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3.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学难点: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式学习。首先多媒体展示五幅图片(海带、苔藓、肾蕨、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 学生进行展示:课下调查的校园内的种子植物。接着学生讨论分析:
2、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观察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不同。最后学生总结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多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学生:收集校园内的种子植物。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2引入课题5 分钟多媒体展示五幅图片(海带、苔藓、肾蕨、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进一步提出:油菜、南瓜一般是如何繁殖?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
3、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种子植物。学生通过识图说出能结种子的植物,油菜、南瓜。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总结出种子植物的概念。启动学生思维,激发的兴趣。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 分钟学生进行展示: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实验目的:1.了解并记录观察到的种子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2.尝试区分不同的种子植物。3.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材料用具:笔,记录本,卷尺等。方法步骤:1.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2.各小组在校园内选择不同地点调查:如花圃、草坪、操场等。3.仔细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对不熟悉的植物先记录下它们的大致特征,然后利用学校的图书、网络等信息渠
4、道查询有关资料。4.整理调查资料和结果,设计调查表并学生展示在校园内的调查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热爱大自然。3如实填写。调查人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植物名称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备注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 分钟一、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图片和种子植物图片(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对二者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
5、么? 在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二、学生展示并交流调查报告:校园内的种子植物。并尝试描述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种子植物的特征:种子植物个体比较高大,根茎叶内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小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理解要保护生物。小组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了
6、解。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回归。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花一木,不任意的伤害任何有生命的物体。4够产生种子。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对种子植物与前两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8 分钟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
7、有果皮包被。教师播放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的理解。2.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采用竞争的方式抢答出是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营造良好的的学习氛围。 3.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并对探究加以指导: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学生认真读图合作探究:小组同学分组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时,采用了自学辅导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自
8、主学习的情况,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共同总结,这样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为下一模块-合作学习的构建奠定了基础。6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4.你知道被子植物为什么叫绿色开花植物吗?(观察图片)三、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并举例说明,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四、种子植物与人的密
9、切关系:学生分享自己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关注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找出异同点说出果皮起的作用它们经历了开花、结果的过程。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灵感,同时可以使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激励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而且分工明确,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交流,体验知识7被子植物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即包括了我们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各
10、种水果、油料作物、提供新能源饮料作物茶;间接提供人类各种肉类;可以说衣食住行无不与被子植物有关。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知识整合迁移应用5 分钟观察:右图银杏树上结的“白果”是果实吗?判断:讨论回答问题,并说出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81.松子、花生、西红柿都是果实。( )2.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得到更好的保护。(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结 3 分钟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在学习中用了什么方法?你还想探究与这节课有关的什么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
11、言归纳所学的知识,让总结成为知识的提升和巩固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说出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具有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锻练了学生口头表达问题的能力,能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5 分钟课堂达标检测:A 类:1.我们把能产生_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在种子植物中,我们又可以根据_,将它们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2.水杉和南瓜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水杉不形成_,种子_。B 类:下列植物分类属于哪一类?选择编号填入表中(1)橘 (2)小麦 (3)五针松 (4)海带 (5)紫菜 (6)衣藻 (7)郁金香 (8)玉米 (9)葫芦(10)地钱 (
12、11)水稻 (12)小球(13)白菜 (14)苏铁 (15)蕨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9C 类:下图所示的四种植物,请观察分析后回答:(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_植物。(2)A 类植物已经出现了_ 、 、 _器官,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靠 _ 繁殖后代。(3)B 类植物和 C 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 ,但 B 类植物的种子有 包被着,C 类植物的种子是 的,没有 _包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板书
13、设计: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反思:91.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强调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给学生深刻的体验。在学生观察录像、标本和图片资料时,我并不给出问题,而让学生自己分析。然后问学生: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能够从一定的情景出发,通过多向交流与合作,讨论、探究、发现,以此得出结论,获取到新知识。也改变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仅满足对资料的阅读理解,找出答案记忆的过程。 2.开放的课堂,带来学生思维的开放。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向整个外界环境开放。 在总结本节内容时,我不仅满足于更好的有效的实现课堂的教学目
14、标,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持久。而是更多的与学生探讨: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你对本节内容还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总结更体现在是帮助学生思考服务的。在总结和交流中,学生随时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探究的现象,产生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都是课前无法精确的加以预测的,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创新和质疑思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同时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向整个外界环境开放。 3.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师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发挥空间。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资料分
15、享、探究实验和调查研究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同时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思维的受阻点,及时引导点拨。这样加强学生的智力训练,使他们逐步具备“明智的推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提出暂时性结论“的能力。同时在种种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究过程,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小组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不多,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个别组的学生分工不合理。2.这次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实验器材不足,平时开展实验较少,实验准备不够充分,学生亲自动手能力不强,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