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歌词,那么欧洲人?,黄色或金黄头发,蓝色或棕色眼睛, 白色皮肤,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比较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认识 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 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 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 种。,谈中国诗,钱钟书,作者简介:,钱钟书:年月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年月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
2、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代表作品,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
3、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课文背景,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课文生字词,探究梳理:,一、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比较文学,1、使文章通俗易懂。2、利于全面、科学地认识中国诗,二、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 点,抓文中关键语句,概括中外 诗歌的异同?,发展诗史-异,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篇幅-同,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 不过二三分钟,长
4、诗比起外国诗, 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韵味技巧-同,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风格-异,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笔力清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 细又静。,内容-同,中西诗内容同,作风暗合。,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三、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得出 什么结论?,中国诗和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 有本质不同,文章思路,中国诗,引论:根本立场比较文学(1),本论:基本特征(27),结论: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主题归纳: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
5、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品味文章的语言,2.中国人的心地
6、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品味文章的语言,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品味文章的语言,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本句暗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品味文章的语言,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品味文章的语言,课文总结,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