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

上传人:oil007 文档编号:3836849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佛教的基本教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内容,一、世界的本质“空” 二、缘起产生世界十二因缘 三、世界存在的形式三法印 四、佛教的终极目标是涅槃四圣谛,一、世界的本质“空”,1、世界的本质是空 2、世界并非神所创造,1、世界的本质是空,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地存在,都是依照一定的条件生存和毁灭的,都要经历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在人生上就表现为生老病死,这种状态就是空。空是事物不断变化的状态或本性,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在本质上不具备完全的真理性,这种认识也是空。,世间万物总是有生有灭,人生也是如此,短暂的人生与宇宙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更何况宇宙也总有毁灭的一天。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对很多事情太过执着

2、而给本来就很短暂的人生增添许多烦恼呢?,2、世界并非神所创造,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神”的主张。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为缘起而产生的,所以是缘起产生了世界,世界产生了神。梵文中的神,是指从情感和内心的扭曲中净化和解脱出来,并获得无上智慧的人,因此,佛可以说是所有获得证悟的人的统称。佛教的无神与唯物主义的无神并不一致。佛教认为鬼神也和人类一样,只是有情众生中的一类,并不具有永恒主宰的意义,而是在缘起的支配下,不断不常,相继延续。,佛教虽然主张无神,但实际上又存在着许多的护法神,其中最常见的要算四大天王了。,二、缘起产生世界十二因缘,缘起论是佛教的核心理论。 “缘”是指事物存

3、在的原因或条件, “缘 起”:世界就是在这种关系中依照一定的条件而生灭变化的,是指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处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世界就是在这种关系之中依据一定的条件而生灭变化的。中阿含经说:佛教为了说明人生现象,又在缘起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论。,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十二因缘说:涉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链条往世 今世 来世 无明(因) (果)识、色、名、六入、能、受爱、取、有(因)(果)志、死,三、世界存在的形式三法印,第一,诸行无常一切事物生灭不定 第二,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主宰 第三,涅槃寂静超越生死烦恼为清净永恒,第一,诸行无常。,“无常”一词出自

4、杂阿含经,就是每一个事物都会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无常”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联系到人生现象就是说生、老、病、死。,第二,诸法无我。,“无我”是指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存,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即不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既然世间的一切是变幻莫测的,那它就不值得人们去追求。然而世俗之人由于无知,错把“无常”与“无我”的东西当成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就必然陷入痛苦。,第三,涅槃寂静。,佛教所倡导的教义以及它所提出的种种修行的方法,最终都是为了涅槃。这样就能够了脱生死轮回,证得不生不灭寂静安乐境界。涅槃一词的本意是熄灭,也可以称为解脱。它的主要含

5、义是指摆脱了轮回,熄灭了所有痛苦和烦恼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这就必须要熄灭人的欲望和贪念,而人的欲望和贪念直接源于人类的无知,所以人类只有摆脱无知才能从根本上去处人的欲望和痛苦。,小乘佛教认为是与现实世界有本质差别的、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世界,要达到涅槃的极乐世界,就一定要出家过着禁欲的生活。,大乘佛教阶段所谓涅槃,就是认识世界的真面目。如维摩诘经卷中说“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龙树在中论中认为:“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因而大乘佛教并不特别强调出家修行,而是强调在世间普度众生。,四、佛教的终极目标是涅槃 四圣谛,四圣谛即佛教所讲绝对正确的四个真理。这四圣谛分别为苦谛、集

6、谛、灭谛、道谛。(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谛:,(一)苦谛:,苦谛是指现实世界中充满了苦。佛教将人生之苦总结为八种,生、老、病、死(是肉体遭受的四种痛苦)碰到自己所憎恨的人或事情,怨憎交加是苦、与自己所爱的人或事情离别会痛苦、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痛苦、人对永恒生命追求而不得所产生的痛苦(是精神遭受的四种痛苦)。,(二)集谛:,佛教认为苦的原因在于造业(过去所思所为的积存)。烦恼(贪、瞑、痴)和渴爱。这些都出于“无明”,即把虚幻不实的东西当作真实的目标去追求,故而生出无尽的苦。,(三)灭谛:,灭谛是指的灭除烦恼和生死之累,就是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灭去贪嗔等烦恼和善恶诸业,就可以不再受三界中的生死,但还有现在残存的色身,名有余依涅槃;要是灰身泯智,连现前的果报色身也抛弃了,便名无余依涅槃。意谓灭除烦恼与痛苦,认识到只有消除了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才能达到涅槃境界。,(四)道谛:,灭烦恼得解脱的途径和方法,是 “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简说为“三学”:戒(遵守戒律)、定(要通过禅定、止散乱心)、慧(又译“般若”,明了佛理)。大乘佛教又将三学发展为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谢谢观赏!请多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