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卷I答案,4、A 5、(1)顺从。他本知道向政府要十万块钱的征地费有些过分,但迫于儿子儿媳的强烈要求,不得不耐着性子日复一日地到政府门前等待并交涉。(2)知足。他认为一块很小的空地,留着也没多大用处,政府征用,给点是点,见好就收。(3)有梦。他渴望“像老张、老程这帮街坊一样,每天溜溜狗、舞舞剑”,和街坊们一起说说笑笑。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6、小说的标题改为“阳光下的梦”(1)富有诗意。能引发读者美好的联想和审美情趣,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2)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小说从头到尾多次写到“阳光”,乔工的活动一直在“阳光下”进行的。(3)拓展和升华了主题。“阳光下的梦”既指乔工对理想生
2、活的向往,又指乔工的儿子儿媳要求政府补偿十万元土地征用费的欲望。乔工因自身始终被儿子儿媳役使着,其梦难以成真;乔工的儿子儿媳因欲壑难填,其梦也很可能成为泡影。这无疑拓展和升华了主题。(每点2分),7、A 8、AE 9、(1)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在谐趣园遇见清华大学新生,亲切的询问;自己是建筑系主任,却卖关子问这些新生系主任是谁。(2)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耐心教导学生学建筑要做设计,要养成随时观察和关心各种人的习惯;引导学生怎样才玩得有意义。(每点2分),13、(1)只是鬼神窥看高明之人,世俗挑剔俊杰之才,斜眼看人、论人长短,哪里能够说得尽呢! (“瞰”“疵”“侧目”各1分,句意2分) (2)后
3、来当权者因为岭南土地荒僻遥远,于是就请求下旨授官给裴肃,让他做永平郡臣,(裴肃)到任后很得边民的拥护。 (“表”“荒遐”“民夷”各1分,句意2分),14、B E 15、本诗先是写全景:波光涟漪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进:映出松岛和莲花寺。(2分)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2分)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西湖晚归”画面,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2分),16、(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长烟落日孤城闭,20、 (1)语文的魅力在哪儿? (2)语文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场 (3)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读书期 (中学阶段要尽可能的多读书)21、 (2)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