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韩愈 (托物寓意),主 讲:钟 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能力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韩愈(768824)字 ,河阳人,唐代 家, 尤其著名,有“ ”的美誉,与 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为“ ”,是“ ”之首。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 里。,作者简介,退之,文学,散文,文起八代之衰,柳宗元,韩 柳,唐宋八大家,昌黎先生集,唐宋
2、散文八大家唐朝“韩柳”:韩愈、柳宗元宋朝“三苏”: 苏洵、苏辙、苏轼以及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口诀:唐“韩柳”宋“三苏”和王曾欧,他早先,即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相近,常采用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的手法。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捕蛇者说等。“马说”即谈马,论马。,抢答题,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祗 骈 槽枥 策 B、 食马者
3、h 一食或尽粟一石 s s C、 才美不见 j i 其真无马邪 x i ,x i ,A,第一阶段:朗读大比拼,朗读指导:一篇文章要读出感情,需要注意:语句停顿适当, 语速疾缓的适中, 语调高低的讲究。(本文是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所以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
4、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第二阶段:冲向预习狩猎场,实词:千里马伯乐辱骈称虚词:而故 虽于 之 以,这些实词和虚词怎样理解?,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日行千里的马,擅长相马之人,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两马并驾,著称,出名,表转折,但是,因此,在,结构助词,的,凭借,即使,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实词:1
5、、一食 5、见 2、食马者 6、常 3、是 7、等 4、才 虚词:1、或 2、其 3、安,吃一顿,通“饲”,喂,这种,作代词,才能,“见”通“现”,普通的,等同,一样,怎么,有时,代“千里马”,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实词策之执策道尽材鸣通执临知,用鞭子打,马鞭子,方法,竭尽,通“才”,才能,鸣叫,通晓,拿着,面对,识别,了解,虚词,策之以 鸣之邪,作代词,代千里马,按照,助词,无意义,通“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吗”,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 :,1.见通“现”,含义是 显现,表现 2.食通“饲”,含
6、义是 喂 3.材通“才”,含义是 才能 4.邪通“耶”,含义是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5.祗通“只”,含义是 只是,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虽,食,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曰 ( ),策,以,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 ( )食不饱 ( ),不以千里称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即使,虽然,鞭打,鞭子,顿,喂养,吃,用,按照,抢答题,重点句子的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因此,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
7、间,不以千里马著称。,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抢答题,自读课文,质疑讨论。,第三阶段:我争论,我快乐!,比赛三种形式:1、男生提出问题女生回答;2、女生提出问题男生回答;3、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选择性回答。,上行动吧!自由抢答题:,保守题型:(用原文回答)1、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是怎样的? 2、“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对马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4、哪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开放题型:1、千里马是客
8、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 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3、千里马比喻什么?伯乐比喻什么?食马者比喻什么? 4、课文中说千里马被埋没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小结:本文托物寓意,通篇说马而实际喻人,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同情,揭露了统治者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请欣赏:小品-招聘,设想:假如你将来也遭遇到怀才的情况,那么你会认同以下哪一种情况呢?,1、 毛遂自荐,锥在囊中,脱颖而出 2、 苏秦,悬梁刺股,发奋再学 3、 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4、 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 5、 诸葛亮,三
9、顾茅庐方出山 6、 姜子牙,垂钓等待,80岁遇文王,韩愈以良马谓英雄,写自己知遇之难,是因为它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长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和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总,结,谢谢您,再见!,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下课!,板书设计:,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上行动吧!自由
10、抢答题:,保守题型:(用原文回答)1、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是怎样的? 2、“食马者”是怎样对待马的?对马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4、哪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开放题型:1、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说“世 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3、千里马比喻什么?伯乐比喻什么?食马者比喻什么? 4、课文中说千里马被埋没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11、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主旨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是一般的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因此,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性的作用。,2、作者之所以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为作者韩愈长期不得志,屡
12、遭贬谪,而且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端。(他25岁中进士后,“欲为圣明除弊事”但是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3、”“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昧、浅薄、无知的统治者。,4、封建社会埋没了不知多少人才,辛弃疾只能“醉里挑灯看剑”空有满腔爱国热情只能与剑说。柳宗元同情百姓,也只能写捕蛇者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李白、苏轼、王维许多的人才,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事,无奈社会黑暗,多次被贬,结局凄惨。所以作者才写了这篇文章来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与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