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09217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KS5U解析】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KS5U解析】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KS5U解析】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KS5U解析】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市学评 2017-2018(下)高三第一次测评文科数学第卷(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若复数 ,其中 为虚数单位,则 z=( )A. B. C. D. 【答案】D【解析】 ,选 D.2. 集合 , ,若 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 的值为( )A. 1 B. -1 C. 2 D. -2【答案】B【解析】因为 只有一个元素,而 , 所以 或 ,选B.3.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 ,则输出 的值为( )A. 5 B. 11 C. 23 D. 47【答案】C【解析】 ,结束循环,输出

2、,选 C.点睛:算法与流程图的考查,侧重于对流程图循环结构的考查.先明晰算法及流程图的相关概念,包括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伪代码,其次要重视循环起点条件、循环次数、循环终止条件,更要通过循环规律,明确流程图研究的数学问题,是求和还是求项.4. 已知 ,则 =( )A. B. C. 5 D. 6【答案】A【解析】 = 选 A.5. 某校对高二一班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发现该班学生的分数都在 90 到 140 分之间,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 130140 分数段的人数为 2,则 100120 分数段的人数为( )A. 12 B. 28 C. 32 D. 40【答案】B【解析】10012

3、0 分数段对应纵坐标为 ,根据对应关系得 ,选 B. 6. 某无盖容器的三视图如下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是全等的等腰梯形,腰长为 3,俯视图是半径为 1 和 2 的两个同心圆,则它的表面积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几何体为一圆台,母线长为 3,侧面展开图为圆环,对应圆心角为 ,所以表面积是 选 B.7. 已知均是单位向量,若 ,则向量 的夹角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因为 ,所以 因此 ,选 D.8. 设函数 ,若对任意的 都有 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当 时, 当 时, 所以 ,选 C. 9. 在

4、 中, 是 的中点, 是 上一点,且 ,则 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A【解析】 所以 ,选 A.10. 已知抛物线 的准线过双曲线 的焦点,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选B.点睛:1.已知双曲线方程 求渐近线:2.已知渐近线 设双曲线标准方程3,双曲线焦点到渐近线距离为 ,垂足为对应准线与渐近线的交点.11. 设 是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且对于任意的实数 都有 成立,若实数满足不等式 ,则 的最大值为( )A. 2 B. 3 C. 4 D. 9【答案】D【解析】当 时, 在 上单独递减;因为 ,所以

5、 因此 的最大值为 ,选 D.点睛:解函数不等式:首先根据函数的性质把不等式转化为 的形式,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去掉“ ”,转化为具体的不等式(组),此时要注意 与 的取值应在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内12. 已知函数 ,若函数 有 4 个不同的零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 当 时, 当 时, 作图可知, 选 C.点睛:涉及函数的零点问题、方程解的个数问题、函数图像交点个数问题,一般先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等,再借助函数的大致图象判断零点、方程根、交点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极值,然后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到解题

6、的思路.第卷(共 90 分)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 观察下列关系式: ; , 由此规律,得到的第 个关系式为_【答案】【解析】左边为等比数列,右边为等差数列,所以第 个关系式为 .14. 已知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小值为_【答案】-7【解析】作可行域,则直线 过点 A(-4,-3)时 取最小值-7.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15

7、. 已知等差数列 中, 为数列 的前 项和,则 的最小值为_【答案】3【解析】因为 所以 因此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点睛: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 “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 “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16. 已知抛物线 与圆 ,直线 与 交于 两点,与 交于两点,且 位于 轴的上方,则 _【答案】1【解析】圆 ,直线 过抛物线焦点 所以 ,由 得 ,即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在 中,内角 的

8、对边分别为 ,已知 .(1)求角 的值;(2)若 的面积为 ,求 的值.【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关系以及诱导公式化简 再根据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化为角的关系,即得 ,可得角 的值;(2)先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再根据余弦定理得 的值.试题解析:(1)由已知 可化为,整理得 ,又 .(2)由 得 ,由(1) ,所以由余弦定理,即,所以 .18. 如图,在四棱锥 中,四边形 是菱形, 交 BD 于点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分别是 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 SAD;(2)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9、】试题分析:(1)取 中点为 ,根据平几知识得 为平行四边形,即得,再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论, (2)根据菱形以及正三角形性质得 ,.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 平面 .根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得平面 平面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 平面 则 就是 与平面所成的角.最后根据解直角三角形得结果.试题解析:(1)证明:记 得中点为 ,连接 , ,因为 分别是 的中点.所以且 且 ,所以,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 面 面 所以 平面 .(2)连接 ,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为 中点, .由四边形 是菱形知 .又 平面 .过 作 于 ,连接 .因为平面 平面平面 就是 在平面 上的射影, 就是

10、与平面 所成的角.四边形 是菱形, 是正三角形,,又 是正三角形.又 是 的中点, .又 是直角三角形, .19. 某超市周年庆典,设置了一项互动游戏如图,一个圆形游戏转盘被分成 6 个均匀的扇形区域.用力旋转转盘,转盘停止转动时,箭头 所指区域的数字就是每次游戏所得的分数(箭头指向两个区域的边界时重新转动) ,且箭头 指向每个区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要求每个家庭派一名儿童和一位成人先后各转动一次游戏转盘,记为 ,若一个家庭总得分,假设儿童和成人的得分互不影响,且每个家庭只能参加一次活动,游戏规定:若 ,则该家庭可以获得一等奖一份;若 ,则该家庭可以获得二等奖一份;若 ,则该家庭可以获得纪念奖

11、一份.(1)求一个家庭获得纪念奖的概率;(2)试比较同一个家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概率的大小.【答案】 (1)一个家庭获得纪念奖的概率为 ;(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枚举法确定获得纪念奖的情况,再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 (2)利用枚举法确定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情况,再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最后比较大小.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知,一个家庭的得分情况共有 36 种,获得纪念奖的情况为.共有 19 种.记事件 “一个家庭获得纪念奖” ,则 .故一个家庭获得纪念奖的概率为 .(2)记事件 “一个家庭获得一等奖”,则符合获得一等奖条件的得分情况包括:共 3 种,则 .记事件

12、“一个家庭获得二等奖”,则符合获得二等奖条件的得分情况包括:共 3 种,所以 .所以同一个家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概率相等20. 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点 在椭圆 上.(1)求椭圆 的方程;(2)若不过原点 的直线 与椭圆 相交于 两点,与直线 相交于点 ,且 是线段 的中点,求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 (1)椭圆 的方程为 ;(2) 面积的最大值为: .【解析】试题分析:(1)将坐标代入椭圆方程,与离心率联立方程组解得 (2)先根据点差法求 AB 斜率,再设 AB 点斜式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利用韦达定理以及弦长公式求弦长 AB,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三角形的高,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

13、最后根据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试题解析:(1) 由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点 在椭圆 上得解得 所以椭圆 的方程为 .(2)易得直线 的方程为 .当直线 的斜率不存在时, 的中点不在直线 上,故直线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的方程为 ,与 联立消 得,所以 .设 ,则 , .由 ,所以 的中点 , 因为 在直线 上,所以 ,解得所以 ,得 ,且 ,又原点 到直线 的距离 ,所以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符合 ,且 .所以 面积的最大值为: .点睛:弦中点问题解法一般为设而不求,关键是求出弦 AB 所在直线方程的斜率 k,方法一利用点差法,列出有关弦 AB 的中点及弦斜率之间关系求解;方法二是直接设出

14、斜率 k,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中点坐标公式求得直线方程.21. 已知函数 .(1)若 ,求 的极值;(2)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函数,若存在,请求出 的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 (1) 的极小值为 ;无极大值;(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先求导数,再求导函数零点,列表分析导函数符号变化规律,确定极值, (2)先求导函数零点,再讨论零点与 1 的关系以及两零点大小关系,即得结果.试题解析:(1)当 时, ,;令 得, .列表极小值由上表可得: 的极小值为 ;无极大值.(2) ;当 时, 在区间 上是单调增函数;当 ,即 时,若 在区间 上是单调函数,则有

15、 ,故 ;当 ,即 时,若 在区间 上是单调函数,则有 ,故 ;综上可得存在实数 使得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函数.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中,直线 ,圆 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直线 和圆 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 与圆 交于 两点,且 的面积是 ,求实数 的值.【答案】 (1)圆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的取值为 或或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 将直线 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先根据三角函数平方关系将圆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根据将圆 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2)先根据三角形面积求 ,再得圆心到直线距

16、离,最后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实数 的值.试题解析:(1)由 得 ,所以将 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所以 .将 代入上式得 .圆 的极坐标方程为 .(2)因为 ,得或 ,当 时, .由(1)知直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代入圆 的极坐标方程得.所以 ,化简得 ,解得 或 .当 时, ,同理计算可得 或 .综上: 的取值为 或 或 .23. 已知函数 .(1)若 ,求 的取值集合;(2)若不等式 对于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答案】 (1) 的取值集合为 ;(2) .【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绝对值定义将不等式化为三个不等式组,分别求解,最后求并集, (2)先根据绝对值定义分类讨论,再参变分离转化为对应函数最值,最后根据最值得 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当 时, ,解得 ;当 时, ,解得 ;当 时, ,解得 ;综合得 的取值集合为 .(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 时,原不等式转化为 ,即 恒成立,当 时,原不等式转化为 ,即 恒成立, .综上可知: .点睛: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可转化为最值问题,即 恒成立 , 恒成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