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级主题班会二十年后的我理 想是个诱人的字眼。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行进的路程。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枪时没准星。不过,一个人的理想要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是崇高的。亲爱 的 同学 们 ,你们也一定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吧?那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 二十年后的我你的理想是什么?二十年 后的你又是什么样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_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热 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
2、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爱书吧,她是你力量的源泉!立足当下学会做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感恩 学会做人:就是要做一个品质好的人。一个具备好品质的人应该做事有原则,心术坦荡,教养得体,不做对自己品行不利的事。在学习生活中,不会为了考出好成绩而考试作弊,更不会只为学习而忽略了自身的品德修养的提高。世界上最恒久也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份不经意的美德。留住自己的美德,感动身边的人,就是做个好品质的成功人。学会做事:学会诚恳地做事,学会自信勇
3、敢地面对挫折。在与人共事时,诚信非常重要。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学会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不断地乐学会学,才能让自己充实起来,不像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表面看上去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的。我们追求的是内在的饱满,而不是表面上的虚华。我们不要总认为自己的知识够了,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就象一个杯子,如果一个杯子满了,没有空间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用的杯子了。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时间,因为人生从来是没有彩排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要为自己拟订一个 “ 成长成才计划” 。学生时代实际上就是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
4、关键过程,成长是基础也是起点,成人更侧重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丰富,成才则更侧重于知识理论与技能培养,成功是最高境界,也是终点。学会生活: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个性,甚至不同的习惯的人,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群体。正是这种交流与融合,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别人的帮助、鼓励和熏陶下成长。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环境,也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应该珍惜。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与人相处,善于与人沟通,同学们来自不同的镇、村,生活习惯多有不同,生活上、学习上要多相互理解和体谅,遇事要相互谦让,多做体谅别人的事,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会感恩:“
5、感恩 ” 是一种回报。回报母亲,因为她给了我们 生命 ;回报老师,因为他给了我们知识;回报自然,因为它给予我们生存的空间。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充满着感恩情怀,从而我们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承受,学会了付出,懂得了回报。所以每天我们都有一个好心情,幸福地过着每一天。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乐善好施,笑对朋友,笑对困难,笑对世界,笑对人生。感恩是一棵爱的种子,把它播种在心中,它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感恩是一种自重自爱的人生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智慧,是一大人性美德,更是学会 做人 ,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和仁爱可以化冰峰为春暖,化干戈为玉帝,化腐朽为神奇。感恩
6、是爱和善的基础。常怀感恩之心,至少可以让自己活得更美丽,更加充实。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节,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规则意识。(做游戏击鼓传花,鼓停花未传出者出个节目。) 关于规则意识的例子 例 1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 “ 我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他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有一次大家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顺手就把可乐瓶扔到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可是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小孩当时脸色都白了,告诉了他的母亲,好像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的罪恶似的。 例 2第一次到美国时,我将洗过的小外孙的小衣服晾晒到阳台上,女儿叫我收进来,晾在
7、家里。她说阳台晾晒衣服,影响小区的美观,房主会有意见,因为会影响客户对住宅小区的评价。我去年冬天第二次到美国,腌了一些咸肉,准备过冬时烧腌笃鲜和咸肉菜饭,又晾晒到阳台上,这一次我用鲜艳的装饰包装纸将咸肉裹起来,做成喇叭状,远看、近看都非常艺术。有一天刮大风,吹掉的包装纸落在楼下邻居家窗外,女儿赶紧下楼去收拾包装纸,她说不能将废纸掉在邻居家门前屋后。女儿的行为,使我想到,规则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因为女儿在国内时,并没有如此认真过。 例 3 1944年冬天,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极度的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异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导致许多
8、居民冻死,不得已之下,各地方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德国人先制定砍树规则: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劣质树木,找到了,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如果砍伐没有红圈的树,则要受到处罚。 那谁来执行处罚呢?当时德国的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名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几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是,直到战争结束,全国竟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的执行了规定。这就是德国人严谨的规则意识。用季羡林先生的话说就是德国人 “ 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 。 “ 政治洁癖 ”与德国文化、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德国社会以讲诚信为荣、视贪腐为耻,而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
9、对政治人物的道德审查更是严上加严,这也是德国经济屹立于不败之地的缘由吧 。例 4 有一个德国人守规则的经典故事:一群德国大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在德国科隆一条街上的相邻两个电话亭分别贴上 “ 男 ” 、 “女 ” 字样,然后躲在暗处观察,结果七八个德国男子在贴有 “ 男 ” 字的电话亭外排队,而贴有 “ 女 ” 字的电话亭却空着。例 5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 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 。人们只有在辛勤
10、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 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例 6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德国这个国家开始为垃圾分类的。纸张、塑料、生活垃圾、玻璃、废旧干电池等都分得很细。比如可乐瓶子,在超市的塑料压缩机里,回收以后可以获得0.25欧元,也就是人民币 2.5元。这是个不错的鼓励措施。每周一的清晨,垃圾回收站的人员会开着车到各自分管的区域进行垃圾回收。而每家每户也都在此时,会自觉地把所有的生活垃圾放在门外。垃圾回收站的工作人员有权检查这些住户进行的垃圾分类做得是否合格。比如:生活垃圾
11、里是否有可以回收的纸盒、塑料等制品,或者纸类回收品中是否掺杂了生活垃圾等等。如果垃圾分类不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准进行,那就意味着这个住户的垃圾分类不合格。遇此情况,首先,垃圾回收站的工作人员会予以警告,如若再这样他们有权拒绝将垃圾带走并且勒令住户自己把垃圾整理好再来回收。说到这些,不得不提一下日本。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据说,日本人把垃圾分为 12个类别,并像德国人一样按照垃圾类别进行处理,我觉得中国真的应该学习和借鉴一下。现在,中国大街上的垃圾桶就写了可回收、不可回收,这实在不够细致。且不说德国人的缜密思维和日本人如何,仅就环境观念和垃圾处理方式,确实值得国人学习。如果让大家都行动起来
12、,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一定会更加美好。人们面前的德国是一个 “ 用规则看守的世界 ” :一方面是人人守法自律,不管是开车、走路,还是排队,每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十分清楚,并且不越雷池半步;另一方面是要求别人照章办事,当每个人在各行其道时,德国人并不管人家的闲事,但一旦有人破坏规则,他可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德国人认为 “ 既然有规定,就必须遵守,让规矩有意义 ”。德国人是规则的顺民。“ 三好 ” 是: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四不 ” 是:不吸烟、不进网吧、不看不健康影片、不信邪教“ 五做 ” 是:为社会做好事,为学校做好事,为父母做好事,为同学做好事,为他人做好事。一个怀揣梦想走在路上的人,只要坚持到底,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二十年后的我 有目标: 职业追求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有行动: 学习 读书 学会合作 学会生活 学会感恩 健康成长守规则: 规则意识有作为: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谢谢合作! 2017年 4月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