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陆与台湾电子政务比较,目录,1、举例:我国2006年至2012年的软件产业情况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2、电子政务简介 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背景 4、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5、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6、台湾电子政务发展背景 7、台湾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8、台湾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9、大陆与台湾电子政务比较 10、台湾电子政务发展取得的成就 11、提高我国电子政务措施,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受益于国内信息化投资加快的带动,软件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举例:我国2006年至2012年的软件产业情况,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
2、28.5%,增速比电子信息制造业高出16个百分点,但低于2011年同期3.9个百分点。软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软件产业服务化和网络化发展加速,使得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类收入占比明显攀升。,2006-2012年我国软件业规模及增速情况,2012年软件产业分类收入增长情况,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务自动化系统。比如“十五”期间,国家推进了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应用系统在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增强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子政务投资受经济的影响较小。2011年政府行业IT投资总规模达
3、到632.4亿元。预测到2016年政府行业IT规模将达到1121.5亿元,2011至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12.1%。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继续不断扩大。,2013年,中国政府信息化项目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三个重点开展。与此同时,“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也指出要推进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其中民主法治建设信息化工程的建设目标为:“有效满足立法和监督等工作需求,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提供信息支持。进一步提高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能力。有效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推进司法公开。实现检察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4、,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此外,在2013年的两会上,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到了推动信息管理“天平工程”建设,推动网上办案等措施。据悉,“天平工程”是一项为审判服务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将更大程度的提升法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审判的透明度,也将给人民群众的诉讼活动带来极大便利。,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1、发展历程 目前,台湾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名列全球第三。,政府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重大规划。1982年的发展“策略性工业 的“四年计划”、“软件系统研究发展计划”、 大型电子研究计划”、“信息工业五年发展计划 、 十年发展计划”、“2000年计划
5、等。 重要组织。1979年建立了资讯工业策进会 ,80年代开始又在“资策会”中建立了一个市场情报中心,负责 集训练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专f业人才和信息,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信息贵源。1982年,在 “行政院 ”领导下建立了信息产业振兴兴组。 重要政策。在金融方面,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资本市场,提供低利贷款提供进出口信贷。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政策方面,台湾在80年代初期就制定“资讯人才教育五年计划”,投入巨颧经费,除了在岛内大学培养和企业职业培训外还十分重视旅居海外的台湾科学家和工程师回台工作还设立专门的奖学金鼓励到海外深造的年青科学家,并吸引学成后回台工作。台湾还鼓励岛内大学、公司与
6、国际知名大学、公司联合进行企业人才的培训。在引进外资和技术方面,台湾从法律和政策方面给予保护和鼓励。在投资领域、税收减免、利润返回、投资比例、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办事效率、服务措施等方面都有完善的法律与政策。,电子政务 简介,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背景
7、,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的发展,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近代以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步入信息化时代,顺应时代要求,我国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我国的信息资源有80%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冲击与挑战,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建设电子政务迫在眉睫。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和是发展产业、拉动内需的必然要求
8、。,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子工程建设。 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
9、阶段,从1999年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央办【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知道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目前,电子政务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我
10、国的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半年前增长8%,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比半年前增长了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2万;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v4地址总数59,945,728个,分别比半年前增长38%和21%。注册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6,326个,占.cn下注册域名数的3.
11、8%;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网民的增加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我国开展电子政务已不是空中楼阁。,四、台湾电子政务发展背景,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大型行政信息系统,开启了台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之门。但真正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建设,是从1998年开始的电子化/网络化政务中程推动计划,到目前为止,台湾地区共开展了4个阶段的电子政务建设计划,五、台湾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台湾地区自1998年开始推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政务以来,己有15年历程,己经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行政机关网络基础建设、第二阶段的网络应用推广计划以及第三阶段着重社会关怀、提供民众无缝隙的优质政务服务。
12、目前,台湾正在积极推动执行第四阶段电子化政务计划,将从民众需求的角度提供主动、互动与全程的电子化政务服务。通过3个多阶段的建设,台湾地区的电子政务无论在提升办公效率及服务质量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电子政务的网络使用率与整备度获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至2011年评比第2名及第5名的好成绩,在2011年早稻田大学的电子政务发展调查报告中,台湾地区名列全球国家和地区的第13名。据台湾地区行政部门主计总处2012年10月发布的2011年计算机应用概况报告显示,台湾地区行政机关、企业与学校的计算机数量达到526.5万台,占所有电脑总量的38.95%,比2010年增加了32.9
13、万台,行政机关的电脑普及率为100.00%,除了机密电脑不得联网外,凡是与电子政务有关的电脑都联入网络。,六、台湾电子政务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电子化/网络化政务中程推动计划(1998一2000年)1998年7月,台湾地区启动电子化/网络化政务中程推动计划仅1998-2000年),这是台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历程中推动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性基础计划。该计划重点推动行政互联网骨干网络一一行政服务,普及上网与电子邮递应用、电子认证系统、关键性信息应用系统、跨系统数据交换、一体化智能IC卡、加速行政信息流通、建立电子认证及网络安全机制等子计划。2.第二阶段:电子政务推动方案份2001-2004)2001年
14、4月,台湾地区开始实施电子政务推动方案2001-2004),持续深化及扩大行政部门的网络应用,目的是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信息环境、促进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全面上网、实施公文电子交换、推动1 500项行政业务上网、实行无纸化办公。主要实施了“基础环境建设、信息应用发展信息流通共享、上网应用服务”4个子计划,提出了3大电子政务发展目标:服务效能提升、办公效率提升、决策质量提升。,第三阶段:优质网络政务计划份2008-2011年)2007年3月,台湾地区通过信息安全发展方案2007-2011年),提出了“优质网络社会动发展方向,推动信息技术与民众生活的融合,让民众不受时空与设备的限制,安心且方便地上网
15、。根据信息安全发展方案提出的“优质网络化社会计划”,2008年,台湾地区开始实施优质网络政务计划2008-2011年),提出了“增进公共服务价值,建立社会信赖与联系”愿景,制定了“发展主动服务,创造优质生活”、“普及信息服务,增进社会关怀”、“强化网络互动,扩大公民参与”3大目标。配合W eb2.0发展趋势,行政部门推出了民众“e管家”、企业“e帮手”、行政部门“e公务”等一体化电子服务,朝融合、互动、创新,及客制化的“智能政务”方向发展,推动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 第四阶段:电于政务计划份2012年一2016年)为深化前期优质网络政务计划成果,继续推动“智能台湾计划”有关电子政务工作,且
16、鉴于家庭上网率及电子政务服务使用率日渐提高等原因,台湾地区在2011年6月颁布了第四阶段电子政务计划份2012-2016年),以提升行政效能,增进整体服务质量,提供符合民众需求的全程创新服务。本计划制定了“服务无疆界,全民好生活”的发展愿景和“提供跨域优质服务、构建绿能共享环境、促进公平参与机会”3个发展目标。提出了“构建多元服务环境、主动传送行政信息、集中资源有效管理、增进互动信赖连接、有效串联社会网络”5大推动策略。拟定了“行政云计算应用服务、基础数据库扩容、主动全程服务、移动电子政务、融合社会网络、e化服务送到家”6项子计划,进一步提高行政部门的服务效能。,七、大陆与台湾电子政务比较 以
17、江苏与台湾政府网站方面对比,一、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在线服务功能众所周知,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窗口,电子政务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够进行网上事务的处理。根据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的电子政务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率仅为26% 。发布信息是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实施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而利用互联网提供双向互动服务的能力,我国政府网站特别是大陆地区的政府网站却是较少: 1、在在线服务内容方面 台湾:主要包括缴费专区、跨机关服务、台湾看透透、交通速派、电子地图、影音多媒体、会员电子报、民众e管家、企业e帮手、政府e公务十个部分。内容更为全面;但排版布局较乱。 江苏:主要包括居民/企业办事、百件实事网
18、上办、特殊人群服务、场景式服务以及便民服务五个部分。内容划分简洁明了;但是服务内容少,服务领域窄,2、在民主参与度方面 江苏: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参与渠道少。对公民单方面的信息传递,公众参与度低,互动交流少。 台湾:为民众提供各种参与渠道。政府网站不仅是发布信息的平台,更是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好帮手。 3、在信息更新情况方面 江苏:信息更新频率慢,服务信息发布功能不健全,信息相对滞后。 台湾:信息几乎每天都更新,及时发布政府动态。,八、台湾电子政务发展取得的成就,1、在台湾电子信息安全建设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子政务及日益增加的网络威胁,为了保护行政机关信息系统与
19、网络的正常运作,台湾地区发布了2008信息安全政策白皮书和2010信息安全政策白皮书,提出了“安全信赖的信息化社会,安心优质的数字化生活”愿景,制定了四大政策目标:“强化整体回应能力、提供可信赖的信息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构建信息安全文化发展环境”。在出台信息安全政策的同时,台湾地区还将己建立的网络犯罪、身份认证、通计七保障、信息数据保护、信息公开与机密维护、信息安全治理6类共20多项的信息安全法规,用于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管理中。此外,还专门针对电子政务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安个管理务例、规范等。 (2)完善组织机构建设 根据相关规定,台湾地区建立了由经济部门、法务部门、内政部门、教育部门、通计七传
20、播委员会、开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等参与的信息安全会报等信息多挂机构,分工负责台湾地区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管理。,1、在台湾电子信息安全建设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3).构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基础环境 为了统筹各机关的电子政务联网需求,台湾地区积极对行政服务网进行备援、分流及防护规划,提供持续与可靠的行政业务网络服务。台湾地区行政服务网络包括3个网络中心及17个网络节点,网络中心问以光纤网络构成双环路,形成G SN的骨干线路,目前,台湾地区的行政办公运用网络办理的业务率接近100%,除有效节省经费外,更可以通过整体防护措施,有效协助各机关处理垃圾及恶意邮件,提供电子政务的网络入侵防护服务。 (4)积极买施
21、电于政务信息安全三级防护策略a、做好事前信息安全防护b、做好事中预警事变c、做好事后复原鉴别,1、在台湾电子信息安全建设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5)、健全完善电子政务PKI安全保密机制为提升电子政务的安全与可靠性,台湾研究考核委员会协同经济部门、内政部门及卫生部门共同构建了电子政务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奠定了电子凭证认证机制与信赖的基础,促成越来越多的行政业务可以进一步提供网上申办服务。GPKI由行政机关凭证总管理中心、凭证管理中心、自然人凭证管理心、工商凭证管理中心、组织及团体凭证管理中心、测试凭证管理中心、医疗凭证管理中心7大类服务系列组成。台湾地区第一个电子政务PK I,是在1998年配合网络
22、报税首先设立的行政凭证管理中心(G CA)。目前,台湾地区共签发了54万张有关电子政务的电子凭证,普遍应用于网络报税、电子公路监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工商电子公务、公文电子交换、电子采购以及电子支付等应用系统,台湾电子政务发展取得成就,2、在电子治理方面随着电子政务的开展和民主意识的增强电子治理或数字治理成为信息社会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大陆地区的电子治理研究是电子政务研究的延续而目前较少有专门研究机构对电子治理这一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台湾电子治理研究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对电子治理的理论和台湾电子治理的实践进行了开创性和持续性的研究共形成了30份研究报告。,九、提高我国电子
23、政务措施,1、必须加强宣传,使各级政府领导正确认识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充分了解发展电子政务以及在线服务的积极作用,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各级政府领导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重要的在线办事服务功能。2、为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深人发展,应大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及管理办法,使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能够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实施各项具体服务。3、为了切实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高在线服务的水平,应积极加快电子政务行政法规的建设。同时,电子政务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出发,解决电子政务在线服务的有关信息技术规范、安全性问题,有效地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健康、可持续发展4、加强政府网站在线服务建设中的具体对策思考: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重在运作,实现“一站式服务”;重在持续,实现“不间断服务”;重在实效,实现“为公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