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64386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KS5U解析】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KS5U解析】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KS5U解析】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KS5U解析】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天津市红桥区 2018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图表示蝌蚪变态发育成靑蛙的过程,蝌蚪尾部逐渐消失A. 与尾部细胞衰老、坏死有关B. 与尾部细胞中染色体的改变有关C. 与激素调节无关,和神经调节有关D. 与尾部细胞中遗传信息的程序性表达有关【答案】D2. 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 12%和 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 F1,则 F1

2、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占比例为A. 1/2 B. 1/3 C. 1/4 D. 1/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说明有茸毛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只有 Dd 一种。因此,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 AaDd。高产有茸毛玉米 AaDd 自交产生的 F1 中,高产抗病类型为AaDd。两对基因分开考虑:只考虑 A、a 这对等位基因时,Aa 自交产生的 F1 中 Aa 占1/2;只考虑 D、d 这对等位基因, Dd 自交产生的 F1 中 DDDddd121,由于 DD 个体幼苗期就不能存活,所以 F1的成熟植株中 Dd

3、占 2/3。综合考虑两对等位基因,则 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AaDd)占比例为 1/22/31/3, 故 B 项正确,A、C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和遗传概率的计算的相关知识。可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 AaBbAabb 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但一定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考虑题目中“D 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的特殊情况。3. 将 10ml 酵母菌培养液注入试管中,

4、放置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取样 4 次,每次取样时均将培养液摇匀。然后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 pH,结果如下表所示:样品 1mm3样品中酵母菌数量(个) pH1 1210 3.72 820 5.43 1210 4.84 1000 5.0根据此表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样品取样的先后顺序为 2、4、1、3B. 取样品时摇匀培养液的目的是使酵母菌与氧气充分接触C. 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出生率死亡率D. 在该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的环境容纳量为 1.21107个【答案】D4. 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一 SGLT1 和 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

5、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B. 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C.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D. 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运输的两种方式在同时进行【答案】A【解析】在较高浓度下,GLUT2 的运输速率较大,即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明显高于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 A 项错误;由图示可知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就可达到最大运输速率即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B 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6、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C 项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 ,葡萄糖的总的运输速率为两种运输速率之和,所以可确定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存在,D 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查从图表中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 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核基因传递与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丙过程需要的原料不同B. 乙、丙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相同C.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乙过程均可多次发生D. 丙过程涉及到三种 RNA【答案】C【解析】甲

7、是 DNA 复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乙是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丙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A 项正确;乙是转录过程,其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A-U、T-A、C-G、G-C;丙为翻译过程,其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A-U、U-A、C-G、G-C,可见这两个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 项正确;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转录过程可多次发生,但甲 DNA复制只能发生一次,C 项错误;丙过程表示翻译,该过程需要 3 种 RNA(信使 RNA、核糖体 RNA、转运 RNA)参与:mRNA 为模板、tRNA 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rRNA 是构成核糖体的组分,D 项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复制和表达的相关知

8、识,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是解题的关键。图甲是 DNA 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的复制过程;图乙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转录过程;图丙是在核糖体上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翻译过程。6. 下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植物缺 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 B. 的进行与密切相关C. 蓝藻细胞中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 叶肉细胞中 O2的产生量小于 中 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答案】C【解析】Mg 是合成叶绿素的成分,光反应阶段需要叶绿素吸收光能,若植物缺 Mg 则叶绿素的合

9、成受到影响,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过程,A 项正确;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与有氧呼吸过程密切相关,B 项正确;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其光合作用发生在光合片层上,C 项错误;图中光反应过程 O2 的产生量小于 有氧呼吸过程 O2 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 0,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 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将外源基因 S 插入显性突变蚊子(AABB)的常染色体上,其局部放大如下图。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将外源基因 S 插入蚊子的染色体,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2)图中 A、B

10、基因位于_(填“同源”或“非同源” )染色体上。已知只有 A 基因而无 B 基因的幼虫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得 F1,在 F1群体中a 基因频率是_。若再 F1自由交配,则 F2群体中 a 基因频率将_(填“下降”或“上升” )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下,种群的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答案】 (1). 基因重组 (2). 非同源 (3). 50% (4). 上升 (5). 基因频率【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做出合理

11、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考生要能根据图解判断基因 A 和基因 B 所在的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可根据题意梳理所学基础知识,再结合从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1)将外源基因 S 插入蚊子的染色体,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2)据图可知,图中 A、B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得 F1,F 1全部是 AaBb,故在 F1群体中 a 基因频率是 50%;F 1自由交配,理论上 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 9A_B_3A_bb3aaB_1aabb,由于只有 A 基因而无 B 基因的幼虫致死,即基因型为 A_bb 的幼虫致死,所

12、以 F2群体中只有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 和 1aabb,对 A、a 相关基因型进行分析可得AAAaaa364,则 a 基因频率aa%Aa%1/24/136/131/27/1350%,故 F2群体中 a 基因频率将上升。(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8.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图 1 为限制酶 EcoR的识别序列,图 2 表示目的基因及限制酶切点,图 3 表示目的基因上的 DNA 片段,图 4 表示质粒。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方框内写出由图 1 所示

13、的限制酶 EcoR切割外源 DNA 所形成的粘性末端。_(2)图 3 为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连接处化学键的酶有_。(3)若利用 PCR 技术増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 2 可知,A、B、C、D 四种单链 DMA 片段中除了 B 作为引物外,_(填写 A 或 C 或 D)亦可作为引物。(4)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并且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_。(5)如果大肠杆菌是受体细胞,则其体内应不含_基因,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答案】 (1). 或 (2). DNA 聚合酶和 DNA 连接酶 (3). C (4). EcoR和 Pst (5). 抗四环素基因【

14、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能正确理解限制酶的特点。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然后再结合题意梳理所学基础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1)由图 1 可知,限制酶 EcoR能够专一识别 GAATTC 序列,并在 G 和 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所以限制酶 EcoR切割外源 DNA 所形成的粘性末端可表示为: 或。(2)图 3 中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DNA 聚合酶和 DNA 连接酶都可连接磷酸二酯键。(3)若利用 PCR 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 2 可知,DNA 复制只能从 5到 3,因此A、B、C、

15、D 四种单链 DNA 片段中应选取 B 和 C 作为引物。(4)用两种相同的限制酶分别切断含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和质粒,可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质粒上至少保留一个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综合分析图 2 中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位点、图 4 中质粒上的限制酶切位点,可推知应该选择限制酶是 Pst、EcoR进行切割,这样质粒上可以保留抗四环素基因,完全可以达到上述目的。(5)由前面分析可知,重组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属于标记基因,应将该重组质粒导入到不含抗四环素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内,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9. 图 1 表示某湖泊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 t

16、)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影响) ,直线 p 表示 Nt+l=Nt;图 2 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甲生物在 C 点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_;F 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_(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 )死亡率;N t小于 a 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2)调查发现该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雄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关系是_。体长为 2.8cm 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 3g 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 6.6cm 的

17、野鲮鱼的_倍。在藻类爆发的季节,为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应向该湖泊中投放体长至少为_cm的露斯塔野鲮鱼,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捕捞野鲮鱼供人们食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投放这一体长野鲮鱼的原因是_。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51.6 27.0 24.6 23.1据上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答案】 (1). 减少 (2). 等于 (3). 甲 (4). 竞争和捕食 (5). 1.5 (6). 4.2 (7). 植食性比例较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18、(8). 1.5kJ/(cm2a)【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写出食物网;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图 1 中,直线 p 表示 Nt+1N t,C 点位于该直线的下方,说明一年后的种群数量少于当年,则种群数量减少;F 点位于乙曲线和 P 曲线相交点,说明一年后的种群数量等于当年,即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此时乙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N t 小于 a 时,甲曲线中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数量不断减少;乙曲线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数量不断增加,因

19、此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2)已知该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雄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所以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由图 2 可知,体长为 2.8cm 的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11,则增重3g,至少需要藻类(传递效率为 20%)350%20% 350%20%20%45g。 体长为 6.6cm的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3 1,则增重 3g,至少需要藻类(传递效率为 20%)33/420%31/420%20%30g。因此,体长为 2.8cm 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 3g 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 6.6cm 的野鲮鱼的

20、1.5 倍。如果藻类大量繁殖也会破坏环境,所以放植食性较高的鱼类,即体长大于 4.2cm 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此类鱼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罗氏沼虾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4.623.11.5KJ/(cm 2a)。10. 不良环境能使植物体内酶活力下降,酶活力降低的程度可作为衡量植株耐受性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研究人员将两年生的香樟和杜鹃分别置于密闭气室中,用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 16h,取叶片研磨后获得叶片研磨液。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每组实验测定 4 次,每次向锥形瓶中加入 2m

21、L 叶片研磨液后均测定 5min内的气体收集量,结果如表(单位:mL) 。请回答下列问题:次数植物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平均对照组 2.1 2.0 2.2 2.1 2.1香樟实验组 1.6 1.45 1.5 1.35 1.48对照组 3.0 2.8 2.9 2.9 2.9杜鹃实验组 1.8 1.9 2.0 1.9 1.9(1)本实验中应设计的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香樟或杜鹃置于_的密闭气室中放置 16 小时。(2)本实验用气体产生量衡量酶活力的原因是_。(3)制备香樟和杜鹃的叶片研磨液时加入缓冲液,其目的是避免研磨过程中_的变化对 H2O2酶产生影

22、响。恒温水浴设定为 32的原因是_。(4)统计气体收集量时,对每种实验材料均进行 4 次,并计算平均值,其目的是_。(5)实验表明:对汽车尾气污染耐受力较强的植物是_,判断的理由是_。【答案】 (1). 不含汽车尾气 (2). 酶活力越高,催化 H202分解的速率越快,气体产生量越多 (3). pH (4). 32是过氧化氢酶催化的适宜温度 (5). 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6). 香樟 (7). 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后,香樟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的相对幅度更小【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借助于“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目的获取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能力,运用实验原则分析实

23、验步骤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汽车尾气处理叶片、不同植物的叶片,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据此答题。(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汽车尾气处理叶片、不同植物的叶片。本实验中的实验组的处理方式是:将两年生的香樟和杜鹃分别置于密闭气室中,用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 16h,故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香樟或杜鹃置于不含汽车尾气的密闭气室中放置 16h。(2)叶片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酶活力越高,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气体产生量越多,所以本实验可用气体产生量衡量酶活力。(3)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制备香樟和杜鹃的叶片研磨液时,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避免研磨过程中 pH 的变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影响 ;32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故恒温水浴设定为 32。(4)统计气体收集量时,对每种实验材料均进行 4 次并计算平均值,其目的是 :重复试验计算平均值,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后,香樟 5min 内的气体收集量变化幅度较小,说明香樟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的相对幅度更小,故对汽车尾气污染耐受力较强的植物是香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