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概 述,概念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 分类内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系或自主神经系)内脏神经内脏感觉神经,一、内脏运动神经,1、内脏运动神经是指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分泌,调节和控制新陈代谢活动的内脏神经 2、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3、内脏运动神经的分类,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一、内脏运动神经,1、内脏运动神经是指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分泌,调节和控制新陈代谢活动的内脏神经 2、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3、内脏运动神经的分类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分: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2、,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1、交感神经的位置和组成中枢部:位于脊髓T1-L3交感神经 节段灰质侧角(低级中枢) 周围部:由交感干、交感神经节、神经丛、神经等组成,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1、交感神经的位置和组成中枢部:位于脊髓T1-L3节段灰质侧角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周围部:由交感干、交感神经节、神经 丛、神经等组成,2、交感神经节与交感干交感神经节分为:椎旁神经节(paravertebral ganglia)椎前神经节(prevertebral ganglia),椎旁节:位于脊柱两旁,约1924对,其中尾神经节为1个。参与构成交感干,椎前节:
3、成对的: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不成对的:肠系膜上、下神经节,交感干:分为颈、胸、腰、骶、尾五部。由交感神经椎旁节和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的两侧。,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走行有3种去向:,1、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节,2、在交感干内上、下行,终止于上、下方的椎旁节,3、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神经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走行也有3种去向:,1、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2、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相应的神经丛,并随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3、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脏器,交 感 干 的 分 部,颈部: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
4、节-颈胸神经节,胸部:内脏大神经:由穿过第5或第69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向前下方走行中合成一干,并沿椎体前面倾斜下降,穿过膈脚,主要终于腹腔节。内脏小神经:由穿过第1012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下行穿过膈脚,主要终于主动脉肾节。,交 感 干 的 分 部,腰部:组成 位置 分支腰内脏神经:由穿过腰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终于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内的椎前神经节,并换元。,骶尾部: 组成 位置 分支,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e,1、副交感神经的组成中枢部: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部的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进出此节的节前和
5、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e),副交感神经节 器官旁神经节 器官壁内神经节,1、颅部副交感神经脑干内的内脏运动核发出的节前纤维行于第、对脑神经内,副交感神经的分布,颅部的副交感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副交感神经的分布,颅内的副交感神经, 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泪腺神经泪腺 上泌涎核面神经鼓索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下泌涎核舌咽神经鼓室神经耳神经节耳颞神经腮腺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各部的分支颈、胸、腹部器官(除 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并在这些器官旁或壁内节内换神经元,骶部的副交感神
6、经,骶副交感核盆内脏神经盆丛支配盆腔脏器和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1、骶部副交感神经,由节前纤维组成的神经:1、内脏大神经 T5T9侧角,于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终止(换元)2、内脏小神经 T10T12侧角,于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终止(换元)以上节后纤维分布于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3、腰内脏神经 穿经腰交感节的节前纤维组成,于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内换元,分布于脏器4、盆内脏神经 来自骶副交感核的节前纤维以上节后纤维分布于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内脏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比较,内 脏 神 经 丛,心丛 cardiac plexus 肺丛 pulmonary plexus 腹腔丛 celiac plexus 腹主动脉丛 abdominal aortic plexus 腹下丛 hypogastric plexus分为上腹下丛和下腹下丛(即盆丛pelvic plexus),二、内 脏 感 觉 神 经,1、内脏感觉神经 是将内脏各种刺激传入中枢的神经,2、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 正常的内脏活动一般不引起主观感觉,较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主观感觉。 对牵张、痉挛等刺激较敏感,对切、割和温度等刺激不敏感。 感觉模糊、定位不准确。,牵涉痛的概念,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