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3863090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三大政策及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认识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区别。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难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2内容(1)“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

2、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容: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3)“一边倒”内容: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成就(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2)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3完善: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又分别与两

3、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意义(1)国内: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国际: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背景:美国 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内容: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特点: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

4、中国的国际声誉。2参加万隆(亚非) 会议(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3)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4)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轻巧识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1953 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

5、影响。3.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和 1955 年的万隆会议,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4.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和平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民族独立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史料一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注意史料中的“和平共处” “尊重” “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等信息,由此可以

6、判断原则和内容。【提示】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相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史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已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2)根据史料二,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外交有何影响。史料二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广泛适用性。注意从“广泛认同” “重要准则” “为维护贡献”中提取相关信息概括。【提示】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

7、原则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包容性:该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2)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

8、了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1)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2)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

9、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说明( )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C 根据材料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可以看出,新中国并不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而是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选 C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 ,故排除 A 项;B 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D 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2 “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为此

10、,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 “一边倒” B “求同存异”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A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31953 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 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 ”当时中国政府( )A参加日内瓦会议B确立 “一边倒”外交方针C提出 “求同存异”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 D项正确。A 项发生在 1954 年;B 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C 项发生在 19

11、55年。4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它(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界限,成为后来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5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应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巴黎和会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B 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12、了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62018 年是万隆会议 63 周年。63 年前,为了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A “求同存异” B “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A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 60 年前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毛泽东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周恩来(1954 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2)材料二中“ 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联系材料中 “真正的友谊”及教材内容回答。第二小问从独立自主的角度回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 (1)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