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一品百姓”陈鲁民古往今来,只听说有人立志要做“一品大员” 、 “一品诰命”的,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是闻所未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便是这天下第一人。 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 “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为老百姓,学老百姓” 。 一品高官是官之极品,人臣顶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做到这一级,当然很难;“一品百姓”则是百姓之佼佼者,平民之精英,也居之不易。 “一品百姓”体现在一流的德行,一流的襟怀,一流的爱心上。 “一品百姓”虽居江湖之远,但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爱国不甘人后,救亡一马当先。 “
2、齐师伐我” ,平民百姓曹刿挺身而出,论战于长勺,高瞻远瞩,指挥若定,大败齐师,留下千古美谈。鲁迅先生无品无级,却常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解放冲锋陷阵,为睡狮猛醒摇旗呐喊,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陈嘉庚先生无位无爵,为支援抗战,不惜毁家纾难,为办教育,倾尽一生心血。他们都是“一品百姓” 。 “一品百姓”未必腰缠万贯,但却充满爱心,有博大襟怀,助人为乐,他们经常慷慨解囊,扶危救难。白求恩,一个医生,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雷锋,一个列兵,出差1000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 ;陈观玉,沙头角的一个普通市民,几十年如一日,帮失学少年重返课堂,帮
3、失足青年浪子回头,帮孤寡老人安度晚年。他们都是“一品百姓” 。 “一品百姓”乐于奉献,敬业爱岗,放在哪里都会闪光。老模范张秉贵, “心里始终装着一团火” ;石油工人王进喜, “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上海房管维修工徐虎, “一人辛苦,换来万家幸福” ;北京公交售票员李素丽,热情服务顾客,平凡工作一流贡献。他们也都是“一品百姓” 。 古人曰:“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仕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一品高官,只有那么几个,苦熬一辈子的“仕夫”也未必就能如愿腾达,搞不好还会沦为“有爵的乞人” 。而一介平民,只要肯“种德施惠” ,便能成“一品百姓” ,便是“无位的卿相” ,且
4、不受年龄地域时间数量的限制,多多益善。因而,与其打破头挤着去做“一品高官” ,不如立志做“一品百姓”更为实际也更有益于社会。试想,倘若处处可见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爱国爱民的“一品百姓” ,人人都是种德施惠,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位卿相”,这个社会不就成了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了吗? 要做“一品大百姓”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等级的官位是一品,如一品宰相,一品大学士,一品大员等等。而万千的小民百姓,从来就是无爵无位,无等无级。可在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一鸣惊人,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今日听来仍令人耳目一新,感奋不已。 “一品百姓” 是百姓中的精华,平民中的楷模。
5、他们无爵无位无等无级却有“品”,这个“品”就是人品。人品是每个人处世的精神支柱。自警自励,守身如玉,穷且益坚,富而愈俭,凭理智支配欲望,用正气战胜邪恶,这一切都需要人品来支撑。生而为人,要做“一品大百姓”,凭的就是一流的人品,时时处处不忘为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尽一份义务。为饥饿的小鸟喂上一撮粟米,给干渴的花朵浇上一勺甘霖,为艰难的跋涉送上一根拐杖,给流泪的眼睛递上一方毛巾,这类事情虽小,却能为他人创造一份惊喜,为社会送去一缕温馨。持之以恒地点亮自己这盏“人品”小灯而展现出人生的大辉煌,便是“一品大百姓”的难能可贵处。前段时间,好多家报刊不约而同地转载一则百岁女艄公的新闻故事,说的是安徽省寿县尚台
6、村一位109岁的老人周李氏,在百米宽的尚台渡口上,风雨无阻地为乡亲摆渡80多个春秋,被人们尊为活菩萨。记得1991年,皖西地区发生洪灾,听到对岸那呼天抢地的求救声,这位其时整整100岁的女艄公毅然划起小船参加救援。当白发女艄公在汪洋中出现时,困在屋顶上的村民们含泪高呼:“活菩萨救我们来了!”百岁老人以自己的懿行善举在乡亲们中间矗起“活菩萨” 的口碑,这就难怪大家遇到困难,如夫妻失和、婆媳吵架、儿孙不肖等等,都来请老人调解,老人也乐于以自己的百年人生经验为乡邻纾难排忧。做人而能达到此种境界者,被誉之为“一品百姓”确也名实相副,于心无愧了。人世间,如百岁女艄公这样的“一品百姓” 越众,社会的亮点便
7、越多,我们这个社会何愁不充满温暖,充满光明呢!陶行知先生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是痛感于国民素质亟待提高而发出的呐喊,理当引起今日国人的认真关注。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 ”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的这段名言,为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提供了极好的注脚。公民高尚的品格,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营养基,能营造出文明、温馨、美好的社会氛围。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人们头上的每片绿叶都有阳光莅临,脚下的每寸土地都有和谐生长,千千万万的“一品百姓” 方可望造就出来。“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
8、菜根谭中的这句睿言启人心智,激励我们想百姓,爱百姓,为百姓,学百姓,人们争做“ 一品大百姓”。这个“大”,是伟大的“ 大”。小民百姓只要肯时时处处种德施惠,便能感悟到生活的价值与尊严,便能成为“无位的卿相”,便能实现人生的大辉煌,这比起那些和 式的一品高官,伟大何止万倍!做人要做一品百姓 曾经有媒体造势宣传“大国崛起”,之后引来一片关注议论声。有些人甚至提出,我国正面临一个“大国崛起” 的好时机,颇有崛起之雄风。在激情颂扬背后,我们应该看到这个“大国”的弱点犹存,人民素质亟待提高。国家是人民的国家,社会是百姓的社会。值此风云际会的时代,要想让我们的国家真正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真正实现大国崛起之梦
9、,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半个世纪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口号:做人要做一品百姓。陶行知高瞻远瞩,不仅发出号召,并且毕生以“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学老百姓”来自勉。晓庄师范是他的实践基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的赤子心怀,“六大解放”是他的响亮倡议,可算得上光彩照人,启人心扉。做一品百姓,需要有一流的德行,一流的襟怀,一流的爱心。古有平民军事家曹刿,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指挥若定,大败齐师,留下千古美名;平民毕昇用自己的智慧发明活字印刷术,开辟世界印刷界的新纪元。今有爱国人士陈嘉庚为支持抗战不惜毁家纾难,倾尽一生心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呕
10、心沥血研究杂交水稻,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人类带来一场绿色革命近年,我国大张旗鼓地进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这是个弘扬美德、提高素质的好举措。从杨立伟、聂海胜、费俊龙这样作出杰出贡献、彪炳史册的航天英雄,到王顺友、李春燕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平凡人,从邰丽华、洪战辉、李丽这样用自强执著书写人生的不屈者,到丛飞、谢延信这样用爱心孝心感动世界的善良者,他们像一束束阳光照亮着这个世界,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是什么感动了中国?是爱心,是善良,是博大,是宽容,是优良的素质,是美好的人性。2008年,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过后,紧接着便是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不仅打乱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也震
11、荡了人们的灵魂。一位美国评论家惊叹:中国人由一盘散沙瞬间凝成一块钢板,太可怕了。我们有理由为此自豪: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没日没夜地参与救灾,白衣天使们不眠不休地救治伤员,自发献血捐款者不计其数在灾难面前,亿万中国人表现出了极好的“一品百姓”的素质:同情、互助、勇敢,有爱心、敢担当。地震过后的北京奥运会,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勇夺桂冠的奥运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意识,充分展示了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而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航天英雄们的太空漫步,更是向全世界投射出了卓越而豪迈的光芒。这些国家盛事的背后,正是亿万普通的百姓做出了默默的努力与奉献。菜根谭中说: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仕夫徒
12、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做一品高官很难,做一品百姓也不易。从日常生活入手,素质的提高体现在点点滴滴中:买菜购物排队有序,不随意制造或丢弃垃圾,与人交往谦和有礼,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竭尽所能帮助他人,用一颗爱心对待这个社会,让世界真正变得和谐而美丽。做人就要做一品百姓,有了一品的百姓,才会有一品的国家。我们期盼发展中的祖国,继续给世界留一个美丽的身影。一品大百姓新民晚报花家镛半个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做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他毕业以此自勉勉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为老百姓,学老百姓。有一次,身穿土布长衫的陶先生,在新爱伦影戏院门口的一个面摊上,花十四个铜板
13、,要了一碗阳春面充饥,边吃边和摊主老沈谈家常。老沈为了养家活口,一天只睡三个小时,脸色黄瘦,完全是辛苦太过的结果。后来陶先生写了一首诗,想送给老沈,可是老沈已不知去向了。诗的最后几句是“将他从头望到底,一株枯树立秋风,面儿代价我知了,不是紫铜是血红!”陶先生路过昆山花园,见一黄包车夫和一个外国水手在评理。水手坐车,两毛钱车费只付一毛,车夫不服,要他补足,水手回过头来打了车夫一记耳光。过路人愤愤不平,同声喊“打!” 车夫说:“许多人打一个不算好汉,让我一个人来和他干。 ”说着,只一拳一脚就把水手打翻在地,水手乖乖地付足了车费溜之大吉。陶先生得知车夫姓王,伸出大拇指向他致敬说:“您不愧为车夫大王!”陶先生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中人”。他的儿子陶晓光,自谋出路,到成都一家无线电厂工作,厂方向他催要学历证明书,陶晓光没有正规学历,只好写信给育才学校,向马副校长求助,得到一张晓光学校的毕业文凭。陶先生知道此事后,十分不快,他给儿子发了电报,又寄了快信,要儿子尽速把毕业证书退还。他严肃地教育儿子:“追求真理做真人 ,切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可向虚伪的社会学习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陶晓光自知不对,把毕业证书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