距。他几乎能唱各种老生戏与武生戏,他说程砚秋先生花旦、刀马旦、泼辣旦、昆腔戏什么都唱,所以希望人们不
19、要狭隘地理解流派艺术,希望青年演员在继承流派的同时,一定要多学、多演、多看,不断拓宽自己的戏路。他说,京剧这门艺术就是口传心授,看录像谁都能看明白,但里面的内涵是看不会的,很多诀窍必须口传心授,“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所以,他从来没有门户观念,一直对登门请教的戏曲界人士敞开大门,年届九十还亲手指导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他最担心的也是京剧,“最怕走样了,失传了。梅先生有句话富有哲理,移步不换形。我们要跟着时代,但不能为了追时代就丢了本来的样子。”人们说,有人才有戏,有戏才有派。因为一代代戏曲人的砥砺前行,才有京剧两百年的辉煌。无数个体的追求最会塑造出时代的模样。但如果我们都习惯了追随时尚,在新
20、奇芜杂的各种话语中摇摆不定,而无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我们时代文化的准星和标尺又在哪里?(有删节)相关链接谭鑫培是我国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其创建的谭派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艺术流派。他亲手培育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位京剧大师。此外,他还主演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北京青年报)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谭元寿晚年登台演戏的次数不多,但他并没有放弃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更没有因为年高而降低艺术标准。B作为当代京剧艺术大师,谭元寿对京剧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的谦逊之中带着“梨园世家”的自信与旷达。C谭派没有门户之见且能采众家之长的观念对谭元寿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学艺时博采众
21、家之长,成名后没有派别意识。D父亲对谭元寿个人品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他要将唱戏和做人结合起来,学会吃亏、让人。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写谭元寿儿时常看杨小楼表演,去余叔岩家学戏,意在说明杨余二人对谭元寿走上京剧表演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谭元寿携儿孙同台演绎经典剧目定军山,不仅为纪念叶盛兰诞生 100 周年演唱会助兴,更是以这种方式深切缅怀谭派创始人谭鑫培。C文章使用“坐科”“文武昆乱”“泼辣旦”等京剧专业术语,行文上符合传主身份,但也给读者理解文章增加了很大难度。D文章引用梅兰芳的话是为了表明京剧艺术的发展要保持本来的样子,不要有什么变化
22、,否则就会走样甚至失传。E文章结尾语言内涵丰富,暗示今天的人们要像谭元寿先生一样,在追寻我们民放历史和传统的道路上保持从容与专注。6结合谭元寿的梨园人生和谭派京剧的发展,简要分析“江河不择细流”的内涵。【答案】4C5AE 6“江河不择细流”是接纳、兼容、博采众长的行为和智慧,是谭派的艺术追求和谭元寿梨园人生的真实写照。(2 分)谭元寿全面继承谭派表演艺术,博采众长,守本纳新,拓宽戏路;谭元寿打破门户观念,对求教者敞开大门,爱护京剧,传承京剧;谭派就是建立在转益多师、吸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成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艺术流派;5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选项中 B更是以这种方式深
23、切缅怀谭派创始人谭鑫培。”无中生有;C“但也给读者理解文章增加了很大难度”错误;D“要保持本来的样子,不要有什么变化,否则就会走样甚至失传”表述错误,由文章“他从来没有门户观念,一直对登门请教的戏曲界人士敞开大门,年届九十还亲手指导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他最担心的也是京剧,最怕走样了,失传了。梅先生有句话富有哲理,移步不换形”可以推断。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
24、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6试题分析:题干 “结合谭元寿的梨园人生和谭派京剧的发展,简要
25、分析江河不择细流的内涵。”,答题关键 “结合谭元寿的梨园人生和谭派京剧的发展”“不择细流”,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
26、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三、(17 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宗璞:且将秃笔长相守李 冰何谓“南东西北”?宗璞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是也。宗璞本名冯钟璞。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冯友兰是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宗璞上世纪 50 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27、,60 年代后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中外文化的滋养使得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宗璞的作品有小说和散文,还有童话和译著。她算不得“多产作家”,却是“多奖作家”,曾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宗璞住在北京大学燕南园 57 号冯友兰先生的老屋内。这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号“三松堂”。如今,房舍虽旧,仍能看出当年的格局:院中三棵松,室内万卷书。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家、巨匠,因此,知识精英是她创作的独特对象。抗战时期,她随父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八年。这便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丰厚生活基础。她在书中生
28、动塑造了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细腻刻画了他们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说起创作,宗璞着实不易。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她曾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散曲:“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亦正亦谐的散曲正是她心境的写照,反映了作家的生命价值、灵魂皈依和坚强意志。一天,宗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她忙着赶写北归记,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她说:“放不下,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
29、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去年春夏时分,宗璞突然脑出血,这次病得危急,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又住了三个月院。当时,宗璞曾悲观地认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写作了。可是当身体稍有好转,她又重操旧业,开始像蜗牛一样缓缓地爬在格子里,恢复了每天早晨的写作。写一会儿歇一会儿,头晕就去吸氧。有人问她,抱病苦耕的动力何来?她回答: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想、所为记录下来,呈现给现在的读者。宗璞不止一次视网膜脱落,几经手术右眼保留了 03 的视力,左眼几乎失明。她戏称自己是“半盲人”,“用放大镜也只能看清拳头大的字,写得很苦,进度很慢”。她说:“现在每天只能写一二百字。不是手写,是口述,别人帮助记下来,然后念
30、给我听,我再修改。”也就是说北归记的写作全由宗璞口述,记录后由助手反复念,她反复改,这样一段一段、一章一章磨出来。她这是用生命在苦吟炼句啊,每天百余字在腹中推敲,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宗璞曾说过:“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她还表示:“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要干这一行。”创作出传世精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都是从小就刻在我们心里的最受尊敬的人。中国作家群中也不乏这样“身有疾、志弥坚”值得我们敬佩并为之骄傲的作家,宗璞是一个。(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宗璞曾说,她走上文学之路,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冯老虽是哲学家,于文
31、学却颇有造诣,能写旧诗,很有文采,常常对文艺有独特见解。宗璞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南渡记出版后,冯老曾勉励道:“百岁继风流,一脉文心传三世;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徐小斌清静淡泊的宗璞)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百度百科)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因此她
32、创作的主要对象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其作品也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B“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支散曲亦庄亦谐,真实反映了宗璞忧怀天下,钟情写作的思想追求和责任担当。C为了创作北归记,宗璞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并因此引发了脑溢血,成了“半盲人”,不得已由宗璞口述,助手记录,然后反复修改而成。D宗璞以其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隽永而精致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了优雅蕴藉,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文趣。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宗璞走上文学之路,完全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她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加之冯老颇有文学造诣,又十分关心她的创作。B
33、宗璞之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既因为她出身书香门第,还与她的教育及工作经历有关,两者使她有了中外文化的厚重。C宗璞抱病苦耕,用生命苦吟炼句,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野葫芦引全由她口述,由助手记录后反复念给她推敲、修改。D宗璞随父在西南联大度过了八年,这为她后来创作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E创作中必定会遇到疾患病痛、政治国难、甚至社会动荡与战争冲突,这就需要作家具有建议不摧的意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9宗璞为何能成为“多奖作家”?请根据作品内容加以概括分析。【答案】7C8BD 9对写作事业的热爱;中外文化的滋养;丰厚的生活基础;坚强的写作意志;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强
34、烈的社会责任感。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 5 选 2 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9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
35、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得到中外学者的敬重”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精神品质和成就贡献的角度进行概括。四、(17 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写书所谓“写书”,就是从事学术研究。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岗位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必须求真求是,甚至要敢冒风险。自 1958 年开始,霍先生就因其出版的文艺学概论受到冲击。“文革”之初,又因发表试论形象思维一文,被点名批判,
36、扣上“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帽子。抄家、游街、挨斗、扫马路、扫厕所,到最后关牛棚、劳动改造,这些都没能改变先生的学术个性。平反之后,他又写了再论形象思维的长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的精神追求,可用他的一句诗来概括:“浩气由来塞天地,高标那许混风尘。”学术研究需要宽广的视野。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一文中强调,“断代”的研究内容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与唐以前、唐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也正是这样的研究视野,他的研究显示出宏大的气魄。如论白居易的田园诗一文,直接溯源至先秦时代的诗经七月,然后经陶渊明、王维等发展,中国的田园诗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是“田家乐”,二是“田家苦”,再通过对白居易田园诗的分析,认为白居易是“田家苦”线索的继承者和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