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64212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承德市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 1.5分,42 题 共计 63分)1. 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

2、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3. “视人之国,若是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4.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 、 “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这些思想( )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C.表明

3、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 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5.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6.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7.“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

4、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8.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 “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9.唐代中期后,儒学领

5、城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 。这说明2唐代( )A.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 B.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儒学的发展趋向平民化 D.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10.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D.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11

6、.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2.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D.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3.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元曲永远是两枝奇葩,这与时代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宋词元曲盛行的原因包括( )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要求丰富的文

7、化形式词曲更符合士大夫的意趣追求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A. B. C. D.14.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祟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15.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然而,明朝人熊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认为

8、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 )A.意主忠义,旨归劝惩 B.区别尊卑,明确等级C.谄媚于上,以邀荣宠 D.修身齐家,治平天卜16.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17.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

9、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318.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 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19.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 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20.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0、,他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他们的文化宣传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来进行的。 不过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与严复在文化宣传上的不同之处是( )A.直接引进西学 B.创立学会C.创办新式学堂 D.创办报刊21.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一认识( )A.是“闭关锁国“政策引起的 B.说明地主阶级排斥外来文明C.反映夷兵作战能力的缺陷 D.说明林则徐关注世界形势22.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11、”。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 B.维新派、革命派、顽固派C.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D.革命派、洋务派、激进派2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24.下表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部分思想主张。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思想主张 出处“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君与民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12、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李大钊民彝与政治A.都反对封建 B.都倡导政治革命C.都否定儒家思想 D.都提倡民主政治25. 1918年,新青年第 4卷第 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玩偶之家,这部剧作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26.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

13、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427.陈独秀在 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28.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14、;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29.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C.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0.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试看将来

15、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谢万民之恨”“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B. C. D.31.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32.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等思想,付诸了很多实践,但终未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与软弱性B.中国近代

16、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欺凌D.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具有彻底的革命性33.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34.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A. B. C. D.35.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

17、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5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36. 1993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在中国 1992一文中指出:“1989 年北京风波后,如果有人对中国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所怀疑,这种怀疑在 1992年烟消云散了。”“怀疑烟消云散”是因为( )A.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37. 1992年 4月 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

18、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38.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 7个工科系、20 个专业和 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39.新中国成立后,曾出现许多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口号、标语等。下列口号接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9、( )人民公社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科教兴国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 C. D.40. 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A.服务社会主义 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 D.脱离生产实际41.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

20、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42.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6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二、材料解析题:43.(23 分)近代历史上“中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类 生产关系 文明阶段 主要内容 传播途径“中学” 封建生产关系 农耕文明 “四书”“五经” 传统教育和科举“西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工业文明 近代

21、科学技术 新式学校教育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19 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就其制度而言,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至少有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说明在近代,“中学”境遇不佳的原因有哪些?(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

22、动。(5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以来引入中国的“三种政治制度”。并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的“三次思想观念更新”。(6 分)4.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4 分)44.(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 1950年到 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 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 9594人。分布于苏(8357 人)、东欧(共 925人):东德 273,捷克 238,波兰 160,匈牙利 88,罗马尼亚 75,保加利亚 68,阿尔巴尼亚 23、西欧和亚洲各国 17人。7材料二

23、 从 1979年到 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 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 20万、日本 5.5万、加拿大 3.8万、英国 3.65万、德国 2.6万、澳大利亚 1.78万、法国 1.63万、俄罗斯 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请回答:1.20世纪 50年代和 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 9代和第 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6 分)2.比较材料一和

24、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8 分)8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B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各家的主要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对各家学说的区别能力。解答本题必须先弄清楚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 。这反映出作者主张诸侯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要相爱,不要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要相爱,不要相互残害。这是墨家的“兼爱”的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4.答案:B解析:题目中并未出现君臣关系的主张,故 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韩非子

25、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时期道家的思想主张,根据题目中“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得出:韩非子对道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故 B项正确;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故 C项错误;D 项表述中的思想主张与题意不相符,故 D项错误。5.答案:C解析:“武、宣之间”指的是汉武帝和汉宣帝时期。根据“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儒家经典对治国安邦的积极作用,而不是重在阐发义理,A 项错误,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D 项错误。6.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

26、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 A项正确;B 项是这一变化的影响,故 B项错误;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但不是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主要原因,故 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材料汉代董仲舒借鉴庄子“天人合一”的观念,改造儒家思想,反映出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故 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黄老之学在汉代的地位,故 B项错误;C 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项错误;儒家主要关注人际关系,故 D项错误。8.答案:C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C解析:李贽

27、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 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 B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 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 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含义是指宰相制度的废除使明代政治进入一种恶政阶段,反过来说明宰相制度在中国政治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即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选 D,A9与题意无关, B C 两项表述与题意相反。点评: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是一对基本矛盾,自秦代建立,这

28、一矛盾便凸现出来,随着王朝的更迭,矛盾益发突出,最终至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这一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须要关注的是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实际是废除了中书省这一整体机构而并非丞相的职务。1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符合题意。宋词元曲更多的是流行于民间的世俗文学,中“ 士大夫”的说法不准确。故答案为 C。1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刘师培关于南北环境及文风的逻辑掺杂有些主观因素,不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故 A项错误;从材料逻辑中可知地理环境,是导致南北文风差异的重要因素,但并未达到“决定性”的程度,故 B项错误;不管环境与文化间的逻辑关系如何,不同地

29、区间文化不同是事实,故 C项正确;从材料叙述可知,刘师培已经看到不同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即复杂性,故 D项错误。 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小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三国演义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人民的力量,如人民用义气互相团结,互相救援;水浒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并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 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都是意主忠义,旨归劝惩,故选 A;BCD与题意不符合,均排除。故选 A。16.答

30、案:A17.答案:A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 A。战国时期,随看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 B不是主要因素。C 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 是秦统一后推行的。18.答案:A19.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北魏时代的壁画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等信息体现了北魏与唐朝壁画的不同风格,与艺术家创造性活动无关,故 A项排除;“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仅能体现北魏时代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不能概括唐代,具有片面性,故 B项排除;北魏因

31、为社会动荡不安呈现出“悲壮之美”,唐代因为国泰民安富足强盛,壁画则呈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两者结合说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 C项正确;“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仅能体现唐朝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不能体现北魏,具有片面性,故 D项排除。20.答案:A21.答案:A22.答案:C23.答案:C24.答案:D25.答案:B2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此时不强调变法思想,故 A项错误;由“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10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可以看出其反对迷信,将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反

32、封建结合起来,故 B项正确;自由和民主与此题无关,故 C项错误;此题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故 D项错误。27.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可以排除 AB,看出 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C的内容,故选 D。2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根本就是事不关己,故需要解放人民群众思想。29.答案:B解析:随着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先进的中国人逐渐将目光转移到西方,从学习科学技术,转而学习政治制

33、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文化,因此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故 B正确;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都属于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ACD 均与题意不符,排除。考点近代向西方学习30.答案:D31.答案:B解析:“驱除鞑虏”强调的是反抗满清统治者,带有片面的民族主义色彩。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32.答案:B33.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

34、实际相结合,故 D项正确. A 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B 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合,应排除. C 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考查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及其代表著作的识记.34.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于井冈山斗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写作于 1945年,抗战即将胜利之时;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 1957年;论十大关系发表于 1956年 4月;故此题应选 D项【

35、点评】对于毛泽东这一历史人物,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了解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一般命题集中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上。35.答案:A解析:题考查了党的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根据教材内容,1956 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 1982 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 年十四大明确了 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11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据此 A 项符合题

36、意。根据以上分析,BCD 项均不符合题意。36.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打消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怀疑态度,故 A选项正确;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故 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不是在思想理论方面打消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怀疑态度,故 C选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 1995年,故 D选项错误。故选 A。37.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此书与南方谈话有关,南方谈话中对市场和计划两种经济形式的论述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D 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D。38.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37、1952 年”可判断此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故 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故排除 A项;C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故排除 D项。39.答案:D40.答案:C41.答案:B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 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 2003年,故 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38、 1964年,故 C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 1973年,故 D项错误。42.答案:A解析:本题题干 1977年 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1976 年 10月,四人帮被粉碎,A项可选;1978 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 项排除;1995 年中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 项排除;“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 1978年 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结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D 项排除。【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 1977年恢复高考的背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科教兴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等。二、材料解析题43.答

39、案:1.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学”不利于新的生产关系和工业文明的传播,不利于近代科技发展,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2.条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社会实践: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三种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苏维埃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三种思想观念:洋务思潮(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思潮(君主立宪思潮);实业救国思潮;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4.特点: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向西方学习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入.44.答案:1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

40、急需大量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建国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70 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解析:本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注意其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材料一我国留学主要方向是和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到欧美国家成为主要留学方向,结合时代背景来归纳分析(1)(2)问中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