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837280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汉语音韵及其应用,参考书目,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63年版,1980年重印。 3、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人大出版社,2002年版 4、汉字古音手册(上古音)、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古音),音韵学常识,1、定义,音韵学,或称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属于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传统音韵学的三个研究方面,古音学 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上古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上古主要指先秦两汉时期。,今音学 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中古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中古主要指隋 唐时期。 等韵学 基本内容是通

2、过研究韵镜、 七音略等等韵书的声韵配合情况以了解古音的音韵地位。,二十世纪新兴部门“北音学”,北音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近代北方音的语音系统,近代指元 、明 、清时期。,3、音韵学的应用,分析汉字结构、探求同源词、破通假字、校勘古籍、进行音系比较、从事方言调查、根据古反切确定今音以及学习和创作古典诗词,甲组:氓(明阳)亡(明阳) 乙组:桃(定宵)兆(定宵),甲组:并(帮劲去)並(並迥上) 乙组:宕(定宕去)荡(定荡上) 丙组:频(并)膑(并) 丁组:庚(见阳)岗(见阳) 冬,齐人来归卫俘(滂幽)。左传冬,齐人来归卫宝(帮幽)。 公羊传 时乎时(之),不再来(之)! 淮阴侯列传水至清则无鱼(鱼)

3、,人至察则无徒(鱼)。 东方朔答客难,4、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1)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夏炘、朱骏声、章太炎、黄侃等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韵部的面貌; (2)钱大昕、章太炎、曾运干、黄侃等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声母的面貌; (3)孔广森发现了“阴阳对转”这一汉语语音发展的重要规律; (4)陈澧首次使用系联法研究出了广韵的声类和韵类;,(5)王力先生继清人之后确立了上古音的“微”部;罗常培、周祖谟先生全面揭示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韵部的特点 (6)瑞典学者高本汉即第一个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和方法系统构拟出了汉语中古音的声韵系统。,第一节 音韵

4、学的基本概念,一、有关声母的概念,(一)字母,传统音韵学有关声母的概念主要有声纽、母、声类、字母等几种。,1、声纽 或简称“纽”,即声母。,2、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古人制造反切,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个反切上字,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反切上字归纳成若干类,每一类就叫做一个声类。例如“多德得丁都当冬”这组切上字就叫一个声类,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叫“都”类,“都”类代表的声母是t清人陈澧在他的切韵考一书中将广韵的四百五十二个切上字归纳为四十类。,声类与声母,有时候一个声类代表的是一个声母;有时候两个声类代表的也是一个声母。例如“滂普匹譬”和“敷孚妃抚芳披峰丕拂”这两个声类代表的声母就是一个,即p

5、。,3、字母,简称“母”。古代没有像拼音字母这样的标音工具,对于声母的表示,人们采用的方法是选用汉字去代替,被选汉字就叫做“字母” 。,创制字母的人传说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他翻译佛经时受到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而对当时汉语的声母进行了归纳,同时选用三十个汉字记录了他归纳的结果,这就是最初的字母。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六个,于是就出现了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在音韵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唐末宋初汉语声母的实际,同时还扮演着标音工具的角色。此后,无论是研究隋 唐音还是研究上古音、近代音,都需要借助三十六字母去标注声母。,(二)五音和七音

6、,所谓五音,是指唇、舌、齿、牙、喉五音。唇音:双唇音和唇齿音;舌音:舌尖中音和舌面前塞音;齿音:舌尖前音和舌面前塞擦音;牙音:相当于舌根音;喉音:包括零声母、舌根擦音和半元音。五音最早见于南朝 顾野王的玉篇。,七音,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音。半舌音今称作边音,从五音的舌音中分化而出;半齿音今称作舌面鼻擦音,从五音的齿音中分化而出。七音的区分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三)清浊,所谓浊音就是气流通过声带时引起声带颤动而形成的音,如b d;所谓清音就是气流通过声带时没有引起声带颤动而形成的音,如p t。,古人把三十六字母分为清浊两大类。清音又细分为全清音和次清音

7、,浊音又细分为全浊音和次浊音。,全清音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如“帮、非、端、知、精、照、见、影”和“心、审、晓”均属全清音。 次清音指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如“滂、敷、透、彻、清、穿、溪”均属次清音。 全浊音指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如“並、奉、定、澄、从、床、群”和“邪、禅、匣”均属全浊音。 次浊音指鼻音、边音、半元音,如“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均属半元音。古代的全浊音从元代开始向清音转化,在现代汉语中除了部分方言外已没有全浊音了。,二、有关韵母的概念,(一)韵头、韵腹、韵尾,韵头 现汉的韵头有iuy三个,中汉的韵头只有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8、。 韵腹 中古的韵腹比现汉复杂,有些韵腹的差别很小,例如a与A、与等。中古的韵母比现汉多得多,韵腹复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韵尾 中古的韵尾也比现汉复杂,主要表现在辅音韵尾上。除了n外,还有mptk四个。,(二)韵部,韵部,简称“韵”,是根据一定标准对韵母归纳的结果。同一韵部的字,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数百个,凡属同一韵部的字,其韵腹、韵尾相同,有无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不论。例如aNiaNuaN三个韵母,就可以归为同一韵部。,(三)开口呼、合口呼,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母首音的状况把韵母分为两大类:开口呼与合口呼。 今天齐齿呼中古叫开口呼,今撮口呼直到明代才产生,故明代以前汉语没有撮口呼。 中古的

9、开、合口韵母各有洪细之分。现代汉语中的开口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洪音,齐齿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细音,合口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合口洪音,撮口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合口细音。,(四)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凡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母叫做阴声韵,如ai、a等; 凡是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叫做阳声韵,如an、aN等; 凡是以清塞音p、t、k或喉塞音收尾的韵母叫做入声韵,如ap at aka?等。 中古的阳声韵还有以双唇鼻音m收尾的,到明代时这类韵发生消变,与n尾韵合并了。入声韵从元代开始就在北方话中消失了,今天只在一些方言中还保留着。,三、反切,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

10、,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冬 都宗切 条 徒聊切 戽 荒故切,东 德红切=hng? 夏 户雅=?,第二节、中古音,研究中古音的材料,一、隋代的切韵和北宋的广韵; 二、南宋出现的韵镜和七音略。,一、广韵以前的韵书,1、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诗歌时查检的字典。,2、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时左校令李登的声类和西晋 吕静的声类。南北朝时出现的韵书也有十余部,均已亡佚, 。,3、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韵书是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该书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前代韵书的缺失,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11、,是我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切韵,到了唐代,切韵被官方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唐代曾有不少人为切韵增字作注,其中主要的注本有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孙愐的唐韵以及李舟的切韵等。到了宋代,随着广韵的出现和颁行,切韵原书和唐人的增订本因失去用场而也逐渐亡佚了,直到清末以后才陆续从敦煌石室、及故宫等地被发现,且多是一些残卷。,二、广韵,1、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据切韵对切韵进行了修订。修订本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这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一直流传到今天。,2、广韵虽距切韵成书时间已有四百多年,但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在切韵未被发现之前,

12、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清代以来的音韵学家正主要是通过广韵了解中古音面貌的。广韵不仅是研究中古音的重要材料,同时还起着上推上古音、下演近代音的桥梁作用。,3、广韵正文共收26194字,分韵206部,或称206韵。206韵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五卷。其中平声五十七韵,分别置于一、二卷。第一卷二十八韵,称作上平声;第二卷二十九韵,称作下平声。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分别置于第三、四、五卷。平声韵独居两卷完全是由于所属字多的缘故,并无其它用意。 广韵每卷之中所列各韵部用一个代表字作为名称, 叫做“韵目”。各韵部的列次加上序号表示,例如上平声“一东、二冬、三钟”等。,三、韵镜,

13、韵书虽然对所收的每个字都注了音,但它对字音的分析只到韵部为止,而没有直接展示出当时的声韵系统。直接反映出古代声韵系统的书籍是等韵图。等韵图简称韵图。最早的韵图是南宋 张麟之刊行的韵镜。,韵镜对于研究中古音的价值和广韵一样重要。借助韵镜一类的韵图,可以了解中古音的声韵配合情况及韵母的开合洪细情况。比韵镜成书时间靠后的韵图是南宋 郑樵的七音略。,韵镜对中古的声韵作了全面的分析,其分析结果是通过列表的形式展示的。从中不仅可以知道声母和韵母的数量,同时可以知道它们的配合规律。,四、中古音的声韵调,根据前人对广韵及韵镜的研究,确定汉语中古音的声母有37个,中古的韵母有139个 。中古的声调就是广韵韵镜明

14、确展示的平上去入四个调类。,1、声母,2、韵母,3、中古音的声调,中古四声演变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有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三条规律:,(1)平分阴阳:指中古的平声到现代普通话里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其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即古平声清声母变为阴平,古平声浊声母变为阳平。,全清:邦(幫)、方(非)、當(端) 次清:滂(滂)、芳(敷)、湯(透) 全濁:旁(並)、房(奉)、唐(定) 次濁:忙(明)、硭(微)、囊(泥),(2)浊上变去:指中古的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声调变为去声;而次浊声母的上声字声调不变。,並母:陛、部、倍、罷、笨、棒、並; 奉母:父、婦、阜、範、憤、負、奉;,

15、(3)入派四声:分派的规律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清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上声。,古全濁聲母歸陽平: 日(並)、達(定)、集(從)、宅(澄)、食(船)、十(禪)、極(群)、俠(匣) 古次濁聲母歸去聲: 木(明)、物(微)、納(泥)、辣(來) 古清聲母歸四聲: 八(幫)、拍(滂)、發(非) 博(幫)、福(非)、得(端) 百(幫)、匹(滂)、法(非) 必(幫)、迫(滂)、腹(非),五、三十六字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对应关系,第三节 上 古 音,一、“叶音说”及其错误,1、“叶音说”是怎样产生的?,诗经邶风燕燕第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

16、及,实劳我心。,梁末沈重诗音义:“协句,宜乃林反。”,“協句”,就是根据当时的语音对诗经中一些已不和谐的韵脚字加以改读,使之和谐上口,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協句”唐 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稱作“協韻”,顏師古在漢書注中稱作“合韻”,宋 朱熹稱作“葉音”,意思相同。 朱熹在詩集傳中對凡是他感覺不和諧的韻腳字全面採用了“葉音”法。,詩桃夭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古胡、古牙二反)。” 詩行露二章:“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葉音穀)。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三章:“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葉各空反)。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掩盖语音

17、发展的真相 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还有一种错误做法是直接改字,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传说唐玄宗在读这段话时,觉得“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二句与上下文相比不协韵,于是下令改“颇”为“陂”。,古代也有语言学家认识到古音不同于后代音,刘熙在释名中说:“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毛诗古音考序:“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明代陈第,三、上古韵部的研究,1、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古韵,顾炎武:古音表,分古韵为十部。,2、段玉裁利用谐声偏

18、旁研究古韵,诸、著、煮、渚、 箸、褚、堵、睹、 赌、都,者,儀:歌部,声符“義”。,義 蟻 議,義:声符是“我”。,俄、峨、娥 蛾、饿、鹅,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 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分古韵十七部,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江 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力汉语音韵学:三十部,三、上古的声母,上古声母的研究工作始于清代。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清人钱大昕,章太炎、曾运乾、黄侃等人。 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主要有古书中的异文、重文、声训、注音及说文解字中形声字

19、等。 关于上古声母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五种:,(一)古無輕唇音,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這組聲母在上古不存在。中古讀“非敷奉微” 的字上古聲母爲重唇音“幫滂並明”。這一結論是錢大昕得出的。,異文 詩穀風:“凡民有喪,匍(並)匐救之。”禮記檀弓下作:“凡民有喪,扶(奉)服救之。” 諧聲字 非(非)悲(幫) 馮(奉)憑(並) 文(微)閔(明),(二)古无舌上音,指中古“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不存在。中古读“知彻澄娘”的字上古声母为舌头音“端透定泥”。这一结论是钱大昕得出的。,异文 尚书禹贡:“大野既猪(知)。” 史记作“既都(端)。” 注音 说文:“冲(澄)读若动(定)。” 谐声字 竹(知)笃(端

20、) 登(端)澄(澄),(三)娘日归泥,异文 仲尼(娘)三苍作“仲屔(泥)”,夏堪碑作“仲泥”。 声训 白虎通释名:“男(泥),任(日)也。” 形声字 尼(娘)泥(泥 ) 若(日)诺(泥),指三十六母中的娘、日二在上古不存在,中古读娘、日二母的字上古声母为泥母。这一结论是章太炎继钱大昕之后得出的。,(四)喻三归匣,“喻三”即云母。“喻三归匣”是指中古声母喻三在上古读作匣母。这一结论是近人曾运乾得出的,异文左传“陈孔奂(匣)”,公羊传引作“陈孔瑗(喻三)”。 声训 释名:“淮(匣),围(喻三)也。” 谐声字 云(喻三)魂(匣) 爰(喻三)缓(匣),(五)喻四归定,“喻四”即“以”母。“喻四归定”是

21、指喻四在上古读作定母。这一结论也是曾运干提出来的。,异文 管子戒“易(喻四)牙”, 大戴礼记保傅篇作“狄(定)牙”。 注音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是愉(喻四)。”郑玄笺:“愉,读曰偷(定)。” 谐声字 易(喻四)砀(定) 弋(喻四)代(定) 也(喻四)地(定),6、上古时期无正齿音,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透定”。,正齿归齿头例:,宗(精z)、崇(床ch) 蓑(心s) 衰(审sh),正齿归舌头例:,是(禅sh)、堤(定d) 周(照zh)、雕(端d),我们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暂定上古声母系统为三十二个声母:,1. 唇音:幫(非)滂(敷)並(奉)明

22、(微)2舌音:端(知)透(徹) 定(澄) 喻甲 泥(娘)來 照甲 穿甲床甲審甲禪 日 3齒音:精 清 從 心 邪 照乙穿乙床乙審乙 4牙喉音:見 溪 群 疑 曉 匣喻乙影,五、上古的声调问题,段玉裁:古无去声 江有诰:古有四声 黄 侃:古有平、入二声 王 力:古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声,六、通假字,1、何谓“通假”?,古人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按照用字规范写本字,而是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做“通假”。由于本字与借字音同或音近的音是古音,所以人们也叫这种用字现象为“古音通假”。,2、通假字与假借字,相同:原理相同,都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差异:第一,通假有本字而假借一般无本字。第二

23、,通假是临时借用而假借是永远借用。,逝将去女。(诗经魏风硕鼠),逝:通“誓”。,女:同“汝”。,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惠:通“慧”,难,说文:“难,鸟也。”,3、如何读通假字,读古文遇到通假字,应读本字的普通话音。,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 剥(帮母屋部,pk)=攴(滂母屋部,pk),荀子议兵:“城郭不辨。” 辨(並母元部,an)=办(並母元部,an),墨子:“门有吏,主者门里,筦(管)闭,必须太守之节。” 者(章母鱼部, ia)=诸(章母鱼部, ia) 筦(见母元部,kuan)=关(见母元部,kuan),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 罢(並母歌部,bea)=疲(並母歌部,be

24、a),汉书西域传:“不能饥渴。” 能(泥母之部, )=耐(泥母之部, ),七、破读字的读音问题,1、何为“破读”?,“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好(本音ho, 破读ho) 难(本音nn,破读nn),王(本音wng,破读wng) 衣(本音y, 破读y),破读是词义引申与词性分化的结果,是汉语产生新词的方法之一。语言中从原词分化出来的新词,往往要在字(词)形或读音上加以表识。如:,2、破读产生的原因,3、破读的读音规律,雨y:天雨雪。(汉书苏武传),文wn:礼者,所以文鄙行也。(盐铁

25、论毁学,语y: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分fn: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结论:破读的规律是变读为去声。,例外:,恶w: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天论),从cngzng: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殷ynyn: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左传),乘chngshng:率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八、特读字的读音问题,古书中的一些字,不读它一般的读音,而是读一个特殊的读音,可称之为“特读音”。如:,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尚书舜典,契(xi):舜时的司徒,主管教育百姓。,皋陶(yo):舜时曾做狱官之长,主管刑律。,孔颖达疏:“契,息列反;陶,音遥。,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26、三国志诸葛亮传),会(kui):即会稽,古郡名,今绍兴。 “吴会”即吴郡与会稽郡。,1、何为“特读字”?,2、特读字举例,特读字主要存在于古代的国名、族名、地名、人名、姓氏、器物名等专有名词中。,国名:,龟兹qic 不读guz,大宛dyun “宛”不读wn,康居kngq“居”不读j,月氏yuzh“氏”不读sh,身毒yund“身”不读shn,族名:,吐谷浑tyhn“谷”不读g,荤粥xny 不读hnzhu,先零xinlin “零”不读lng,吐蕃tfn “蕃”不读fn,地名:,镐京hojng“镐”不读go,不羹blng“羹”不读gng,阳夏yngji“夏”不读xi,番禺pny“番”不读fn,阿房宫

27、pnggng“房”不读fng,人名:,伍员wyn “员”不读yun,禽滑厘qngl “滑”不读hu,郦食其lyj “食其”不读shq,冒顿md 不读modn,樊於其fnwj “於其”不读yq,观射父gunyf “射父”不读shf,姓氏:,种chng,解xi,祭zhi,洗xi,万俟mq,尉迟ych,任rn,仇qi,单shn,令狐lngh,官职:,单于chny,可汗khn,洗马xinm,仆射py,第四节、诗词格律,一、格律诗的生成,唐宋时期流行的字句固定讲究押韵、平仄与对仗的诗,叫做“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它是在汉魏六朝古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汉魏六朝时期出现的句数不定、押韵宽泛又不讲究平仄与对

28、仗的诗称为“古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1、古诗的出现,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是最早成熟的五言古诗。如:,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它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最早隔句用韵的的七言诗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如:,拟行路难之一,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衿。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29、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2、“永明体”的出现,南朝齐永明年间 讲究声律 沈约 谢眺,汉语语言研究的深入,沈约四声谱、周颙四声切韵,汉语对仗特性的成熟,“永明体”发展到唐代,正式形成讲究平仄与对仗的格律诗。,二、格律诗的字数和句数,1、每句的字数固定,五言诗 每句五字,七言诗 每句七字,2、每首诗句数固定,律诗 八句,绝句(律绝) 四句,排律(长律) 超过八句,三、格律诗的押韵,1、何谓“押韵”?,押韵 是指在诗歌该用韵的地方用同韵部的字。,格律诗一般隔句押韵,偶句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用韵的叫“首句入韵”。五言诗多首句不入韵,七言诗多首句入韵。,格律诗用韵的字也

30、叫“韵脚”,2、格律诗为什么押韵?,吟唱,声律求同,追求语言的和谐美。,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格律诗押韵严格,只能用平声韵。,不能“出韵”。,押韵时没有用同韵部的字叫做“出韵”。,4、平水韵,隋代陆法言切韵193韵,北宋陈彭年广韵206韵,南宋平水人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金人平水书籍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106韵,独用 同用,四、格律诗的平仄,1、何谓“平仄”?,“平仄”指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声调。“平”即中古的平声,“仄”即中古的上、去、入三声。,2、格律诗为何讲究平仄,声律求异,追求声音的变化美,抑扬顿挫。,王之焕登鹳雀楼

31、,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2、格律诗怎样讲究平仄,四种基本句式:,“粘”、“对”规则:,甲: 仄仄平平仄,乙: 平平仄仄平,丙: 平平平仄仄,丁: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出句,平平仄仄平对句,平平平仄仄出句,仄仄仄平平对句,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尾严格)。否则叫“失对”,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平仄格式举例:,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不可“平” 三平调,(乙)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必“平” 犯孤平,第五字改“平” 当句救,(丙)仄

32、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用“仄”拗 第六字改“平”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六字用“仄”拗 对句第五字改“平”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用“仄”拗 对句第五字改“平”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五、格律诗的对仗,第一联“首联”、第二联“颔联”、第三联“颈联”、第四联“尾联”,律诗的颈联必须对仗,一般中间两联对仗,也有中间两联和首联都对仗的,也有中间两联与尾联对仗的,极少数的律诗四联都对仗。,绝句大都不用对仗,常见的是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第一联不对第二联对和两联都对仗的很少。,排律除首尾两联外

33、,一律都要对仗。,1、格律诗怎样对仗,2、格律诗为何对仗,求同 语言结构的整齐美,苍 龙 日 暮 还 行 雨,老 树 春 深 更 著 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格律诗特有的两种对仗,借对,借义的借对,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杜审言秋夜),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近体诗特有的一种对仗,指利用一字多义或两字同音的特点来构成对仗。,借音的借对,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西湖),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元稹寄乐天),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 ),流水对 对仗的两句意思上是相承的,山中一夜雨,树

34、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六、格律诗的句法,1、活用,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宴),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杜甫移居东屯茅屋,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内涵丰富意境生动,2、错位,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小树花传香,效果:促成平仄对仗 使诗句典雅别致,3、省略,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如雨打萍。(文天祥零丁洋),秋窗犹露曙色,落木更显天风。(杜甫客亭),春浪高棹声急,夕阳斜花影残。(白居易渡淮),鸡声回荡茅

35、店月,人迹遗留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效果:表达凝炼简约 促成平仄对仗 创造含蓄的意境,4、紧缩,国破但山河在,城春故草木深。(杜甫春望),因潮平故两岸阔,因风正故一帆悬。(王湾北固 山下),效果:表达凝炼简约 促成平仄对仗,七、词 律,(一)词的产生和分类,1、词的产生,词产生于唐代,开始是民间的创作,是一种配合音乐演唱的歌词,也称“曲子词”、“曲词”。中唐时出现了文人创作的词,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叫“长短句”、“诗余”等。,2、词的分类,南宋何士信草堂诗余,词的段落叫“阙”,也叫“片”,(二)词调、词牌、词谱,1、词调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不同的词调表达不同的声情,慷慨激昂者:满

36、江红、贺新郎、大江东去、永遇乐 缠绵哀婉者:蝶恋花、雨霖铃、西江月、满庭芳,2、词牌词调的名称。,民间曲调名:竹枝词 原词的题目:忆江南 乐工的创作:清平乐,同一词牌有不同的名称 同一词牌有不同的别体,3、词谱词调的具体格式。,清人万树词律 清人王奕清钦定词谱,词律(张孝祥六州歌头) 又一体一百四十三字长淮望可平断句关可仄塞莽然平韵征尘可仄暗句霜风劲句悄边声叶黯销凝叶追可仄想当可仄年事句殆可平天数句非人可仄力句洙可仄泗可平上句弦歌可仄地句亦膻腥叶隔可平水毡可仄乡句落日牛羊下句区可仄脱纵横叶看名可仄王宵可仄猎句骑可平火一川明叶笳可仄鼓悲鸣叶遣人惊叶 念腰间箭句匣可平中剑句空埃可仄蠹句竟何成叶时可

37、仄易可平失句心徒可仄壮句岁将零叶渺神可仄京叶干可仄羽方怀远句静可平烽可仄燧句且休兵叶冠可仄盖使句纷可仄驰可仄骛句若为情叶闻道中可仄原遗可仄老句常可仄南望豆翠可平葆霓旌叶使行可仄人到可平此句忠可仄愤气填膺叶有可平泪如倾叶,(三)词的用韵,清人戈载词林正韵分词韵为十九部,1、一韵到底:从头到尾不换韵。,都用平声韵:渔歌子、浪淘沙、水调歌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词林正韵第三部微韵),都用上、去声韵:摸鱼儿、水龙吟、渔家傲,这种用韵,韵脚用同部的上声或去声是任意的,叫“通押”。,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38、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词林正韵第四部上去通押),都用入声韵:念奴娇、兰陵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壁,锡韵,例外),2、同部平仄互押:西江月、哨遍,“互押”平与仄的位置固定。实质是同部平与上、去互押。,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39、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西江月,词林正韵第四部,夫、书、如、扶,平声;处、去,去声),3、平仄换韵:菩萨蛮、定风波,“平仄换韵”是改换韵部,但何处换韵是固定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两仄韵换两平韵:灭、雪,十八部仄声;眉、迟,第三部平声;镜、迎,十一部仄声;襦、鸪,第四部平声 ),(四)词的平仄,词的平仄与诗的不同:,比诗严格,比诗宽松:有拗句。如“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一字句:用平、入声,仅见“十六字令”。,归!猎猎西风卷绣旗。(张孝祥十

40、六字令),二字句:平仄、平平最常见。,盈盈,斗草踏青。(柳永木兰花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三字句:相当于律句的下三字,常见的有:,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仄平平,平仄仄,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平平仄,长门事。(辛弃疾摸鱼儿),平平,平仄,四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平平仄仄,长淮望断。(张孝祥六州歌头),仄仄平平,乱石穿空。(苏轼念奴娇“石”入声),仄平平仄 第三字必平。词的特有句式。,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五字句:就是格律诗的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仄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平平平仄仄

41、(第三字必平),照花前后镜。(温庭筠菩萨蛮),常见拗句:,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必仄),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仄平平仄平(第三字必平),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仄平平平仄,与君相逢处。(王安石伤春怨),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平平仄仄平平,断肠片片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仄仄平平仄仄,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摸鱼儿),特有句式:,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仄平平仄平仄(四、六字仄,第五字必平),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七字句:就是七言律诗的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江城子),仄仄平平仄仄平,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浣

42、溪沙),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必平),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八字句:一般上三下五。,九字句:上三下六,或上五下四等。,一字豆:不是独立的句子,由一个字领起一句或几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张孝祥六州歌头),领单句:,领排句:,(五)词的对仗,1、词的对仗何处对没有固定的要求,如遇到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对仗。一般如上下两阙的起手两句字数相同,大多要对仗。,2、词的对仗可以平对平、仄对仄,左牵黄 ,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3、词的对仗不避同字相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扇面对:两句与两句对偶,叫做“扇面对”。,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柳永望海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