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 分钟)课内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移其粟( ) 弃甲曳兵( ) 数罟( ) ( ) 鸡豚狗彘之畜( ) ( ) ( ) 庠序( ) 孝悌( ) 饿莩( ) 洿池(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
2、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
3、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方 (2)诸
4、(3)犹 (4)之 (5)如 (6)宜 9 (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10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苑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11翻译这篇文章。蜀道难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 分钟)一、课内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 咙言(lng) 巉岩(chn) 飞湍(tun)B喧豗(hu) 砯崖(png) 吮吸(shn) 黄鹄(h)C崔嵬(wi) 峥嵘(zhng) 参(shn) 万壑(h)D猿猱(no) 秦塞(s) 咨嗟(ji) 趑趄(z j)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5、 万壑雷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入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
6、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 ,回答 56 题。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 。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5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 ( )山从人面起 见说蚕丛路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A B C D6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 710 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
7、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7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8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9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 (不超过 10 个字)10结合选录的两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列文章(有较大删节)完成第 1114 题。在
8、想象的奇异性的领域中, “无理而妙”的出奇联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联想,是由生活中此一表象联想到彼一表象的想象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想象是十分丰富的,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属于反常合道范畴的,就是这种无理而妙的奇想。在西方的诗论中,虽然找不到诸如“无理而妙”的字眼,但却有类似的看法。例如莎士比亚就曾说过:“最真的诗就是最假的诗。 ”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泽也认为“逻辑不配裁判文艺。 ”在中国诗论史上,最早提出“无理而妙”的观点的,是清初的贺裳,他说:“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 ”商人妇因贾客无情而江潮
9、有信,于是发出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而免得空房独守的慨叹。诗通过反常的无理的联想,巧妙而生动地抒发了商人妇的内心感情。贺裳提出的“无理而妙”的观点,是对中国诗美学艺术的可贵贡献。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看似无理,反见情痴” ,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皆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雪胔(尸骨)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
10、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似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 “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的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11在第段末句,作者用了“反常合道”这一词语。(1)这里的“反常”用段内的另一词
11、语说就是_;它在本文的具体意思是指_(2)说它“合道” ,这里的“道”是指_ 12在第段作者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1)其作用在于_(2)这句话的意思是_13作者在第段末说:“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 。这一说法的意思是_14选文末句说:“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如果不用比喻,而直截了当地陈述其意思应当怎样说?想象_想象_想象_三. 高考链接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
12、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劝学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5 分钟)一、基础知识检测1. 下边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ru)以为轮 金就砺(l)则利 知(zh)明而行无过矣B. 虽有槁暴(bo) 须臾(y) 驽(n)马C. 善假(ji )于物 跬(ku)步 金石可镂(1u)D. 跂(q)而望 骐骥(j) 爪(zho)牙2.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君子生非异也。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 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13、里( )A. 假如 B. 假装 C. 借助,利用 D. 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 在那里 B. 什么 C. 助词 D. 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A. 欺凌,损害 B. 晒 C. 又猛又急的 D. 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 量词;功劳,功勋B. 驾驶;工作,事情C.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 量词;功能(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 断,断绝 B. 超越,超过 C. 拒绝 D. 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下列各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 连词,表并列关系
14、。b. 连词,表递进关系。c. 连词,表转折关系。d. 连词,表因果关系。e. 连词,表顺承关系。f. 连词,表修饰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蟹六跪而二螯( )5.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课文阅读训练“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1. 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子亦有不利焉C. 朝济而夕设版焉 D. 将焉
15、取之2. 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古今不同的意思A. 蟹六跪而二螯古义指:今义指:B. 用心一也古义指:今义指: 3. 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青,取之于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冰,水为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 B. C. D. 4. 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何陋之有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 准确翻译下边文句。(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译: 6. 本段
16、共六句,共分几层?请在文中标出来,并指出每层的大意。7. 本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列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1. 注音衢( ) 螣( )2. 解释加点的词无冥冥之志者:无赫赫之功:事两君者不容: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3. 翻译下列的句子: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译: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译: 4. 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5. 这
17、一段的论点是:李商隐诗二首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 分钟)一、知识积累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弦( )柱 惘( )然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 tu( )杜鹃 (2)c ng( )海月明珠有泪 (3)只是当时已 wng( )然 (4)空闻虎旅传 xio( )柝 (5)如何四 j( )为天子 3、文学常识: 李商隐,字 ,号 、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 ”,与 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
18、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4、李商隐名句集锦:,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 。春心莫共花争发, 。 天意怜幽草, 。夕阳无限好, 。嫦娥应悔偷灵药, 。桐花万里关山路, 。二、合作探究:阅读锦瑟思考问题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3 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阅读马嵬(其二) 思考问题。4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其二) 的意境和情感。5 马嵬(其二) 在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三、拓展探究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琵琶行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 分钟
19、)【知识掌握】1. 白居易,字_,晚年号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诗人。他倡导“_”运动,主张“_,_” 。著有_ 。2. 琵琶行 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3.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 ,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 ,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和“_”作侧面描写。4.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 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 以听众的静衬托音
20、乐演奏的激昂。C. 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 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能力提高】1. 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 )A.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C.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 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B. 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C. 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
21、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D. 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3. 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1)篇幅较长(2)篇幅较短(3)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4)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5)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6)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 (2) (3) (4) (6)B. (1) (3) (4) (6)C. (1) (4) (5)D. (1) (3) (5)4. 阅读下面的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A. 前两句着力描绘水色与光影的变幻,写得绮丽缤纷, “铺”字化
22、静为动。B. 诗人触目所见,将色彩、形体及光影三者的动荡变幻集于一身,活画出秋日暮江既明艳又朦胧的独特的美。C. 三、四句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选择了线条、形体、色泽三者交替描绘的笔法,饱含深情地赞叹了夜景的美丽,尤其是“可怜”一词和两个比拟句,不纯写景,而是情寓景中,工致入画,余味无穷。D. 白居易现存七百六十五首五、七言绝句,数量之多,唐人无出其右,但其中写景传情之上乘佳作,确乎太少了,这首绝句却不失为白氏五、七绝中的力作。 唐宋诗醇评之曰,“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延伸拓展】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 、 “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
23、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 、 “泄导人情” 、 “上下交和” 、 “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产生影响。他在论
24、证诗歌“补察时政” 、 “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 、 “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 。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根据诗歌“补察时政” 、 “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诗也
25、一样,李白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1. 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试分别写在下面:答:_(不超过 30 个字)_(不超过 30 个字)2. 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 ,其中“核心”指的是答:_(不超过 8 个字)3.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答:_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 白居易认
26、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B. 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C. 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D. 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E. 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课外拓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课外拓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考试大纲对本能力点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 D。具体说来:1. “常见的修辞方法”是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这就从修辞格上限定了考查范围。2. “正确运用”指明了本考点的考查目的及方式,即用修辞方法指导语言表达的实践,而不是单纯
27、考查修辞格辨别之类。因此,应当把着眼点放在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准确生动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上。一. 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 8 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 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3. 借代:用借体代本
28、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4. 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5. 对偶:俗称“对对子” ,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7. 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8.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二. 易混修辞方法辨析 1. 比喻(哪几种不是比喻)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甲和乙必须是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