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 简单了解作者及相关元曲、元杂剧。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学习重难点: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学习过程:【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1、导入课文:爱情,古老永恒又年轻常新的字眼。才子佳人、怨女痴男,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血泪辛酸。由此,无数的文人墨客,几多真挚的描写、热烈的咏叹。于是有了:关关雎鸠的吟唱,孔雀永远的飞翔,那哭倒的长城,哭不倒的爱情,沉没的百宝箱,沉没不了的爱的向往,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朱英台,千古绝唱,唱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万般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2、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
2、,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 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 3、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 (又名会真记 ) 。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金代,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又称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 ) 。它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莺莺传 ,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4、有关元曲及杂剧 (1)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3、、纪君祥赵氏孤儿 。 (2)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3)元曲五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 望江亭 、 救风尘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 白 朴:墙头马上 、 梧桐雨 王实甫: 西厢记 、 破窑记 、 丽春堂 4剧本的构成:唱(演唱) 、科(动作或表情) 、白(说白) 识记来源:gkstk.Com了解【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一、基础知识积累(A 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筵席( ) 玉骢 ( ) 迍迍 ( ) 蹙眉( ) 萋迷( ) 玉醅( ) 金钏( ) 靥儿 ( ) 谂知( ) 青鸾( )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B 级) 1、 长亭送别这一折
4、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场景?(请用四个小标题加以概括) ( 1 )送别途中 ( 11 ) ( )临别叮嘱 ( 19)2、赏析【端正好】赏析端正好 :化用了谁的词句?这曲子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所写之景起到反复诵读来源:gkstk.Com把握节奏怎样的作用?3、赏析【滚绣球】: 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4、简析【叨叨令】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弃掷 斜晖 挺身 举案齐眉B、揩拭 青霄 狼藉 蝇头微利C、暮蔼 蜗角 胸臆 萧瑟凄冷D、厮守 把盏 扶持 喁喁
5、私语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忳忳(行动迟缓的样子) 破题(开始,起头) 弃掷(遗弃) 靥儿(笑脸)B、揾做(用手指按) 煞强如(远胜过) 谂知(深切体会,深知)口占一绝(即兴作诗)C、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赓续(继续) 玉醅(美酒) 泠泠(清淡)D、栖迟(留恋) 只索(只好) 余荫(多余的荫凉) 推壶(假装整理)3、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是(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
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 ,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识记巩固来源:gkstkgkstk对比【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借景抒情或曰借景写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然而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借景抒情也十分常见。以西厢记为例,曲词中就有景物描写的唱词。虽然不多,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写情而能“沁人心脾”方为最佳。情因景生、境因情现,二者不能割裂。其写景虽少,却对表“情”起着重要的作用。【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长亭送别第二课时1、 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多种修辞方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赏析以下曲子【脱布衫】 【一煞】2、 分析崔莺莺的典型形象3、 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来源:gkstkgks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