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选择题,1 A 2 B 3 D 4 D 5 C 6 B 7 D 8 A 9 A 10 C 11 A 12 B 13 D 14 C 15 A 16 D 17 D 18 A 19 B 20 D 21 D 22D 23B 24 B 25 B,二. 非选择题,26、课本第10页(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影响: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历朝基本沿袭。 (2)课本16页: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后代不立丞相。 (3)
2、直接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职权: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承旨出政 补充影响:简化了办事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4)趋势:相权消弱,君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逐步发展到顶峰,27.课本60-61页:(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此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2)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课本62页-宗旨:体现: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一律平等并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3)作用: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
3、两千多年来的 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使 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28.(1)a.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出现高潮。b.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开创井冈山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C .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选择2项即可)(2)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开国大典: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4、(3)a国际形势变化;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中美关系正常化 和1972年中日建交 ;d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29.(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体现: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成功实施。 补充-意义:港澳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翻开了港澳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2)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已被打破,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已基本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3)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5、选官制度:列举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及评价。,监察(官员)与谏议(皇帝),监察(官员)与谏议(皇帝),一、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朝(汉武帝): (1)君主专制(皇权与相权):建立中朝(内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 背景:汉初,实行郡(郡县制)国(分封制)并行,地方严重威胁中央。 措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作用:消除了地方威胁中央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2。宋朝(1)君主专制: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措施:中书门下:分割宰相行政权。 枢密院:分
6、割宰相军政权; 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中央集权:措施: 收精兵:将禁军一分为三(三衙);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权)、枢密院(调兵权) 作用: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见二府三司制);地方: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 作用: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 (2)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威胁中央。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7、3 元朝:,中央: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行使宰相职权。 地方:实行行省制(即行中书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哪些?,近代中国民的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农民阶级,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人民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无产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
8、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4分)(2)促使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3分) (3)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走自己道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1) 通过维新变法,在中国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9、;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外交方针,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 、主要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
10、设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期间,人大制度遭到破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
11、、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曲折: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文革”期间,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了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制定:是基于国情(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制定 (2)目前我国建立的五个自治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5、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