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4329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常见的几种新闻采访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采访方式,各种不同的采访手段,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直面采访,直面采访,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往往是记者直接一口头 提问的形式向采访对象了解情况以获得新闻素材。,记者采访幸福老人韩秋月,特点: 记者通过口头提问,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 是记者职业生涯中的基本功。,应有的几个内涵,一、身份与语境的平等 二、面对面,如病友间的探问 三、灵活应变,交谈中要把握主动性以及调动采访对象的能力 四、有效地控制能力,杨武从小学起与这个联防队员是同学,以他的说法,“从小受到欺侮“。小时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总是欺侮他?他

2、是否反抗过?结果如何?每次发生后,他是否求助?如果没有,他是怎么考虑的?如果求助了,老师或者家人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有人干预后,对方又如何对他?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少次?造成他后来每次是如何面对对方的?打工时,他说对方总是找他喝酒,不喝就要打他,怎么打?多少次?他是否反抗过?结果如何?是否找过同乡干预?结果如何?他是否报过警?结果如何?对方的联防队员身份对他来说有何影响?为什么是这个人在这个事件中作出这样的选择?当中因果,我们了解多少?“你太懦弱”,一个记者登载在报纸上的直接判断,象刺一样扎在人心里。,把握和实行三个原则:,1、平等2、因人而异3、主动权,1、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采访方式上)

3、跟不同人打交道要有不同方式,有人前戏很长,有人单刀直入,要在第一时间判断对方的各种情况。采访前对对方仔细了解(星座、出身、习惯等等) 2、见到总统,你就是总统;见到乞丐,你就是乞丐(姿态上)要树立自信,有一种平等意识,不苛求别人,不要求别人,不要指望别人帮你,也不要掺杂利益动机;找到一个让自己不紧张的办法,一个意念解脱自己,不要因为对方紧张。,美国已故的报刊评论员利布林有一次去访问一位著名的赛马骑师。此人一向不愿同记者交谈。许多记者都认为,让这位骑师开口,比让哑巴说话还难。但是利布林却让这位骑师滔滔不绝地同他谈了一个小时,而这位记者在谈话间只插了十几个字。,见到骑师,利布林劈头提出的一个问题是

4、:“您赛马时左蹬皮带比右瞪皮带多放几个眼?”骑师一听这个问题很内行,就兴高采烈地从马镫谈起他的驭马术。最后还对利布林说,“我看得出来,你同骑师们一定混得很熟。”,其实,这位记者并不精通骑术,对骑师这一行也很少打交道。他只是在采访前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请教了一些行家,知道赛马的骑手在跑马场风驰电掣般策马飞奔时,为了克服在圆形跑道上产生的离心力,两个脚蹬的皮带不能一样长,必须使左蹬皮带比右蹬皮带长一些,以便使身体重心稍稍内侧。对于这个细节,一般人不注意,而行家必定了解。,3、遇到采访对象厌倦采访,甚至谢绝访问时,应该善于采用心理沟通的方法开通采访的渠道。寻找共同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话题,以便吸引采访对

5、象的注意 。,柴静http:/ 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追求的是细致的观察、具体的描写。读者读了这种新闻作品,有一种入其境、见其人的感觉。,记者掌握采访的两大技巧:提问、观察人身上最敏感的器官就是眼睛,18般武器,眼睛是最锐利的武器。- 新华社前社长穆青,视觉采访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写视觉新闻,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说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在视觉采访中,眼睛是记者采访的重要器官,记者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世界,区

6、分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既慧眼识宝。总结来说,就是记者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观察,是指记者不通过采访对象,直接用心去观看和体察事实。观察力,是记者用大脑调动眼、耳、鼻手等身体器官,对采访对象进行直接观察的活动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获取非语言行为的资料。,非语言材料的作用:1)、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2)、直接代替语言行为3)、表达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情感,观察能通过再现场面和情景,使新闻充分视觉化:人口爆炸中的上海(题)6月半,交通高峰时期。在争先恐后拥上黄埔江渡轮时,数十人被挤倒、践踏,甩在后面。超载得十分危险的渡轮吱吱呀呀地离开码头。当他们抵达彼岸时,又开始等候,这一回是等公共汽车。

7、待他们拼命挤进只有立足之地的人群时,车子已经开动,车门不住地向吊在外边的胳膊和腿猛撞。这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最拥挤的城市就这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这里所引用的是英国记者的一篇视觉新闻的导语,它来自于记者敏锐的观察与细心的体味。,郑州一辆装有16个孩子的松花江面包车 充当了一家幼儿园的校车,从细处观察,观察要注意细节,采访人物不忘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感性细节、故事;采访事件不忘观察现场细节、现场气氛、人物表情、群众反映等等。如果是经济报道,数字也可以说是细节,是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在采访中注重细节,从细节中“放大”新闻价值。,八旬老人“认养“五保户邻居 细心照料20年,其中一段细节描写乘车到镇上为阿

8、婆买咸鱼平时,黎才颜阿婆喜欢看本地电视节目,卢家香就会坐在电视机前陪着,边聊边看。卢家香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候黎才颜阿婆,扶阿婆起床,服侍阿婆穿衣穿鞋,然后打水给她洗脸。之后,卢家香扶着阿婆在院子里走几圈。这时,莫泽颜也把早餐做好了。黎才颜阿婆早餐最爱吃饼干,夹心的、奶油的、葱花的她都喜欢,而且还要喝茶。有时,阿婆食欲好,还会喝上一碗粥。阿婆每天三顿饭,卢家香常常变着花样做。卢家香告诉记者,阿婆想吃什么,他都会立即去买。前两天,阿婆吃午饭时,突然念叨着说想吃腌制的咸鱼。卢家香便乘车到10多公里远的中原镇墟上去买回来做给阿婆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院副院长李希光认为,记者赢得读者的信任来自

9、作品中细节的选择和运用。记者坐下来写作时,我们不是让读者去阅读你的故事,而是让读者观看记者的所见,让读者感受记者的感觉,闻到记者闻过的气味,品尝记者吃过的饭菜。要让记者笔下的细节唤醒埋藏在读者心底的记忆、故事和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 中国人的一天-重庆“棒棒军”,如何捕捉细节,首先,深入生活。 其次,细节,要靠记者全神贯注、绞尽脑汁地去细心捕捉。 再次,作为记者,要扩大材料收集范围,尽可能多地采访知情者,注意从被采访者仿佛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中,发现捕捉到关键的细节。 最后,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让被采访者没有拘束,消除紧张,这样,往往可以从“题外话”中获得报道

10、需要的“点睛”素材。,视觉采访的作用,(一)、获取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二)、可以抓取生动的场面,使新闻报道形象化 (三)、可以激发记者的写作热情,增强责任感,“桑美”台风报道一线采访手记,书面采访,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在以下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1.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并征得采访对象同意。一般是对方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官员、商界领袖、学术权威等2. 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3.记者在无法接近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11、4.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这是书面采访最大的一个优势。,三个环节要注意,(一)、表明身份,意图明确 (二)、根据需要,设计好问题 (三)、制定好答复期限以及答复方式,优势: 与电话采访相比,书面采访可以使对方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或为你准备必要的材料;答复也可以详一些,细一些,不仅可以作为报道依据,还可以作为资料保存。,书面采访的缺陷,1、不是每一次书面采访都有答复 2、不能和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能在思想上与采访对象进行直接的交锋 3、得到的信息不如直面采访和视觉采访那么直观,无法正确判断采访对象的真实意图4、无法追问、重复、强调,采访对象就可

12、能泛泛而谈、避重就轻,无法保证采访素材的有效性,体验式采访,即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也称亲历式采访。 一般意义讲,体验式采访是指显性的采访。,体验是采访的优点(P57)1、有助于记者尽快接近采访对象,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2、有助于记者在更好地理解采访对象;3、有助于记者更深入地了解事实本身;4、有助于记者把报道写得生动感人;5、有助于记者积累生活经验、工作经验;,体验式采访的缺点,1、记者体验时间有限,深入程度有限,从而影响报道的深度和力度。2、容易因亲身体验,受情感影响而有失新闻的客观与公正。,体验式采访分类,1、专

13、题式的 央视2006年7月3日到17日退出的大型专题节目千里走青藏,体验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来反映新式铁路修建所带来的益处。 2、往复式的 往往是对某个行业或某个单位所进行的一个长期的比较性的体验采访。 3、随机式的 无意中获得的体验采访机会 4、委派式的,体验采访的要求,1、选好体验点,树立正当的采访动机2、作充分的访前准备工作。3、把体验与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4、适时的调整体验时间。5、解决好“身入”和“心入”的关系。(把握好度) http:/ 参与程度高 事实周详 关注面广 隐瞒身份 隐藏目的 隐蔽手段,三、隐性采访的原则,(一)控制好隐性采访的频度(二)动机良好原则(三)

14、不良动机导致违法,(一)隐性采访中的公开场合 1、公开场合的概念 指用于公共活动的物理空间。 公共场合是指处在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时产生的场合。http:/ http:/ 3、隐性采访和公开采访的同一性目的,(二)隐性采访中的私人场合 1、私人场合的概念 指个人私人活动和私人交往的空间。 2、私人场合的隐性采访,五、 隐性采访中的事件 (一)对违法行为的隐性采访对违法行为进行隐性采访应强调一个条件,即这种违法行为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对合法行为的隐性采访以监督和满足公众知情权为目的,对涉及公众利益或公众兴趣的人或行业进行隐性的采访报道。 如乞丐生活状态、典

15、型事迹、正面人物等,六、隐性采访中的人物,1、隐性采访中的公众人物2、隐性采访中的文化名人3、隐性采访中的普通公民,七、 隐性采访的操作原则 (一)公开场合除法律禁止的拍照、摄像、录音外,还应该尊重公共场合的私人领域,保护公民隐私。对公共场合进行有限度的隐性采访注意事项:隐性采访必须用于公益目的。除了对非法行为进行隐性采访可以涉及当事人隐私外,一般事件中,当事人的隐私不应被触及。,(二)公众人物,公众人物亦称公共人物,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其以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性为构成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体现了公众人物的特性。 如知名

16、人士、明星等。,公众人物是公众对于自身权利的让度,作为人格权的主体,他与公众兴趣和社会热点及其相关。他在公众的关注视野下,他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报偿。例如他们获得的社会尊重就远远超过普通人。公众人物的地位、权力和影响使他具有较强的抗御侵害的能力,例如他们有较多的机会甚至可以直接利用媒介来消除不正确批评的影响 。所以,相对于隐私权来说,就应当被弱化。,但是并不是,公众人物就没有隐私。 在不关涉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兴趣的情况下,媒体应该尊重公众人物的隐私,这种情况下也会受到法律的保障的。对那些名人、明星之类的公众人物,媒体也不必过于苛求,因为他们的行为不会对社会公众的行为有多大的影响。,(三)、公共利益

17、关乎公共利益是隐性采访的最主要动机,新闻媒体报道新闻事件既涉及到公众的知情权也涉及到公众的利益。所以,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前提的隐性采访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八、隐性采访与隐私权保护 (一)隐私和隐私权 1、隐私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涉及公众利益以及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隐私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和残疾、婚恋经历、财产状况、私人日记、信函、生活习惯等。,2、隐私权隐私权,就是指公民享有的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二)新闻侵害隐私权,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他人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1、隐性采访对隐私权的侵害,非法披露 非

18、法侵扰 歪曲表述,2、侵害行为的构成要件,1)、作品已经发表 2)、对隐私权主体构成伤害 3)、有可指认的对象,3、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 知情权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知情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知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国家事务、政府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利。 社会信息知情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其所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权利。如公众对社会新闻、股市行情、商品质量的知情权。 个人信息知情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了解涉及本人的相关信息的权利。如公民有权了解

19、其亲生父母、出生时间等个人信息。 法人知情权 法定知情权(司法机关享有的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权利 ),4、知情权和隐私权平衡的原则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人格尊重原则 权利协调原则 公共人物隐私权限制原则,九、隐性采访注意的问题(P72),一、正确导向 二、遵守法律法规 记者暗访揭发官员:正义之举还是“钓鱼执法” 三、注意隐性采访中的角色 四、注意介入程度 记者扮嫖客揭开贵州习水性侵犯幼女案真相,(补充内容)行走在道德的边缘:暗访与偷拍(隐性采访)茶水发炎事件 http:/ 陈力丹 、张新宝类似于康德的道义论论者把道德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提高到了首要的地位,特别重视行为者的动机和责任,认为记者绝对不能使

20、用“茶水冒充尿液”手段进行新闻报道。民法学者张新宝说:“采用间谍式采访方式一般属于不正当竞争的采访手段”。陈力丹教授指出,“茶水发炎”事件,是一件再清楚不过的记者们违规采访的事件。一个好的选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审思正确;欲望正当。以“公众利益”的名义采用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手段本身,证明了目的的不真实。,但是这种道德纯洁主义也会遭遇现实挑战:如果舍此不能获得真相,那么如何维护公共利益?完全禁止上述采访形式,会不会导致报道刻板、僵化和脱离实际?,“目的论”者,强调行为带来的最终结果,在新闻领域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价值标准将决定如何评判这篇新闻报道。代表 众多网友和时评人士,如果按照功利主义来理

21、解上述采访,那么只要隐性采访能够带来最好的效果,这种行为就是正当的,在道义上是合理的。“最大可能的利益”是它的惟一原则。,隐性采访的边界在哪里?,诚如陈力丹所言,以“小恶对抗大恶”的行动逻辑是博得人们同情的认识根源。但是这不是源自传统的“好人打坏人活该”的观念,而是由于随着市场经济和法制的发展,功利主义在中国有了社会基础。但是目的论也会陷入窘境。如果任何情况下都按照功利主义逻辑,新闻工作者在隐性采访中很容易以“效果”之名行“非正义”之实。,案例分析,每周质量报告珍珠粉内幕(2010.9.19),电话采访,即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的最大优势

22、是快捷,美国称之为“快餐式采访”。,1.哪些情况下宜采用电话采访? (1) 联系采访(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5)咨询专家,释疑解惑(6)传闻颇多,澄清事实,2.具体方法 (1)要有一套查电话号码的本领。 (2)做好电话采访前的准备,拟出要提的问题。 (3) 通话后要自报身份,讲明采访意图。,(4) 要有礼貌。 (5)电话交谈时,不但要完整记下对方的谈话,还要尽可能记下对方谈话的语气,甚至感情色彩。 (6)核实。涉及人名、地名、数字、专有名词要核实。,网络采访,记者(包括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网络媒体的记者)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的新闻采访。 对于有些不

23、能、不宜于或无法进行现场采访的新闻事件,记者可以运用电子邮件、新闻组、QQ、MSN等方式进行实时的文字采访,通过语音信箱等方式进行实时的口头采访,还可以进行可视化的网络视频采访。,一、网络采访的特点 1、时效性强 2、成本更低。 3、全球可达。 4、背景资料查找方便。 5、采访记录自动保存。 6、可以实现“一对多”的采访。 7、真实性必须加以核实。,二、网络采访的方式 1、电子邮件采访。 2、网络即时通信工具采访(QQ、MSN) 3、论坛和聊天室采访 4、博客采访 5、微博采访,补充:微访谈,微访谈是微博运营商建立在网站微博基础上的开展访谈类产品。 与传统访谈不同的是,微访谈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

24、普通网友,并且由访谈嘉宾直接进行回答,真正做到了嘉宾与网友之间的零距离交流。,微访谈与传统访谈区别1.网民各型各色的原生态提问都会在里面呈现; 2.数万网民现场围观; 3.使得嘉宾和围观人群都有一种很刺激的“现场感”; 4.在这个过程中,普通网友通过提问成为记者; 5、可以与自己喜欢的明星进行对话;,访谈对象各类明星、政府官员、新闻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者、草根知名博主、饮食卫生保健等各领域能够引起公众兴趣、涉及公众利益的人物都可以作为访谈对象,被邀请为嘉宾。,意义通过微访谈网友更近距离接触自己的偶像,粉丝。 每个网友都是记者,使得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访谈中主持人对于话语秩序以及议题的控制。网民的智慧的无穷,大量网友的参与,使得访谈更有建设性以及更贴近网民 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新闻/广播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