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PPT课件..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836577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对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对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对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对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民教育出版社 韦志榕2015年08月,对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 思考,一、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重要文件 二、高中课程改革进行时 三、几个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内容,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重要文件,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

2、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功能的转变,具体六大目标,(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结构的转变,

3、(4)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实施的转变,(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的转变,(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管理的转变,(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4、实践的功能。 课程评价的转变,我们收获了哪些新理念?,大家说,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成功的教学是依据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的活动,教师同样是课程和教材的建设者,过程性评价非常重要,知识不只是那些可以用笔纸可以测试的知识,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给予,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成为学科专业人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但要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也要认同学科的专业体系,课程仅仅为学科而存在。,规范性 教

5、材具有特殊的教学规定性内容的规范(依据课程标准,减少无效的“信息单位”)文字的规范(通俗而不失科学,减少学术概念的出现)逻辑结构的规范(内容杂而不乱,形散神聚)工具性 教材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有助于引导教学有利于培养能力有益于实践活动,教材观:强调教材的规范性和工具性,教学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 合作 探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战略主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一个“抓手” 课程改革五项任务(五个统筹)统筹各学段统筹各学科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统筹校内外阵地十项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形成育人大的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田慧生 文 课程 教材 教法2015年1期),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把握育人方向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当前立德树人的主要内涵和要求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两个教

7、育: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要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3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4加强体育和美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年3月),指导思想: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原则: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

8、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形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主题教育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革命传统教育 法治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环境、资源、粮食、信息安全等)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海洋权益等),高中课程改革进行时,二,1. 为什么要深化改革?(背景), 国家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立德树人高考改革(倒逼高中的综合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基

9、本判断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85%以上,高中教育已经成为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十多年高中课程改革有成功的经验,也面临不少问题。,2. 怎样深化改革?(方向), 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学科角度来说,需要说清楚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育人价值在哪里)怎样培养人?(从学科角度来说,需要说清楚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它的育人途径在哪里)高中教育应具备的时代特征多样化、多层次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评 价,教学,各学科教材,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3. 实施蓝图(规划), 高中课程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全体学生必须修习,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学生根据个

10、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包括拓展、提高、校本课程。,4. 亮点(也是难点),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是什么?核心素养的表现是什么?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是怎样的?, 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基于核心素养与内容标准、学业要求密切关联重点考虑学考与高考两个水平能用、好用、实用,研究的热点问题,三,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的第一项(一)研究和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

11、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的初步研究成果,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论证报告(成果未公开),三个领域, 十个一级指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指向学生的能力和品格,在内涵上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多功能,既可以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其终生学习和成功生活,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中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也是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可以在学习和

12、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保证。一个积极的社会参与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发展良好的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需要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国家乃至国际等多种社会关系,需要心怀天下,具有担当意识和包容精神。,三个领域,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沟通与合作,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在现代社会中,自主发展的人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有效地解决实践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反思与调控自我,主动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行动的能

13、力,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价值。,生命健康 学会学习 主动适应与创新,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基础。语言、科学、艺术、历史等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都是人通过自身的活动创造出来的。只有通过文化的修习和养成,人类才能传承并创造文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语言、符号与表达 科学、技术与应用 人文与审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主题/精髓/基础24个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备品格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关键能力 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科核心素养框架,2学科核心素养,(1)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论述了教

14、育目标、学习结果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结果。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表达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是“上位”的),依据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

15、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2)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是什么? (跳出学科看学科),依据二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依据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论证报告,(3)选择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三个考量,历史的考量:对百年地理课程文件及教材的梳理,寻找地理教育的“基因”,以地理学科为例,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 1研究地理与人生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自然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知道适应环境的方法。 2说明世界各国在经济上互相依赖的实况,以扩充民族及国际

16、的同情心。 3认明本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培养自助,自决的精神。 4利用自然的景物,培养审美的观念。,新中国成立之前地理课程的目标表述(举例),1929年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课程标准: 1本国地理 阐明今后建设计划大纲所依据地理背景之意义,确实了解建国方略及三民主义中一切方案,而收笃信力之实效。 2外国地理 阐明我国在国际上所处地位及有关重要各邦经济、商业、政治、外交、军事、交通等所受地理环境支配之原则;国际间分离合作之关键趋势,使知如何可以达到恢复我国国际地位之平等,并应取何种态度,以促进世界大同之责。 3养成学生研究时事应付时事之能力与习惯。 4使学生明了地理学科之性质与应用,增进其研

17、究地理之兴趣。,最新地理课程的目标表述,义务教育79年级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摘录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8,祖国认同(认知地理国情,热爱伟大祖国,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状况)国际理解(认知世界情势,尊重多元文化,关注世界大

18、事)人地协调(认知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具备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PRED),地理学的考量:从地理学的思想、视角、方法等方面,重新认识地理教育的本质要求。(强调育人价值),综合理念 多维视角 人地关系,地理学使命:解决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 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傅伯杰院士,国际的考量:世界各国地理课程和教材的启示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际地理联合会1992年),深信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 意识到 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19、知道 在一个日益缩小的世界上,学生需要更高的国际交往能力,以便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安全等广泛的项目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虽然知识、理解力、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整体过程,但这几方面仍然可以组合成为三大目标。学习地理鼓励学生探索和发展知识和理解力、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特别要发展下列几方面:(1)知识和理解方面(2)技能方面(3)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以下是学习地理的一些主要概念: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出现频数较多的25个核心素养关键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景观欣赏,资源权益,地图运用,时空视角,综合分析,地理信息收集,环

20、保,地球观,空间思维,整体观念,实践探究,可持续观,家国情怀,敬畏自然,文化理解,地理鉴赏,国情认知,地理信息获取表达,初步确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举例(文科类),3学科核心概念(观念、大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内容,核心概念,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例1 数学课标中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标解读中认为这些概念“涉及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核心概念 出现在一些课标中,例2 生物课标确定了10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

21、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每个主题下又有若干核心概念,充分体现“理科课程内容要突显重要概念传递的”要求。,例3 小学科学课标(送审稿)确定了21个核心概念,如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物质科学领域);为了维持生存,生物体需要不断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生命科学领域);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人们设计不同的工具来移动物体(设计与技术领域)。每个核心概念下又有若干分解概念。,为什么重视核心概念在学科课程中的学习意义,两个观点,1从学科的角度看,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

22、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选自生物课标解读)。2从教学的角度看,有利于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有效控制教学内容容量,合理安排“脚手架”知识;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实事内容。,韦钰院士在她的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一书中写道:“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如此广阔、深邃、复杂,而又变换不定。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人类具有特有的高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类比、推理和抽象。人类进行高级思维的基石在于能够对感知、客体、特征和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找出其本质的共同点,组织成为概念。因此就能

23、够:(1)进行有效的记忆;(2)鉴别客观世界的不同事物;(3)进行类比和推理;(4)想象和认识更多新的事物和情境,扩展已有的知识;(5)构建更加复杂的理论。所以,形成概念是人类认知的重要途径,概念是人类知识的基石。”,国内外地理学者对地理核心概念(大观念)的表述,美国国家课程中的地理核心要素研究者基于欧美地理思想遗产概括了地理学的四个传统,地球表面空间地方和区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环境和社会地理学的应用,空间传统(方法、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研究传统(人、地方和区域),人地关系传统(自然和社会),地球科学传统(或环境传统),德国地理教育标准中的核心要素提供看待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活动之

24、间的联系的视角或洞察力(地理学科能力之一:学科专门知识),基础(系统)概念图示,中国地理学家、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 环境变化 人地关系 空间 时间 区域和地方 尺度 系统 景观 全球化 发展 风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环境(人地关系、环境变化、景观、发展、风险)地理学的研究途径空间-分布(空间、时间、尺度、系统、区域和地方、全球化)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需要研究,如何选择学科核心概念? 如何表达学科核心概念?术语式表达?定义式表达? 如何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对接?,4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完成各学段教育,或者结束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时,应该具备的各种核心素养以及在这些素养上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研究思路:,核心素养学科表现,核心素养水平分级,阶段性学业质量水平:学测水平(2)高考水平(4),模块学业要求,要落实在,要反映,基于核心素养,必修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体现水平1-2),以地理学科为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体现水平3-4),结束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在路上,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加倍努力!,谢谢老师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