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总分 150 分,时量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相反,人们对那些一字千金的精简短章更为推崇。正如刘勰所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 ” 又云: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2、 ”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那么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这两句诗各用五个字营造了三个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只把六个意象连缀
3、成句,除此之外不着一字。这样的写法真是干净利索,从意象营造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意象的密度很高。它们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极其生动、丰满的早行图景:鸡鸣声声,乡村旅店的茅檐上方斜挂着一钩残月;一条板桥上积满浓霜,上面印着行人的足迹。句中虽无一字直接抒情,然而早行的苦辛、心境的寂寞皆渗透在那些物象之中,读来令人恻然心动。如果不是意象如此密集,恐怕难以在寥寥十个字中安置如此丰富的内涵。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
4、不遇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 、飞泉 、 树 、 松 、 桃 、 竹语皆犯重。 ”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 2 -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
5、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诗篇的情形则与诗句大不相同。一首好诗,不但应该“状难写之景,如见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而且应有完整的意境和流畅的意脉。那么,对于诗篇来说,什么样的意象密度才恰到好处呢?宋人范温的一段话颇有启迪意义,他说:“诗贵工拙相半,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 ”范温所说的“工”与“拙”指
6、诗歌艺术的精丽与朴拙,意即一首诗既应有精丽细密的部分,也要有相对朴拙粗放的部分,才能张弛有节,并突出重点。一首诗中的意象密度也是如此,整首诗的意象最好是“疏密相半” ,也即有疏有密,疏密相济,才能恰到好处。事实上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他们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 (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
7、减,乃知其密。 ”刘勰强调语言要简洁,指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 B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需要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 C诗 句 或 诗 篇 包 含 的 意 象 越 密 集 , 所 承 载 的 意 蕴 越 丰 富 , 更 能 达 到 言 简 意 丰 的 效 果 。 D唐代的优秀诗人对意象的密度相当留意,把作品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 “意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
8、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B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密度过大是诗的一种缺点。C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写景意象过于密集而招致了一些非议。 D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基本上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诗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 B如果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就可以
9、根据自己的情感的需要来选择意象,表达意蕴,对遣词造句也就可以放松要求。 C名句篇幅有限,意象密度太低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加大意象密度无疑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 D整首诗的意象要“疏密相济” ,恰到好处,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
10、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那 年 , 家 里 遭 了 大 灾 , 爷 爷 架 起 几 口 大 锅 开 始 染 布 。 开 业 那 天 , 镇 子 里 所 有 人 都 听 到 爷 爷一 边 敲 锣 一 边 喊 话 , 开 张 头 半 个 月 染 布 不 收 钱 , 染 坏 了 一 赔 二 。 爷 爷 没 钱 请 帮 工 , 自 己 把 麻 绳往 肚 子 上 一 勒 , 一 把 黄 豆 往 嘴 巴 里 一 塞 , 一 边 香 甜 地 嚼 着 ,
11、 一 边 搅 动 大 染 锅 。 当 爷 爷 嚼 完 三 四把 黄 豆 时 , 青 布 便 染 成 了 。 青 色 衬 着 爷 爷 额 头 的 汗 珠 , 沉 稳 得 像 傍 晚 袭 来 的 夜 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
12、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 4 -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
13、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 终 前 的 那 个 晚 上 , 爷 爷 示 意 我 到 他 跟 前 。 他 手 中 攥 着 一 个 小 布 袋 , 打 开 来 , 是 些 黄 豆 。昏 暗 的 灯 光 下 , 豆 子 炒 得 金 灿 灿 的 。 爷 爷 说 , 这 辈 子 只 剩 下 这 点 黄 豆 了 。 他 的 声 音 很 轻 , 连 他旁 边 油 灯 的 火 苗 都 没 有 动 一 下 。 他 颤 巍 巍 地 拈 出 一 颗 豆 子 , 习 惯 性 地 放 入 口 中 , 又 想 嚼
14、它 。 不知 是 黄 豆 太 硬 还 是 爷 爷 老 了 , 牙 口 不 行 , 他 没 嚼 动 , 又 把 豆 子 放 入 袋 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
15、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 。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6、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 “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5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5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这一行为反映了爷
17、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5 分)6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 分)(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他六岁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 ,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点读了年编体通史通鉴辑览 ,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还跟母亲学习了说文解字 。他就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先生十一岁,已开始读报,关心时事。1898 年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他读
18、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文章、著作,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他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或抄录或点读,极其认真,且阅读速度惊人,能日读十四卷,每读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十六七岁间,其父按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要他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以便在做学问之初,可知整个学问的概况及分类,知道天下学问有哪几种,每种源流派别如何,对学术史作一鸟瞰。他读得很认真,花了两年多时间,将经、史、子三部全部读完,只是集部读了一半。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 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
19、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1904 年,他在邑人创设的“读书阅报社”听了元史专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影响,开始研读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问题的研究。那年他二十三岁,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 6 -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1925 年“五卅”惨案之后,上海圣约翰大学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致哀,以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美籍校长卜芳济竞蛮横地将当时的国旗拉下,踩在地上。于是全校师生愤而离校,
20、并谋创光华大学。张寿镛先生任校长,知名学者如钱基博、胡适等激于爱国热忱,纷纷执教光华。当时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先生,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从此,几与光华终生相伴。他进光华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他的课极富魅力,很多受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以刚劲挺拔的书法板书一二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先生虽自称是个专门读书的人,但他历来反对死读
21、书。他认为读书不能脱离实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 11 月 29 日常州沦陷。当时他对女儿说:“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复乃戴帽” 。1945 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光华大学复校,翌年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顶六合帽戴上,扬眉吐气,昂然归故乡。 (摘编自陈吉龙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传 )相关链接:(1)吕 思 勉 (1884-1957), 与 陈 寅 恪 、 陈 垣 、 钱 穆 并 称 为 近 代 史 学 四 大 家 。 他 学 识 渊
22、 博 ,具 有 深 厚 的 国 学 根 底 , 同 时 又 极 富 获 取 新 知 的 热 情 。 治 学 领 域 广 泛 , 在 中 国 通 史 与 多 项 专 史 的研 究 上 都 有 建 树 , 并 撰 写 了 大 量 教 学 用 书 和 通 俗 读 物 , 同 时 关 注 国 事 , 心 系 民 生 。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2)先 生 不 喜 走 访 知 名 人 士 , 自 述 见 名 人 辄 自 远 , 不 涉 无 谓 的 社 会 交 际 。 没 有 学 历 学 位 ,无 党 无 派 , 遵 从 父 训 , 一 生 唯 好 教 书 授 业 , 小 学 、 中 学 、 大
23、 专 、 大 学 都 教 过 。 1926 年 进 入 光 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前后凡 30 余年。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吕思勉父亲依照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指导吕思勉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以便他在做学问之初对整个学问概况及分类有了解。B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一岁开始读报,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下进行的。C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对中国通史和多项专史以及文字学都颇有研究,他在光华大学曾开通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
24、门课程。D吕思勉关注国事,爱国忧民,光华大学初创之际,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他毅然决定- 7 -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吕思勉十几岁时就结识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阅读他们的文章、著作,受他们的思想影响,把他们奉为心目中的楷模。B吕思勉读书认真且速度惊人,每读一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奠定了他成为史学家的坚实基础。C吕思勉学识渊博,国学根底深厚,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设十余门课程,他讲课引经据典,深受学生喜爱。D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身
25、居沦陷区常州的吕思勉,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发誓光复后才戴帽子。E吕思勉不喜结交知名人士,更不涉足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学生都教过。9作 为 一 位 优 秀 的 史 学 家 , 吕 思 勉 先 生 治 学 成 功 的 要 素 有 哪 些 ? 请 结 合 材 料 简 要 分 析 。(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
26、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
27、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8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
28、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秦王方还柱走 还:环绕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借助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卒
29、惶急无以击轲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12从这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 镇 定 从 容 , 秦 武 阳 在 秦 廷 露 出 恐 惧 神 色 , 引 起 秦 国 君 臣 疑 心 , 所 幸 荆 轲 机 智 化 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轲既取图奉之,
30、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5 分)(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西江月【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 9 -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
31、草” ,写词人行至蕲水,等不及卸下马鞯,即 欲眠于芳草。既描绘出月下芳草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 “可惜一溪风月” ,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 “溪”作了量词,巧妙地将风、月 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 C “莫教踏碎琼瑶” ,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 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写词人以马鞍作枕,斜卧绿杨桥,尽情 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温情;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15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32、 小题,7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 ”。(3) 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 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
33、莫及了。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 10 -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变暖使日本建筑物、农作物等受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最多可达 8.7 万亿日元以上。B “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
34、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C政府把“治污”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环保“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D马伟明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不仅成功研制航空母舰电磁弹射技术,而且攻克了更高难的电磁拦阻技术难关。19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一根或起或伏、或明或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 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 ;铺叙一岁 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因为是“大
35、我” , 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 有阴柔。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 七月为平 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 。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 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 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A B C 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很有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疾病, 。一般来说,疾病只要在早期发现, 。但有些民众也许会认为, 。其实,过度体检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做一次胸部 CT,辐射剂量相
36、当于拍 100 张 X 光片。 21春晖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一则邀请函,其中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 分)- 11 -邀 请 函本 校 第 七 届 艺 术 节 将 于 2017 年 12 月 25 日 至 12 月 28 日 隆 重 开 幕 。 我 们 向 本 市 教 育 系 统的 各 位 领 导 和 教 师 们 , 以 及 一 贯 鼎 力 支 持 我 们 工 作 的 社 会 各 界 人 士 发 出 诚 挚 邀 请 。艺术节期间,您会看到师生们优美的舞蹈,聆听师生们精彩的演唱。我们也希望您能粉墨登场,一展才艺,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美芹之献。春晖中学2017 年
37、 12 月 15 日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 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 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 800 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二一八年秋季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 一 语 文 参 考 答 案1C 原文“假
38、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那么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2B 说法过于绝对。3B 参见文章第一段,可得出作者观点,不论篇幅是否有限,都不应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4答 E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D 不给分。B 项,那句话主要说明“父亲”的恶习肆意形成背离了“爷爷”的愿望;C 项, “情节跌宕起伏”错误,本文情节发展自然,水到渠成;D 项, “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错误,主要是“爷爷”要偷学染布手艺。5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
39、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没有把- 12 -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 1 分,每点分析 2 分。意思答对即可)6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7B(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 )8CE (A 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B 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
40、 D 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9 (1)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2)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3)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 (4)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5)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4 分,每点 1 分,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没有分析,酌情扣分。回答“做学问灵活,不死读书”
41、亦可酌情给分。 )10C(假借:宽容,原谅。 )11D(A 项,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 项,介词,按照/连词,用来;C 项,连词,于是/介词,凭借;D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 )12A(“屈于权势”分析不当。 )13 (1)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2)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第(1)句关键词:“既” “奉” “发” 。第(2)句关键词:“逐” “卒” 。 )14D( “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 )15叠词, “弥弥”写水之盛, “隐隐”写云之
42、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借景抒情,通过写明月朗照下的美景,营造出清丽的意境,让诗人忘却了世俗荣辱得失,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层层涌起,广袤的天空云层若有若无,侧面烘- 13 -托月光朗照,月色皎洁。(另:回答俯仰结合或远近结合,对偶亦可。每回答一种手法 2 分,答对 3 点即可)16 (1)万类霜天竞自由(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7A【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
43、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 A】 18C【A 项, “据” “表明”去其一;“可达” “以上”矛盾。B 项,杂糅。 “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 ,可改为“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展开” ,或“以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 。D 项,搭配不当, “研制技术”不当。 】19 D(根据材料,第一处横线谈论的中心是思绪、旋律的线条,句中的“散漫开” “归拢来”可形容思绪特征;第二处横线需要一个转折句,句型符合,然而第三处横线只有与下一句构成内容与结构的对称,所以先后;最后一句以作结论进行总结、升华。 )20尽早进行治疗 治疗和控制的效果就都不错 体检项目越多越好/体检频率越高越好 (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将“开幕”改为“举行”删“各位”或“们”将“聆听”改为“听到”将“粉墨登场”改为“登台表演”将“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