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5611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内涵界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再依据学情分析,将课程标准中抽象的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准确、精炼地描述教学(学习)目标,从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解读与分解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学情的充分关注与具体分析,即基于学情确定“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准确描述教学目标,其根本用意在于为学生指出明晰的课堂学习方向,加强学习过程的自

2、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益。,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二、当前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误区(1)教学目标陈述不规范,主体错位(2)把课程目标直接当成课堂教学目标,对内容标准细化不够(3)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当作独立的单项教学目标,割裂三维关系、空泛罗列(4)忽视对学情的分析,凭教师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目标设计不规范的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仍然施行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仍然把自己(教师)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而忽视对学情的研究与分析;二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研究不深入;三是对目标的确定

3、与设计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与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课程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实施建议2.学情: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了解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有哪些已有 的知识,存在哪些困难,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达到的程度。3.教材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员在认真研究过程标准的的基础上,编写出的符合课标要求,并通过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供学生学习使用,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凡是学生使用的课本可以这样说:一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获得国家承认的。因此课本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四、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学目

4、标设计的最主要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要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成长。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同时又要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学目标指向于学生更高层次的水平,这样,教学目标才具有引导作用。 2.整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与教育目标相悖,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使教学目标与教育总目标相符合。另外,整体性原则还指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内容要浑然一体,既要有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还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并且三者要保持和谐一致。,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其实现的各种可能性,要考虑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条

5、件,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适当,符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保证普适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吃饱”。 4.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可以观察和测量,应最大限度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和不切实际。抽象的目标无法观察,也不好测量,要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把握“要学什么”、“学得怎么样”,能使教和学都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阶段性原则不同阶段教学目标设计侧重点不同,教学目标设计要遵循阶段性原则,突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并且使这些阶段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从而保证

6、教学目标的浑然一体。,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五、教学目标的设计在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这个问题上,需要理清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是长期的目标。而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有关 教材内容必须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环节性分解结 果,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比课 程标准要具体,要更具有可操作性。,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1)教学目标设计的四要素 1.行为主体学生 2.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

7、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具体行为。如“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3.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是否可以使用工具书与辅助手段,如“从网络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借助关键词能背诵课文;联系上下文能理解”;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几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小组讨论时,能概括要点”。五是人为因素,包括:独立进行、小组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等。如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活动方案,体验”等。 4.表现程度。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

8、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生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2)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列出该课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具体内容,就是相关课标陈述。 第二步:解读并分解课程标准,确认标准所要求达到的能力要求。知识性目标(了解、理解、学会),技能性目标(积累、观察、讲述),情感目标(感受、体会、领悟)。 第三步: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认“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 第四步:依据学情,设计出每个点的学习结果(行为结果),即学到什么程度。 第五步:设计出完整的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课

9、例: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先看第一步: 如何找出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对应要求:【相关标准陈述】,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6页“总体目标与内容”最相关的表述: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7.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节录),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

10、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3)解读与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策略和技术要领设计和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必须首先能够准确地解读和分解课程标准。 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往往是在一种理论层面,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基本内涵,对各个知识点或不同特点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与界定,确定教学内容,着力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则是立足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依据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学情进行更细化的描

11、述,着力于技术层面,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一句话,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目标分解,其实就是将相对宽泛的内容目标具体化。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过程,就是把上位的内容目标细化为更下位、更具体的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1.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一是替代策略。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以某主题替换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名词,形成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针对不同的课文,就可以将“理解词句”“关键词句”替换成具体的词和句,如:能联系上下文,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

12、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二是拆解策略。利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拆解成几个互有联系的细项指标,以此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练习各种平衡动作”把“各种平衡动作”拆解为“扣腿平衡”、“提膝平衡”、“探海平衡”、“望月平衡”等,即可形成一个武术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目标;语文学科不是很明显,你像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那么表达方法就可以拆解为:记叙 、说明 、议论 、描写 、抒情等等,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三是组合策略。运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的焦

13、点,形成一个概括性程度极高的教学目标。这种课程标准的分解策略一般在复习课中经常用到。(单元复习课,重点段落的回顾,将多项阅读目标融合在一起,设计成一条综合阅读能力提升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2.课程标准分解的技术要领 第一,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心理动词。如课程标准中知识性目标的要求水平一般分 “了解、理解、学会”,不具 有可操作性。因此在确定目标时要使用课程内容中的具体行为动词。如:“能用书上句子说出翠鸟的动作敏捷,或能举例说出白鹅的特点”。 第二,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名词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如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整体知识体系进一步细化成若干明晰的知识点。 第三

14、,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结合学情、校情、资源等条件确定目标分解,做到合理、必要,有利于指导学习活动的设计。如:“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白杨的生存环境” 第四,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价任务去验收目标达成程度。并有相应的课堂检测题来评价(根据需要)。如某知识点,要求XX%的学生掌握,可以用达标习题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4)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A.教学目标的行为描述法ABCD表述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教学目标四要素行为主体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行为动词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在设计时尽量选用那些描述

15、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 词语,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背诵等。而且要注意因学习水 平不同而表述不同,如:在认知方面的学生学习结果的了解水平,所用动词常有 说出、背诵、辨认、回忆、举例、复述、描述等;而诸如解释、说明、阐明、比 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等则都是理解水平,所以选行为动词时要把握好学 习水平表述的不同。,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行为条件设计学习行为条件与情境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一般对条件的表述有五种类型。 一是关于辅助手段的使用,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某种工具.如“从网络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 二是提供信息

16、或提示,包括:资料、教科书、笔记、等。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2分钟内,快速整理主要内容”、“5分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某问题”。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境,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五是人为因素,包括:独立进行、小组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等。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表现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是指用以评价测量学习表现或者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应明确和细化达到目标所要求的学生最低表现水准,一般通俗地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达,从准确、速度

17、、质量等方面来确定。比如,“至少正确书写90%的生字”、“没有错误地”等。或者 “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B.内外结合法描述教学目标很多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用简单的行为描述方法来进行阐明,但是能力、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就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能力或情感是内化于学习者自身的,并不一定通过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有时需要在描述外在的行为的同时描述学习者的内在变化。比如,描述“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这个教学目标,就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喜欢在

18、自然环境下活动,对破坏自然的行为产生反感的情绪并予以制止”。这样,就在描述一个内在情感变化的同时,用一些外在的行为对其进行了说明,使教学目标得以精确化。这种内外结合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描述情感、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盘古开天地教师用书上的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盘古开天地需要增加的语言学习目标,语文课我们还要考虑学科特点,重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盘古开天地需要增加的语言学习目标:1.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体

19、会用词的准确;2.背诵第2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体会反义词和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能合理想象,补写一、两句。,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学情分析: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之前有过了解、读懂课文内容的简单训练;有初步的课堂积累意识;有借助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初步引导。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尤其是培养想象力有难度,通过指导有感情的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应该能够想象出当时的画面,并进行合理补写,实现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突破教学重点。,基于课程标准理

20、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确定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猛、缓、丈、逐、肢、肌、辽、血、液、宗”10个生字,能准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祖宗”等词语。2.联系上下文,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能合理想象,80%的同学能补写一、两句。 3.能够用书上的句子说出盘古的伟大之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背诵第2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体会反义词和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指

21、出了重建教学内容的方向,引导了教学流程,并为评价学生的现实转变提供了明确、有效的工具与标准。制定具体清晰且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目标的准确设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教师课程意识,尤其是目标意识提升的体现,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技术路径。,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六)教学目标设计示例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内容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 第一步,分析语法结构和关键词。判断一条内容标准的语法结构,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如“说明细胞的分化”,

22、这是内容标准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动词为“说明”,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细胞的)分化”,它们就是这一条内容标准的关键词。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采用理论意义展开或概念认知展开等方式,将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名词)予以扩展或剖析。如“说明细胞的分化”之“分化”,从学科理论的角度出发,会涉及何时分化、为何分化、怎样分化、有何特点、有何意义等问题。这一核心关键词以理论意义展开的方式,可拓展为分化的时间、分化的原因、分化的过程、分化的特点、分化的意义等。,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采用词汇意义展开、学科逻辑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将课程标准中涉及

23、的行为动词予以扩展或剖析。如“说明细胞的分化”之“说明”,从词义来讲,有解释明白、阐述清楚、分析演绎、归纳总结等含义。采用词汇意义展开的方式,可将它拓展为“简述”、“阐明”、“解释”、“总结”等。至此,将拓展而来的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组合起来,便形成了比“说明细胞的分化”更为具体、下位的行为表现:“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简述细胞分化的原因”、“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解释细胞分化的特点”、“总结细胞分化的意义”等。,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针对上述分解而来的具体学习行为,结合学情、校情和其它课程资源,进一步明确内容标准中涉及的行为条件,或补足内容标准中缺

24、少的行为条件,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如“说明细胞的分化”,缺少行为条件,需要补足。关于“分化的时间”和“分化的原因”,由于学生无前备经验,可以采用“通过阅读课本、观察情境”和“通过倾听”来“简述”;关于“分化的过程”和“分化的特点”,由于学生之前已有学习“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特点”的经历,能提供展示细胞分化全过程的动画情境,所以采用“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情境”来“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采用“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情境”来“解释细胞分化的特点”;关于“分化的意义”,则采用“集体讨论”来“总结”。 当然,行为条件涉及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的信息或提示、时间/次数/空间等数量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不是

25、每一条学习目标都必须详细说明所有这些行为条件,只有“在没有行为条件,该目标就无法评价”的前提下,才需要补充该条目标的行为条件,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视情况而定。,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第五步,确定表现程度 针对前面界定的具体学习结果,结合学生情况、各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考纲等,进一步明确内容标准中已有的或补足内容标准中缺少的行为表现程度,作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低质量要求,为教学与评价提供依据。如“说明细胞的分化”,缺少表现程度,需要补足。“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要求“准确无误”,“简述细胞分化的原因”要求“说出关键词”,“细胞分化的过程”要求“能用自己的言语或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

26、“细胞分化的特点”要求“能独立举例准确地解释”,“细胞分化的意义”希望学生能结合之前的“细胞分裂的意义”讨论总结出来,稍有难度,所以要求“在教师提示下总结”。,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学习,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综合上述思考,依据学习目标陈述的规范,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设计时可省略“行为主体”。“说明细胞的分化”这一内容标准最后确定的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观察情境,准确无误地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 (2)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和观察情境,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细胞分化的原因。 (3)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细胞分化情境,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 (4)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细胞分化情境,能独立举例准确地解释细胞分化的两个特点。 (5)在新情境中,通过集体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细胞分化与分裂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