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句; 3、背诵全文; 4、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有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文学常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2、,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朗读课文,注音:,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法家拂士,( ),一、自学课文:第1段,1、熟记课文下面的注释; 2、掌握文中重点句的翻译 3、把握课文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3、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学提示第1段:重点词句,二、互帮,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对这一段的词、句及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或抽查,并帮助有疑难的同学。时间:8分钟,三、检测1:字词,舜 发 于 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兴起,指被任用,田地,选拔,任用,集市,所以,责任,使命,使劳累,使饥饿,财资缺乏,违背,扰乱,增加,曾通“增
4、”。,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降达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才能。,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三、检测2:译句,1、故天将降大任于
5、是人也。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译: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3、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才能。,三、检测2:译句,四、自学互帮:理解课文,1、文中列举的6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2、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证明什么? 3、作者认为要经受怎样的磨难呢?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五、点拨,1、文中列举的6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答:他们出身卑微,都历经了苦难的磨练,但都被
6、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成为杰出的历史人物。 2、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证明什么? 答:证明了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五、点拨,3、作者认为要经受怎样的磨难呢?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作者认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道理: 困境能造就人才,精神方面,生活方面,身体方面,行为方面,试背,故天将必先苦劳饿空乏行拂所以曾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自学第段:,二、互帮,
7、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对第段的词、句及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或抽查,并帮助有疑难的同学。时间:8分钟,三、检测:字词,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常常犯错误,通“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表现,了解、明白,在国内,守法度的大臣。,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在国外,显露、流露,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
8、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人们才会了解,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检测2:译句,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这样人们才会了解,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
9、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三、检测2:译句,1、这一段从哪个方面论述了观点? 2、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你还知道哪些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3、对于孟子的人才观,说说你的看法?(是否赞同),四、互帮,四、点拨,1、这一段论述了什么观点?是怎样论述的? 答:从个人事例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然后推出治国之道亦是如此,国无内忧外患,易遭亡国。,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经受磨炼的益处,个人,国家,正,反,小,大,2、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 答: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练造就。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
10、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 ,不幸失去了听觉 ,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创作了大量地优秀作品。 张海迪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做困难面前的强者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而书说难、弧愤. 曹雪芹举家食粥却写出了不朽红楼梦。,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难困苦的环境,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可以挑战生命极限,超越自我。在命运的低谷中,如果我们不屈服,坚忍不拔,必定会在逆境中崛起。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
11、,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七嘴八舌,正方: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反方:顺境也能成就人才,(引导: 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程度,环境只是起辅助作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人的启示:人才往往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人的主观因素也很重要,这告诉了我们苦难、艰苦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在逆境中也应自强不息,另外,无论客观条件如何,也要调动自己的主观积极性,争取磨练成材。(典型人物:司马迁、范仲淹等),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第二段,(个别),(一般),(客观),(主观),(个人),(国家
12、),(观点),(正面),(反面),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说”通“悦”:傅悦 “曾”通“增”:增加。 “衡”通“横”:梗塞,不顺。 “拂”通“弼” :辅佐。,发: 1、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2、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3、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4、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5、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令人发指,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全(举国上下/举世无双/举世瞩目)5、列举(不胜枚举/举一反三),任: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担子、使命 2、任重而道远:负荷、担子? 3、听之任之:任凭、听凭 4、任人唯贤:任用 5、任劳任怨:担当、承受、承担,过: 1、人恒过:犯过错,动词。恒:常常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错,名词 3、过故人庄:拜访 作: 1、而后作:振作、奋起、有所作为 2、一鼓作气:振作,? 3、属予作文以寄之:写,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