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3909073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KS5U解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KS5U解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KS5U解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KS5U解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a:40 As:75 In:115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战国周礼冲记载“煤饼烧蛎房(即牡蛎壳)成灰” ,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将此溶于水制得的碱液用于造纸术中沤浸树皮脱胶。该“蜃”的主要成分是A. CaO B. Na2O C. Fe2O3 D. SiO2【答案】A【解析】分析: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化学式

2、为CaO。详解:“煤饼烧蛎房成灰” (“蛎房”即牡蛎壳) ,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所以“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答案选A。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Si 的熔点高,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 Cl 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有色有机物质C. Na2CO3 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涤油污 D. Al 2O3硬度很大,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答案】C【解析】ASi 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用作半导体材料,与熔点高无关系,选项A 错误;B、Cl 2有氧化性,但 Cl2溶于水生成的 HClO 才有漂白性,性质与用途关系不对应,

3、选项 B 错误;C、Na 2CO3 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涤油污,关系对应,选项 C 正确;D、氧化铝熔点很高,故可以做耐火材料,而不是利用其硬度很大的性质,选项D 错误。答案选 C。3.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或物质所对应的表示式正确的是A.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 氯化钠电子式: C. 水分子结构式: D. 乙炔分子比例模型: 【答案】C【解析】分析: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离子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C、结构式就是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D、球棍模型是一种空间填充模型,用来表现化学分子的三维空间分布。详解:A、氯原子的

4、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总数都是 17,所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 A 错误;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选项 B 错误;C、水分子结构式为: ,选项 C 正确;D、乙炔分子球棍模型为: ,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4.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8g 甲烷中含 C- H 键数目为 0.4NAB. 标准状况下,11.2LSO 3中含分子数目为 0. 5NAC. 1L0.1 mol/L NH4NO3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 0. 3NAD. 7. 8g Na2O2与足量 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0.1NA【答案】D【解析】

5、A、8g 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0.5mol,而甲烷中含 4 条 C-H 键,故 0.5mol 甲烷中含 2NA条 C-H 键,选项 A 错误;B、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选项 B 错误;C1L 0.1mol/L 的 NH4NO3溶液中含有硝酸铵 0.1mol,0.1mol 硝酸铵中含有 0.3mol 氧原子,由于水中含有氧原子,所以该硝酸铵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大于0.3mol,溶液中氧原子数大于 0.3NA,选项 C 错误;D、7.8gNa 2O2的物质的量n= = =0.1mol,根据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是歧化反应,1molN

6、a 2O21mole -,故 0.1molNa2O2转移 0.1mol 电子,个数为 0.1NA,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l 的溶液中:HCO 3-、SO 42-、K +、Cl -B.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 +、SO 42-、Na +、MnO 4-C. 遇石蕊变蓝的溶液中;NO 3-、Na +、AlO 2-、K +D. 含大量 NO3-的溶液中:H +、Fe 2+、Cl -、NH 4+【答案】C【解析】分析:A. pH=l 的溶液呈酸性,弱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B、MnO 4-在水溶液中为紫红色;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

7、溶液显碱性;D、NO 3-、H +、Fe 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 pH=l 的溶液呈酸性,H +与 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 A 错误;B、该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 MnO4-在水溶液中为紫红色,选项 B 错误;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显碱性,各离子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 C 正确;DNO 3-、H +、Fe 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颜色的考查,选项 B 为易错点,注意信息的抽取和应用,题目难

8、度不大。6.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Y 原子最外层比 W 原子最外层多 1 个电子,Z 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W 单质在常温下能被浓硫酸钝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Y WC. X、Y 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极性键 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比 Z 的强【答案】B【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则 X 为氢元素, Z 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则 Z 为氮元素,W 单质在常温下能被浓硫酸钝化则 W 为铝元素,Y 原子最外层比 W 原子最外层多 1 个电子,

9、则 Y 为碳元素。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 ZW,选项 B 正确;C. X、Y 形成的化合物如乙烯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选项 C 错误;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碳酸酸性比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硝酸弱,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元素周期规律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中应牢牢把握各规律的递变,并注意积累掌握短周期元素的结构与性质。7. 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 C10H12O3 B. 能使酸性 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C. lmol 该有机物可中和

10、2molNaOH D. 1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与 3mol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酯化反应,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以此解答该题。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烯烃、醇的性质考查,题目难度不大。8.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钠和水反应:Na+H 2O=Na+ +OH-+H2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 3+2H+= Ca2+H2O+CO2C. 碳酸氢铵溶液与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H 4+OH-= NH3+H 2OD. 碘化

11、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 2+2I- +2Cl2 = 2Fe3+I2+4C1-【答案】B【解析】分析:A电子、电荷不守恒;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碳酸氢根离子也参与反应;D、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生成氯化铁、碘单质。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9.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Fe Fe2O3

12、FeCl3(aq) B. N2 NH3 NOC. SiO2 H2SiO3 Na2SiO3(aq) D. Al2O3 Al(OH)3 AlCl3(aq)【答案】B【解析】分析:AFe 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而不产生氧化铁;B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C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不产生硅酸;D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无法生成氢氧化铝。详解:AFe 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所以物质间转化不能均一步实现,选项 A 错误;B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13、和水,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选项 B 正确;C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不产生硅酸,所以物质间转化不能均一步实现,选项 C 错误;D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无法生成氢氧化铝,得不到二氧化碳,所以物质间转化不能均一步实现,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转化的特点、反应条件,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0. 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必要时可加热),其中 a、b、c 中分别盛有试剂 1、2、3,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试剂 1 试剂 2 试剂 3 实验目的 装置A 浓盐酸 MnO2 饱和 NaCl 溶

14、液 除去 Cl2中的 HC1B 浓 HNO3 Cu 片 KI淀粉溶液 验证 NO2的氧化性C 稀硫酸 溶液 X 澄淸石灰水 验证 X 中是否有 CO32-D 70%硫酸 Na2SO3 酸性 KMnO4溶液 验证 SO2具有漂白性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题中没有加热装置无法完全实验,选项 A 错误;B、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遇 KI淀粉溶液使溶液变蓝,能实现实验目的,选项 B 正确;C、若溶液 X 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或亚硫酸氢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均能达到相同现象,故无法实现实验目的,选

15、项 C 错误;D、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11.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某吸热反应在无催化剂(a)和有催化剂(b)时反应的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常温下,0.1mol/L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1mol/L 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C. 图丙表示某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t 0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D. 图丁表示一定质量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变化曲线,且醋酸电离程度:a7,选项 B 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的反应,如:3A (g)2C(g)+B(g) ,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所

16、以图示可能为增大压强,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也可能为使用了催化剂,选项 C 错误;D、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所以溶液体积越大,醋酸的电离程度越大,所以醋酸电离程度大小顺序是 cba,选项 D正确。答案选 D。12. 甲图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该装冒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乙图是种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消毒液发生器。关于甲、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装置甲的 X 极要与装置乙中的 a 极连接B. 装置乙中 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1 -2e-=Cl2C. 当 N 极消耗 lmol 气体时,有 2molH+通过离子交换膜D

17、. 若有机废水中主要含有淀粉,则装置甲中 M 极反应为:(C 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 +【答案】C【解析】A、由题图甲分析得出 M(或 X)为负极,N(或 Y)为正极,由图乙分析得出 a 为阴极,b 为阳极。乙的 a 极要与甲的 X 极相连接,选项 A 正确;B、乙的 b 极为阳极,氯离子放电,选项 B 正确;C、氧气在 N 电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4H 4e =2H2O,故当 N 极消耗lmol 气体时,有 4molH+通过离子交换膜,选项 C 不正确;D、因图甲中传递的是质子,葡萄糖在 M 极放电,故电极反应式为(C 6H10O5)n+7nH

18、2O-24ne-=6nCO2+24nH +,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C。13. 浓度均为 0. 1mol/L、体积为 V0的 HX、HY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 V,pH 随 lg(V/ V0)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HX、HY 都是弱酸,且 HX 的酸性比 HY 的弱B. 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 K(HX):abC.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 c(H+)c(OH-):a1,说明 HX 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HY 的pH1,说明其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所以 HY 的酸性大于 HX,选项 A 错误;B、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相同的温度下,电离常数 ab,选项 B 错误;

19、C、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酸中的氢离子浓度越小,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小,根据图分析,b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 a,则水的电离程度 a” 、 “ (7). (5/9)10-9(或 5.610-10)【解析】(1)已知:反应 I:4NH 3(g) +5O2(g) 4NO(g) +6H2O(g) H=-905.0 kJmol 1,反应 II : 4NH 3(g)+3O2(g) 2N2(g) +6H2O(g) H=-1266.6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II-I)2 可得 2NO(g) =O2+N2(g) ,H=(-1266.6 kJmol-1)-(-905.0 kJmol-1)2 = H= -

20、180.8 kJmol -1,NO 分解生成 N2与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O(g) N2(g) +O2(g) H= -180.8 kJmol -1;(2) 反应从开始到第 2min 时,v(H 2O)= v(NO)= 0.375mol/(Lmin);在第 3min 后到 4min,根据数据可知反应按比例向逆方向移动,因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故 A.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选项 A 不选;B.臧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正反应方向移动,不符合,选项 B 不选;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逆方向移动,不符合,选项 C 不选;D.增加 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符合,选项

21、D 不选。答案选 C;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恒容条件下,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选项 A 错误;B、单位时间内消耗 n mol NO 的同时消耗n mol NH3,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选项 B 正确;C、用百分含量 w(NH3)=w(NO) 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所以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选项 C 错误;D、用 NH3、O 2、NO、H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4:5:4:6 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所以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3)T 1下,c(

22、N2)=1.2mol/L,则生成的氮气为 1.2mol/L 2L=2.4mol,根据反应 4NH3(g)+3O2(g) 2N2(g) +6H2O(g)可知消耗的氨气为 4.8mol,故转化率为 ;c 点温度较高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压强减小,故图中 a、c 两点对应的容器内部压强 PaPc;(4) 25时,已知 NH3H2O 的电离常数 Kb=1.810-5,则 NH4+H2ONH3H2O+H+,K h=18. 磷化铟和砷化铟纳米晶具备独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通信、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磷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基态 As 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_

23、。(2)PH3分子空间构型为_ ; AsO 33-中 As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3)AsH3与 NH3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 其原因是_。(4)酞菁铟是有机分子酞菁与金属铟形成的复杂分子,结构简式如下图 I 所示,该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为_ (填选项字母)。(5)砷化铟的晶胞绐构如上图 II 所示,砷化铟晶体的化学式为_;该晶胞的棱长为 acm,则砷化铟晶体的密度为_(用含 a、N A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1). 1s 22s22p63s23p3 (2). 3 (3). 三角锥形 (4). sp 3 (5). NH3 (6). NH3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7). a、b、d (8)

24、. InAs (9). (760/a3NA)gcm-3 【解析】 (1)P 的原子序数为 15,原子核外有 15 个电子,P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As 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3 个电子在三个轨道中排布,故未成对电子数为 3 个;(2)中心原子磷原子形成了 3 个 键,另外还有 1 个未成键价电子对,其价层电子对的总数是 4,需要形成 4 个杂化轨道,采用 sp3杂化。4 个 sp3杂化轨道中填充了 3 个 键的成键电子对和 1 个未成键价电子对,使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AsO 43-中心原子的价层电

25、子对数为 =4,所以 As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杂化;(3)因为 NH3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故 AsH3与 NH3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NH3; (4)根据酞菁铟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为 键、 键和配位键,答案选a、b、d;(5)由砷化铟的晶胞结构根据均摊法可得,每个晶胞含有 8 +6 =4 个 In,4 个As,砷化铟晶体的化学式为 InAs;该晶胞的棱长为 acm,则砷化铟晶体的密度为。19. 光刻胶是一种应用广 泛的光敏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和产物略去):已知; (R1、R 2为烃基或氢)(1)A 的名称为_ ;羧酸 X 的结构简式为_。(2)C 可与乙醇发

26、生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中乙醇分子所断裂的化学键是_(填选项字母)。aCC 键 b.CH 键 c. OH 键 d. CO 键(3)EF 的化学方程式为_;F 到 G 的反应类型为_。(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 B 的 2 种同分异构体:_、_。分子中含有苯环;能发生银镜反应;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 2:2:2:1:1。(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 CH3CHO 为原料制备 CH3COCOCOOH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_。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 3CH2BrCH3CH2OH CH3COOCH2CH3【答案】 (1). 苯甲醛 (2). CH 3COOH (3

27、). (4). c (5). (6).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7). (8). (9). 【解析】分析:由 D 的结构可知,A 中含有苯环,A 与 CH3CHO 反应得到 B,由物质的分子式及信息,可推知 A 为 ,B 为 ,B 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得到 C,则 C 为 乙炔和羧酸 X 加成生成 E,E 发生加聚反应得到F,则 E 分子中含有 C=C 双键,结合分子式可知,X 为 CH3COOH,E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3:2:1,E 能发生水解反应,故 E 为 CH3COOCH=CH2,F 为 ,G与 D 发生信息的反应得到光刻胶,则光刻胶的结构简式为:。详解:(1

28、) 通过以上分析知,A 结构简式为,名称为苯甲醛;羧酸 X 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2)C 为 ,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乙醇分子所断裂的化学键是 OH 键,答案选 c;(3)EF 是 CH3COOCH=CH2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 到 G 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和乙酸,反应类型为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4) B 为 ,满足条件:分子中含有苯环;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 2:2:2:1:1,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为 ,若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则应为对位,为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 CH 3CHO 在稀氢氧化钠中加热得到 CH3 CH=CHCHO,CH 3 CH=CHCHO 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3 CHBrCHBrCHO,CH 3 CHBrCHBrCHO 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后酸化得到 CH3 CH(OH)CH(OH)CHO,CH 3 CH(OH)CH(OH)CHO 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CH3COCOCOOH。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