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0943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KS5U解析】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KS5U解析】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KS5U解析】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KS5U解析】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华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论语词约义丰, 孟子文辞繁富,说理畅达, 荀子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A. 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发达B. 儒家学派写作经验的丰富C.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频繁D. 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论语 、 孟子和荀子的特点特别是荀子表现出的“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来看,出现这一变化是为了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说理透彻是为了让他人接受本学派的主张。故答案为 D 项

2、。联系所学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其他三项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排除 A、B、C 项。2. 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这一变化A. 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D. 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的监察权属于相权,而唐代御史台的设立使监察权不再属于相权而是独立的,即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均是在秦代,所以选项 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变化和中央

3、与地方的对立是否缓解无直接的关联,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3.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答案】B【解析】材料中“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说明房产税产权逐步确立,B 正确;宋代主要是商税,A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市民阶层信息,C 错误;市民控制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4. 下表是清代两湖

4、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年份 人口(万人) 耕地(万顷)耕地负荷(人/顷)米价(千文/石)1724 5336 800 67 05751753 16514 831 199 10121784 32832 898 366 14121820 47992 950 505 2432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城镇进程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D.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20 年与 1724 年相比米价有大幅上涨,而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的话,只会带来米价的下跌,因此 D 项与表格中米价的变

5、动原因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会导致对大米的需求增加,或者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均会对米价上涨产生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 “无” “没有” “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5. 1896 年,李鸿章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

6、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 ”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A. 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C. 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D. 民族危机加剧向各国寻求庇护【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来看,说明清政府试图通过修改税则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故答案为 C 项。A、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但这同李鸿章出访无关,排除 B 项。6. 1908 年 8

7、 月 27 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1911 年 11 月 3 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立宪改革取得重大成果B.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 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 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答案】B【解析】从钦定宪法大纲的规定来看,皇帝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从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来看,皇帝的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法律的制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武昌起义的爆发以及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以维护统治。故答案为 B

8、 项。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排除 A、C、D 项。7. 蒋廷黻曾在 1931 年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代表的抵抗派与妥协派发表了与当时多数学者不同的观点。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知识界对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的争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A. 国民政府围剿井冈山根据地红军B.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停中日矛盾D.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31 年” ,蒋廷黻发表的文章引起了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在于“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 ,综合可知这一争论是

9、针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政策”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在我国东北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而国民政府的消极抵抗,致使东三省很快沦陷。 “不抵抗政策”及其导致的结果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争论,D项正确。A 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 项是在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排除。C 项与题干争论的主旨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8. 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 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 11,这主要是因为A.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 民生商品供应充足C. 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 调整经济任务完成【答案】A【解析】统购统

10、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对于抑制投机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缓和粮食供应危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故答案为 A 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一五计划不包括调整经济的任务,排除 D 项。点睛:统购统销政策是我国建国初期形成的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制度体系。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这一政策对于抑制投机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缓和粮食供应危机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统购统销制度也为我国支撑迅速开展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这一政策人为地割裂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排除了价值规律在价格调节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决

11、定了此后农产品供给长期的供不应求的状况。9. 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种差异A. 减少了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B. 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C. 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D.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来看,随着雅典的迅速扩张,维护雅典奴隶主统治的公民群体在全体居民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小,因此这种差异将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故答案为 B 项。公元前五世

12、纪中后期罗马还处于共和国时期,排除 A 项;这种差异不利于雅典维护统治,排除 C 项;“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并非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D 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10. 1700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这说明英国A. 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B.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 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D. 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意味着听命于国王,如果这些官员再加入议会,容易导致国王权力的扩大,故吏治澄清法这一规定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故 A 选项正确;1689

13、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故 B 选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 C 选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与议会矛盾逐渐缓和,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11. 1933 年 6 月,美国俄美关系委员会曾在美国报界就承认苏联问题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 1139 家报纸中有 718 家即 63明确表示赞成苏联;有 306 家即 269表示反对。到 1933 年 10 月,赞成苏联的报纸已有 1000 多家。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A. 美国人对苏联政治生活的向往B. 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C. 罗斯福新政超越意识形态束缚D. 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迫在眉睫【答案】B点睛:本题

14、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12. 2000 年 4 月,七十七国集团自 1964 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A.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B.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C. 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D. 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 阅读材料,

15、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 ,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 、 “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材料二虽然欧洲

16、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 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 1100 至 1200 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2)

17、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影响。【答案】 (1)原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上“重文轻武”政策;理学兴起;名师巨儒影响;印刷技术的发展。(2)相同:都有较大自主性;教学内容都较丰富广泛;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同:办学目的:培养圣贤之人;培养专业人才。学习内容:儒家经典为主,还有部分实用技能;神学宗教和学科专业知识为主。学生国内学子;欧洲各地。影响:书院:推动了宋代文化繁荣;理学的形成和兴盛;科举制的发展(教育发展) 。欧洲大学: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现代大学的雏形,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为文艺复兴

18、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宋代的社会状况,从经济发展、 “重文轻武” 、理学兴起、名师巨儒影响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2)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同之处,根据“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和“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可以分析得出都有较大自主性;根据“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

19、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和“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可以分析得出教学内容都较丰富广泛;从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都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从材料中的“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和“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可以看出培养目的不同;从“除以四书 、 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内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和中世纪欧洲大学的有关史实可知学习内容不同;从另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还可得出学生来源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各自的社会状况,从中国书院推动了宋代文化繁

20、荣、理学的形成和兴盛以及科举制的发展,而欧洲大学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大学的传统和组织形式打下了基础、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等方面来回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摘编自李植枬整体

21、世界历史初探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1)新航路的开辟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交往,值得肯定。(2)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示例二:(1)工业革命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交往,值得肯定。(2)工业革命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革命进程中,社会财富

22、迅速增加。(3)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关键句是“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 ”在近现代史中涉及到社会交往(世界市场)方面的史实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然后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在解答小论文的题目,首先一定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它帮助我们确定本题的观点。然后,学生要建立起该论点与

23、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再结合所学知识对论点进行解释说明。在此,史实一定要多角度、全面,尽量能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评析。最后,可适当进行总结。小论文题中论点的找出是最为关键,解答此类题目时不要慌张,一旦找到论点,便可以进行相关回答,得分便不在话下。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传统的中华法系走向崩溃,中国的法律发展开始向西方看齐,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由此开始了艰难、复杂的转型过程。引发这场法律改革的事件便是发生在 18951910年的清末维新运动和预备立宪。1906 年,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模式改刑部为负责司法的法部,大理寺改名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并负责法律解释

24、。同年,清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择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1910 年,颁布法院编制法 ,规定全国审判机关的分类以及独立监察机关的配置。(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影响。【答案】 (1)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司法模式和司法体制;司法改革与政治改革紧密结合,改革艰难曲折;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注重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律师辩护制度;初步形成了近代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框架。(2)影响:开启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25、奠定了近代司法制度的基础;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们的权利,提高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1)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法律发展开始向西方看齐” “引发这场法律改革的事件便是发生在 18951910 年的清末维新运动和预备立宪” “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 “规定全国审判机关的分类以及独立监察机关的配置”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清末司法改革的影响,可以根据第一小题总结出的特点,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开启中国法律和司法

26、制度的近代化,奠定了近代司法制度的基础;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们的权利,提高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等方面来回答。16. 【历史选修 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2 年 10 月 9 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了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工业区“德军包围线”的消息,毛译东对此迅速予以反应并于 10 月 12 日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作为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发表。文中说:“自从八月二十三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河曲,全面地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西北部工业区,至十月九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德军包国线为止,共计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

27、,这一战终于胜利了。 ”“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在以后两年七个月的时间里被展现出来:1942 年 11 月 19 日起,苏联红军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侧转入全面反攻,到 1943 年 2 月 2 日,苏联红军全歼被包围的德军;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辞欧洲第二战场;1945 年 4 月 25 日苏联红军与盟军在易北河会师完成对德军的包围;5 月 2 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摘编自王永明国际关系研究中解读信息的光辉典范(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做出上述判断的历史依据。(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28、概括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答案】 (1)依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途岛海战爆发,太平洋战场的转折;苏德战场在整个二战中的重要地位;法西斯战争的非正义性等。(2)贡献:苏德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军,减轻了欧洲西线战场的压力,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苏联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鼓舞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解析】本题考查二战进程和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毛泽东做出上述判断的历史依据,应当联系所学,从二战的有关内容,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途岛海战爆发太平洋战场的转折、苏德战场在整个二战中的重要地位和法西斯战争的非正义

29、性等方面来回答。(2)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联系所学,从苏德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军,减轻了欧洲西线战场的压力,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苏联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鼓舞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方面来回答。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872 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称:“

30、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到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境复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之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十余年一大变局也。 ”洋务运动是中国人对西方冲击的一次伟大回应,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这动的领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曾参与多个条约的签订,如 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 、1985 年天津条约和中法新约 、1895 年马关条约 、1896 年胶澳租借条约和中俄密约 、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901 年辛丑条约等,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 , “惜李鸿章之识” , “悲李鸿章之遇”

31、 。摘编自于灵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对外主张之得失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成为“中兴名臣”的时代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敬李鸿章之才 , 悲李鸿章之遇 ”的理解。【答案】 (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洋务运动开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理解: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对推动晚清政府的外交现代化.维持中外相安的局面.保证自强运动的开展有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使者,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损害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解析】本题

32、考查李鸿章成为“中兴名臣”的时代背景,以及对李鸿章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1)李鸿章成为“中兴名臣”的时代背景,应当联系洋务运动开展的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思想不断冲击中国传统思想,以及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等方面来回答。(2)对“敬李鸿章之才 , 悲李鸿章之遇 ”的理解,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与李鸿章有关的史实,从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实践对推动晚清政府的外交现代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等积极作用,和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使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损害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等消极作用这两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