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单元,高考第一轮复习,考情导学,线索特征,本单元主要包括: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和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1古代中国农业的线索:,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 商周的石器锄耕、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广到汉代的普及、唐宋的成熟。,商周时期开始,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等不断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并存局面; 汉唐时期,丝绸、瓷器等手工业品先后畅销海外; 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线索:,3古代中国商业的线索:,古代中国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发展基础上不断发展。汉代开始,朝贡贸易性质的对外贸易
2、经历了陆路到海路、 繁荣到萎缩的过程; 宋朝为转折点,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空限制; 明清农村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出现专业的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是封建农耕经济奠基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铁犁牛耕出现,私营手工工业和商业出现,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古代中国封建农耕经济的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农耕经济的初步发展时期,冶铁业、纺织业初步发展,铁犁牛耕技术普及。,是封建农耕经济的繁荣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从坊市制到街市制、对外贸易兴盛等是其突出表现。,是封建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和迟滞时期,此时期农业种植结
3、构明显变化,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未能实现向近代化转型。,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点梳理,一、古代农业的起源(非重点),1.产生:,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地域差异:,南稻北粟,北: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南: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3.饲养业:,“六畜”,(猪、马、牛、羊、鸡、狗),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产业结构),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及技术),1.工具的改进:,原始社会:,木耒、
4、骨耜、石镰等,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耒、耜为主,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西汉:,发明了犁壁,牛耕广泛推广,唐代:,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翻车(汉)、筒车(隋唐),刀耕火种,牛耕图,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耒耜,古代农具,古代灌溉工具,翻 车 复 原 图,筒车复原图,现 代 筒 车,2.水利设施:,大禹治水的传说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坎儿井(边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及技术),1.工具的改进:,1.工具的改进:,3.农学知识:,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现存一部最早的农书,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
5、。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明清宋应星。 “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特点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农书: 元代王祯。 第一部总结南方农业生产经验,耕作技术:刀耕火种-精耕细作,农业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水利设施:,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及技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三、古代农业主要的经营方式,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含义:,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原因:,生产力的落后,2.春秋以后:,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所谓“男耕女织”,即是小农生产的典型形式)。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含义:,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为了自己消费和缴纳贡赋,弱点:,自给自足性、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易足性,原因:,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私有土地的出现,(条件),三、古代农业主要的经营方式,2.春秋以后:,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特点三:,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评价:,三、古代农业主要的经营方式,2.春秋以后:,
7、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学以致用,方式:特点:,“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自给自足。,学以致用,材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和特点?,四、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公有制(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时期:,井田制,含义:,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实行奴隶集体劳动。,内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劳动者
8、的份田,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四、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公有制(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时期:,井田制,含义:,性质:,内容:,瓦解:,春秋时期,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各国税制改革,原因:,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公田”抛荒;“私田”私有化。,表现:,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直接原因:春秋时各国的税制改革,B、鲁国“初税亩”,A、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实际上承认了私田合法化,促进土地制度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战国时,各国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表现:, 大量公田被抛荒, 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9、,井田制瓦解,时间:,瓦解春秋时期,废除战国,原因:,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井田制 (经济制度),分封制 (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3.封建社会:,(1)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2)土地私有制:, 正式确立:,商鞅变法, 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最主要形式),四、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公有制(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时期:,井田制,学以致用, 地主私有土地,“公田”转变为私田,来源:,军功,土地兼并,国家税收减少.,土地兼并的影响:,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阶
10、级矛盾激化,引起农民起义.,使租佃关系出现并日趋普遍化.,根本原因:,社会矛盾激化,引发政局动荡危及王朝统治.,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限田”,政府应对土地兼并:,北魏、隋唐“均田制”,宋初“不抑兼并”、明清土地买卖.,特点四:,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的土地所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学以致用,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 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田赋,地租,土地兼并,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五、古代的土地经营,1.自耕农经营:,2.租佃经营:,原因:,土地出租、契
11、约纳租,发展历程:,土地兼并,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趋势:,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选择雇主有一定发言权),影响:,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与市场发生一定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周贵族土地所有制,多种土地私有制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税制改革,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均田制,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抑制,六、经济重心南移(近几年非高考内容),1.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
12、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以关中为主,后来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2.南移原因:,中原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本身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两晋时期(八王之乱后),三次人口南迁:,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3.南移过程:,三国(初步开发),中唐(开始南迁),南宋(完成),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水利工程的兴修和水患的治理; 农作物的栽培、推广、引进和种植区域的扩大; 荒地的开垦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社会人口的增殖; 农业生产
13、的商品化和区域化;,【提升认识】,1、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 (表现), 生产力因素:, 政治因素:,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社会政治环境 的影响、统治者的重视、以及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等。,【提升认识】,2、通过学习,你认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 农业劳动力的迁移、 劳动对象的扩大等。, 农业交流程度:,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 科技因素:,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在中国古代,农事又 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
14、多重大成就。,此外,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前代基础、自然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3、古代破坏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在封建社会,农民与土地的结合极其不稳定,关系脆弱,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社会动荡,人地矛盾紧张,“黄宗羲定律”:历史上每进行一次改革,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一层;历史上每进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由于封建生产关系以及剥削制度的存在,在历代王朝里农民的赋役负担并没有真正得到减轻,反而较前代更加沉重。,【提升认识】, 土地兼并严重。, 战乱等社会不安定因素 。, 农民负担沉重。,-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
15、料,-农民流亡,农业凋敝。,-农民无积极性;农业不繁荣。,【延伸拓展】,1、古代农业的相关思想主张,(1)孟子的思想:,使农民有土地、有劳动时间,负担较轻, 从而使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统治稳固。, 历代轻役薄赋政策都与此相关,(2)农本思想:,汉景帝:“农业是天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雍正帝:“城里多一工作之人,农村就少一耕作之人,就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农本思想长期影响古代农业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发展,稳定自耕农队伍和社会秩序。,中国古代长期把农业看作“本业”,商业看作“末业”。,【延伸拓展】,2、古代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16、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地位:,(2)原因:,无农不稳,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之兴衰。 是国家富强、 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农业是基础,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像的。,时事背景:据新华社报道,胡锦涛主席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胡锦涛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我国土地无法实现集中规模化经营,造成农民收入较低,目前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
17、以及家庭承包制使得农民不能自由转让或出租土地,因此无法斩断与土地的联系,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因此,在 物权法的保护下,让农民能够进行有偿土地转让,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城乡统筹发展。” 知识链接: 农耕经济的发展及与之适应的赋税制度的调整,都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何谓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 重要性: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不解决好“三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就无法实现现代化,甚至无法实现社会稳定。, 现实中的”三农问题”,连线现实,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势在
18、必行,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怎样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农业问题:,目前突出表现在:,主要是农业产业化问题。,目前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 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在:,主要是减负、增收和素质问题。,要进行税费改革理顺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焦点,解决这个问题特别要加强农村富余
19、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重视解决农民流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的土地所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1、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课堂训练,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解析】图片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耕技术的进步。,2、(2009广东高考)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 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20、,A,【解析】古代社会,政府特别重视对户籍的管理,因为国家控制的户籍越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越多,国家将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当然是要求民众纳税。,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C,【解析】提取信息:“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土地、家庭对农民的重要性,符合小农经济的特点。,4、(2009宁夏、辽宁高考)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C,【解析
21、】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5、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 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B,【解析】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初税亩”从法律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使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6、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
22、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 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巩固专制王权的需要 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实现儒家仁政的社会理想A. B. C. D.,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容易破产,它需要政策对其予以保护。小农是封建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发展农业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因此“重农抑商”政策是巩固专制王权的需要。“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统治者的根本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不可能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故、不正确。,7、(2009年宁夏卷)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 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
23、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所以选C。,8、(2009年汕头模拟)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徭役”。唐贞观初年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明朝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以上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 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者 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24、提取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历朝统治者鼓励生育、早婚,主要目的是增加农业劳动力,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选项B正确。,B,9、(2009年海安模拟) 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 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 东汉绘画技术高超 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A B C D,B,【解析】根据所学内容,“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的标志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说法错误,排除。东汉的这种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的表现,正确。,10、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
25、铜鼎(下图),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B,【解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齐国实行“相地而催征”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农业税”,故选项B正确。,11、(2009年嘉兴质检) 每年端午节,我国各地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粽子的起源,搜集到以下史料并得出相关结论。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A、浙江嘉兴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稻粒遗存,证明当时粽子可能出现B、李时珍认为粽子起源于西晋,因为他是一位科学家,其观点可信 C、江西宋代墓葬中发现了最早的粽子实物,说明粽子最晚出现在宋代D、民间传说粽子
26、起源于纪念屈原投江,这一传说由来已久,说法可信,C,【解析】最具说服力的,应该是实物资料。其它诸如推测、名人的说法、传说等只能是一个凭据而已。,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成长 江南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 B C D,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是宋朝以后的特点,与题干“农业发展特点”的要求不符,故排除含的选项,正确答案为B。,13、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状况,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人地矛盾日渐突出 B.人
27、口总量增加迅猛 C.土地兼并相当严重 D.人均耕地越来越少,C,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清代乾隆年间,尽管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大体稳定,但中国农民平均占有的土地数量却越来越少,这与清代人口大量增加密切相关,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材料不能体现土地兼并问题,故选C,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
28、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新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进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 论贵粟疏,14、(2009年潍坊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扶持小农经济的政策?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9、? (3)材料三表明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封建社会农民要对国家承担哪些负担?,(1)突出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原因:,参考答案:,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 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 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但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3)情况:,农民要承担繁重的国家赋税、徭役; 倍受水旱之灾; 遭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常陷入绝境以至卖田宅卖子孙。,负担:,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
30、。,材料二 ,15(2010年泰安一调)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 的生产实践中,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材料:,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一 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
3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农本思想;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生产工具的创新改革;水利工程的修建;生产经验的积累。 (答出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 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本较高。 根源: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第2讲: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点梳理:,一、手工业成就(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1.冶金业:
32、,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时期春秋末期,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铁器时代:,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发明了“灌钢法”,燃料:,煤:汉代,北宋普及,焦炭:南宋末年,明朝广泛使用,2.纺织业:,丝织业:,上古时代:人们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汉朝:丝绸之路,丝绸远销欧洲,唐朝:缂丝技术,棉纺业:,宋末元初:内地种植棉花,元朝:黄道婆,明后期:成为主要衣料,(革新棉纺技术、脚踏三锭纺纱车),一、手工业成就(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3.陶瓷业:,制陶业:,新石器时代,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制瓷业:,唐朝: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朝:彩瓷时代,
33、青花瓷、釉里红,明朝:五彩瓷、斗彩,清朝:珐琅彩、粉彩,一、手工业成就(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 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春秋,发明了冶炼生铁、钢铁-冶铁史奇迹,汉:开始使用,并用来冶铁,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年:开始用来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纺织业的发展,纺织业,丝纺织业,棉纺织业,中国地位:,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已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丝织技艺进步、品种丰富、花色图案精美,丝绸外销:“丝国”,西汉,唐宋,缂丝技艺,宋末元初以来,棉花由边疆地区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结果,元明时:,松江成为全国
34、的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棉布成为百姓主要衣料,明代后期:,发展历程, 制瓷业的发展,地位,发展历程,出口概况,东汉晚期,北朝,隋唐,唐代,宋代,元代,清代,开始时间,影响,传入世界,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烧出成熟的青瓷,烧出白瓷(制瓷技术重大突破),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用品,“瓷都”景德镇;出现地方瓷窑体系。,烧成青花彩-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期,创造了粉彩,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的象征,17世纪,风靡欧洲,18世纪,遍销全世界,东汉青釉四系瓷罐,东晋盘口壶,南北朝 白瓷,唐代邢 窑白瓷,南朝 凤首龙尾壶,隋朝铅釉 凤纹月瓶,
35、宋代的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万历青花龙组缠枝团寿纹盖罐,估价:RMB500000一800000 成交价:RMB550000,元青花竹石纹罐,明宣德青花瓷器,明清时期出现的珐琅彩,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清代粉彩瓷,胭脂红珐琅彩鼻烟壶,二、手工业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 管理方式:,个体农户的副业。, 生产目的:,自己消费和赋税、少部分流入市场 。, 评价:,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的发育。,2.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 特点:,A.由官府统一管理,B.规模大、资金雄厚、分工细,C.产品由政府制定调拨,不入市场,D.强制服役,工匠世袭(征役制),唐宋以后出现雇募
36、制, 评价:,A.为细密分工创造了条件,B.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C.缺乏竞争,弊端多;强制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二、手工业经营方式,凭借国家的权力, 征调优秀工匠, 使用上等原料, 生产不计成本。,3.专业的私营手工业:, 产生发展:,春秋战国, 特点:,由家庭副业和小作坊发展而来,规模不断扩大,以满足市场需要为主,孕育出雇佣关系, 作用:,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步。,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二、手工业经营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方式,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武器军用品、皇
37、室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与农业相结合,稳定了小农经济; 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管理严格,细密分工,有利于技艺的提高; 但产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兴起,成为手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成分; 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三、古代手工业的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部门逐渐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 ,生产规模不
38、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私营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手工业格局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国外,影响深远。,1. 从发展历程看:,2. 从经营方式看:,3. 从地域格局看:,4. 从成就来看:, 古代手工业发展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丰富物质保障 政府重视和扶植政策保证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直接动力 历代经验累积与技术的创新技术基础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辛劳智慧,1、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
39、国掠夺来的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C,解析:晋代时美国还未成立,故A不可能;上述藏品有可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故B错误;题干中材料体现不出D;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说明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课堂训练,2、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D,解析:由题中材料“工商食官”可知西周将商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由此可知西周时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D项正确。
40、A项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是在春秋战国以后,C项在唐代以前是私营手工业的主要形式,3、(2009广东高考)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C,解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4、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
41、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A,解析: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5、(2009海南高考)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D,解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6、唐诗“如何织纨素,自
42、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丝织业规模扩大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官府垄断丝织业,解析: 该诗的大意是:自己织得很辛苦,可是却穿得很不好,上层阶级奢侈腐化,穿一次可能就不要了。这反映了当时手工业者的地位低下和生活的艰辛,和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A,7、“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手工工
43、场的生产状况 制瓷技术的进步 A B C D,D,解析: 抓住关键词“木质船”“宋代瓷器”等信息,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含的选项。,8、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青花和釉里红。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元代,解析: 青花和釉里红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元代,故此墓葬应不早于元代。,D,9、某剧组计划重拍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作为剧组顾问,你认为下列哪一镜头是不应该出现的( )A一中年男子在作坊内用煤冶铁B梁山好汉端着青花瓷碗喝玉米粥C集市上叫卖手工业品的声音不绝于耳D东京城内夜市十分热闹,解析:水浒传描写的是宋代的事情,而青花瓷出现于元
44、代,故在镜头里不能出现。,B,10、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解析: 直到清代才创制出粉彩和珐琅彩,故D正确。,D,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知识点梳理:,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的物物交换,2.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3.周朝:,“工商食官”制度,4.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大都会,黄金、
45、白银开始作为货币,5.秦汉:,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汉朝“丝绸之路”,6.隋唐:,南北商贸迅速发展,海陆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7.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纸,集镇、夜市兴盛,8.元朝:,海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港口(明州、泉州、广州),纸币广泛流通,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运河的开凿,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9.明清:,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普遍流通,货币经济占主导,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大量进入市场,区域性大商帮出现(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周秦迄唐代:2、宋: 3、明清:,二、古代城市的演变, 城市的繁荣:,(1)商
46、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2)坊市分开; (3)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1)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2)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1)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2)手工业技术发达。,二、古代城市的演变,市坊的界线被打破,市坊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唐朝整齐划一的市坊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港口城市和中小市镇,以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功能为主,不再直接监督,直接控制 和监督, 城市的发展,唐代长安,北宋东京,1、汉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敦煌、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
47、2、唐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3、明清工商业城市的兴起:,松江、佛山、景德镇、汉口、盛泽镇, 经济城市的兴起:,工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经济中心,商业贸易繁荣;多位于江南,人口密集.,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兴盛起来。,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港口城市迅速繁荣起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城镇的兴起,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是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的重要表现。,从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看,归纳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因素?,农业、手工业的繁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政策开明;,交通便利;,货币统一,产生,兴 起,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空前繁荣,继续发展,商周朝,春秋战国,秦 汉,隋 唐,宋元,明清,兴起,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空前繁荣,进一步繁荣,商业发展,货币,商人,市场,商品, 如果你来研究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应用哪些关键词来表述商业的发展?,(生产、政策),材料一 西周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商人由政府供给衣食,为政府服务. 材料二 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越王勾践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