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DB23/T 2016 矿山救援光纤定位系统(报批稿)2016发布 2016实施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23/T I目 次目 次 I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技术要求 25 试验方法 36 检验规则 5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5DB23/T II前 言本标准力求对矿山救援光纤定位系统的测试和出厂检验达到合理、全面、可操作。本标准由黑龙江科技大学和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提出。本标准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晓东、薛天龙、
2、谢子殿、国添栋、潘洪亮、郭松林、郭明良、赵振民、吴彩红、唐薇DB23/T 1矿山救援光纤定位系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救援光纤定位系统(以下简称光纤定位系统)的技术要求、测试的主要项目、技术指标、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矿山救援光纤定位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包含修改单 1
3、)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 11463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28518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AQT 205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 209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T 1033 矿用光纤接、分线盒SJ 20048 地面固定式光纤通信电气安装要求SJ 20049 光纤通信设备机械安装技术要求3 术语3.1 光纤振动定位技术应用于光纤振动传感系统中,将传感信号调制于相位载波上再通过后端解调得到传
4、感信号的光纤振动点定位的技术。3.2 振动点距离指振动源导致通光状态的光纤(缆)振动,振动点到测试主机或反射镜的光纤(缆)长度。3.3 多路测试在一台主机上实现对两路或以上光纤线路的检测。3.4 可测量振动测试频率范围光纤振动传感装置可探测的振动源振动频率范围。DB23/T 23.5 可测量距离范围光纤振动传感系统能够正常测量光纤(光缆)振动点时井上设备端到光纤(光缆)反射末端的距离。3.6 光纤(缆)保全敷设工艺光纤(缆)在井下为保障正常生产和矿难后不至于断裂而采取的工艺和技术措施。 3.7 振动模式类型振动源在振动时的振动模式,如设备机械振动、人为敲击、轻微触碰、人员走动、环境噪声和矿震等
5、。4 技术要求4.1 正常工作条件4.1.1 环境温度设备应能在环境温度 -20+40范围内正常使用;4.1.2 相对湿度对于井上监测主机系统,相对湿度90%;对于井下光缆及反射镜装置,相对湿度95%(+25);4.1.3 大气压力设备的井上和井下装置要求大气压力在80kPa106kPa之间;4.1.4 设备供电电源采用交流辅助电源,AC 220(15%)V;50Hz5Hz。4.2 外观光纤救援系统面板、显示、开关等应标有字迹清楚、含义明确的汉字;开关按动灵活,字码等显示清晰、醒目;光纤救援系统设备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毛刺、划伤、变形等现象,机箱镀、涂层不应起泡、龟裂或脱落,金属零件不应出现松动、
6、锈蚀、损伤等现象。4.3 主要功能光纤救援系统可对井下敷设的光纤(光缆)的振动幅值、振动位置进行测量,如另加辅助光纤拾音装置可单向回放井下声音信号。4.4 技术指标和准确度4.4.1 可测量距离范围:不大于120km;4.4.2 定位最大允许误差:30m(10)求值后求与敲击点至系统光分路单元实际距离之差,该值符合4.4.1条与4.4.2条之规定;f) 应选择光缆上至少不同的10点按以上要求试验,试验结果符合4.4.2项之规定;g) 选光纤模拟光路长度上任意一点,在该点用高精度轴振动校验仪产生振动,系统应正确识别,且满足4.4.3条和4.4.4条之规定;h)在光缆任意一处,进行机械振动、敲击和
7、触碰光纤芯(人为锯割),系统应能正确识别,符合4.4.5条之规定。5.4 绝缘特性试验5.4.1 用500V兆欧表的一端接系统主机箱交流电源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线,测量其绝缘电阻,应符合本标准4.5.1条之规定;5.4.2 在系统主机箱交流电源输入端和直流地线之间以及交流电源输入端和机箱之间加入1500V/50Hz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5.2条之规定。5.5 电源适应能力试验用可调交流稳压电源输出做为系统供电电源,调节交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使输出电压分别为187V和253V,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6规定。5.6 环境试验5.6.1 温度试验按GB/T 6587第组仪器进行,
8、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项和本标准4.7项之规定。5.6.2 湿度试验按GB/T 6587第组仪器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1项和本标准4.7项之规定。5.6.3 振动试验按GB/T 6587第组仪器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GB6587.4中4.1项和本标准4.7项之规定。5.6.4 冲击试验按GB/T 6587第组仪器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GB6587.4中4.1项规定和本标准4.7项规定。5.6.5 运输试验按GB/T 6587第组仪器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GB6587.6中3.1项和本标准4.7项之规定。5.7 电磁兼容性试验DB23/T 5试验方法按AQT2053中6.13项要求进行。5
9、.8 工作可靠性试验按GB/T 11463 中第二组结果应符合本标准4.8规定。6 检验规则6.1 出厂检验每套光纤救援系统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按本标准4.24.4要求进行。6.2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项目按本标准技术要求全项进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b)正式生产后,如产品结构、材料、工艺等有重大改变,并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d)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3 抽样按 AQT2053-2016 中 7.3.3 项规定进行,6.4 判定规则检验结果应满足 AQT2053-2016 中 7.3.3
10、、7.3.4 项规定。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 标志7.1.1 产品标志每套光纤救援系统应有明确的标志。包括:制造厂名和商标、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和生产许可证标记、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7.1.2 包装标志包装上应有标志,内容包括制造厂名、产品型号、产品名称、包装箱号、毛重、装箱日期等,包装时应附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及使用说明书。7.2 包装光纤救援系统采用纸箱包装,内用泡沫填充。光纤救援系统包装应防潮、防震。7.3 运输包装好的光纤救援系统应用适宜的交通工具运输,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不受强烈颠振、摔撞及雨、雾、风、沙的侵袭。DB23/T 67.4 贮存包装好的光纤救援系统应贮存在环境温度-2055、相对湿度80、且没有酸、碱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