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讲 魏晋、隋唐史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83159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讲 魏晋、隋唐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讲 魏晋、隋唐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讲 魏晋、隋唐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讲 魏晋、隋唐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讲 魏晋、隋唐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魏晋、隋唐,魏晋、隋唐,魏晋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化上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魏晋、隋唐,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 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2、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经济: 农业: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灌溉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推行。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手工业: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成熟白瓷; 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 文化: (1)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

3、取得新发展“三教合一”;士人群体的形成 (2)科技文艺: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和绘画: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晋代盛行行书,书法家王羲之和兰亭序;绘画理论精辟,顾恺之“以形写神”,士大夫画家活跃,文人画注意以形写神,画家顾恺之和女史箴图;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1、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

4、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道州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采用科举制的封建选官制度。 2、经济: 农业: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的曲辕犁。发明灌溉工具筒车;地税:均田制;水利:大运河。南方进一步开发,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丝织业技术精湛、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海上丝路;匠户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兴起。 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唐代长安、洛阳, 扬州、益州商业

5、繁荣;市以长安两市为最,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农村集市贸易草市作用显著,夜市繁荣;金融货币出现柜坊和飞钱;外贸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发达。,3、文化: 思想:儒学发展更为辉煌,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儒学复兴; 科技: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发明、开始应用于军事; 文艺: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书法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注重规范法度;草书大家张旭、怀素,潇洒奔放,尽显时代气息。绘画吸

6、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杰出画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山水画展现盛唐景象;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步。 教育:科举制度推行;,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2科举制的特点,3.科举制的影响,把握高考趋势,立足历史解释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2016全国甲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叙述,叙述型,变化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科举制把读书、

7、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D,意义(更有利于),把握高考趋势,立足家国情怀考查科举制的深远影响,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下层士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得以参政),也在于其“下降”流动(居官者得不到世代承袭的保障)。该学者认为,科举制( ) A促进了原有社会结构的变化 B冲击了专制统治的稳定秩序 C推动官吏升迁制度的合理化 D体现了公平公开的选才原则,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叙述,材料引用型,变化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学者认同科举制带来

8、阶层的“上升”和“下降”,是对科举制改变社会结构作用的表述,故A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科举制改变社会结构,为统治者提供更为合格的官员,不能反映其冲击了专制统治的稳定秩序,故B项错误;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是官吏升迁制度,故C项错误;科举制具有一定的公开公正性,但与材料科举制带来社会结构变化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A,积极作用(不仅在也在于) 意义(该学者认为),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把握高考趋势,立足时空观念考查唐宋江南经济的发展,(2017全国甲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

9、,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历史叙述,材料引用型,变化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B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

10、,C,时间(北朝时唐中期) 此字代词,新材料:“三省六部制”简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三个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以德治国的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民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新视角 史学主流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集中的产物,是皇权加强的表现。而材料中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新

11、思维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易错对对碰,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获取和解读信息,材料引用型,主旨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主旨(实质问题是),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B两项各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表面上看起来是宰相数量的逐渐增加,这只是表象,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皇权在不断加强,故排除D项,选C项。,C,【纵向联系】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

12、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13、。(10分),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 背景:秦朝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14、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2分),特点:宋初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

15、自律。明初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 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经验教训: 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作用 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 2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 3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 4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设立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 5明清时期的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

16、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统一和严密。 作用: 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 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关于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纵向联系】科举考试制度的演变,观点1:科举考试与君主专制的强化。(2分) 论据: 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录取数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的基

17、础不断扩大; 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科举考试的内容由多元逐渐变成以儒学为主,再到“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释为准。(10分) 结论:科举考试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科举考试的形成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观点2:科举考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2分) 论据: 唐朝中期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 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的情绪,实行“南北榜”。(8分) 结论:经济重心南移对科举考试产生重大影响。(10分),观点3:科举考试与儒学的发展。(2分) 论据: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儒学,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支撑,为统治者所极力提倡,宋代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 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 结论: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因此极大的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