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宫论文浅谈故宫建筑特色摘要:明清故宫既是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又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建筑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它是美的集合,艺术的结晶。关键词:故宫 建筑特色 艺术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营垒,明、清两代24个皇帝先后在此统治了491年。故宫四周有城墙,高10米。城外
2、12米处有护城河俗称苘子河),宽52米。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四边各设重檐宫门一座东边东华门,南边午门,西边西华门,北边神武门。宫城内大小建筑共9OOO余间,建筑面积约l5万平方米。整个故宫可以说是殿阉相连,宫嘲相望有著众星环列。它虽不像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所描写的秦代宫室那样,殿 堂、楼、阉多到“不知其几千万落” ;地形复杂得“高低冥迷不知东西”的程度,但却也是千门万户、迫转曲折、一眼望不到边的“探宫九重”的格局。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
3、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故宫在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是在 1.6 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与宏伟。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重点太和殿。故宫的建筑群由南向北延
4、伸,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总的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规模庞大的建筑群,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故宫的建筑也是这样,整个建筑群由上百个大小不等的庭院、九千多个房间组成,规模庞大却能在布局上井然有序
5、、杂而不乱,这主要得益于在建筑手法上突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重要建筑都严格对称地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它们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权威。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分布着其他次要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豪华,与两侧相对低矮、简陋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不仅如此,故宫中轴线的南北延长线又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达钟鼓楼,全长近 8 公里。这样长的城市中轴线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它把北京的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贯通了起来,使紫禁城位于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从而有力地凸显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严。另外,城内其他的主要建筑也是通过这条中轴线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大多对称分布在
6、中轴线的两侧,所以,这条轴线对古代北京城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点上说,有人把它称为国家的“精神轴线”,似乎不过分。故宫在整体统一中又不乏疏密错落、高低起伏的变化。除了屋顶形式丰富多变外,内廷与外朝的布局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内廷与外朝相比,显然从属于外朝,因此,内廷布局相对紧凑,宫殿的规模、装饰也相对低一些。前三殿占据了故宫最重要的空间,而代表皇帝权威的太和殿又是三大殿中规模最大、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
7、变化的艺术效果。它不仅在整体上气魄宏大,而且在细部处理上也很精致。这里的许多建筑构件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从而形成了故宫特有的丰富多彩、功能实用、美轮美奂的建筑装饰特点。明清故宫既是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又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继承了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传统经验,同时又作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创新与改变,它的建筑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故宫,既博大、壮丽,又细腻入微,它是美的集合,艺术的结晶。产生它的时代虽已一去不复返,造就它的建筑匠师们虽也已成过客,但故宫的美和建筑艺术成就却是永存的、不朽的。参考文献:(1)中国建筑史 美术报紫禁城建筑的空间处理艺术 (2)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北京紫禁城建筑艺术的文化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