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执教人:汤广明 班级:三(3)学科:数学 课题: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观察人:隗玉红 时间: 2012、2、28一、数据记录学习行为 出现次序 持续时间 出现次序 持续时间 出现次序 持续时间 出现次序 持续时间 出现次序 持续时间 合计听讲 1 1 分 6 2 分 9 1 分 11 1 分 13 2 分 7 分回答问题 5 30 秒 7 1 分 10 2 分 12 2 分 14 1 分30秒7 分台前演示 4 2 分 30 秒 8 1 分 3 分30秒组内发言 3 7 分 7 分课堂练习 15 14 分 14分独立解决 2 1 分 30 秒
2、 1 分30秒二、观察分析:今天听了汤广明老师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为研究主题的周长的研究课,使我大开眼界,同时也被汤老师大胆尝试的精神所感动。课上,汤老师一共设计了听讲、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前边演示、组内交流、课堂练习、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几个环节,汤老师把这几个环节很好的融会贯通,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下我粗略地算了一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听讲环节一共出现 5 次,大约 7 分钟;独立解决 1 次,大约 1 分 30 秒;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5 次,大约 7分钟;学生讲台前演示 2 次,大约 3 分 30 秒;小组内发言 1 次,大约 7 分钟;课堂练习 1 次,大约 14 分钟。
3、从时间分配上看,我们不难看出整节课老师讲课时间不足 10 分钟,这就充分体现了课标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从教学方式上看,汤老师课下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特别关注了孩子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以及学生质疑等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本节课汤老师大胆的进行了尝试,改变了以往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周长,在求周长的模式,而是让学生在没有周长概念的情况下求做画框用多少木条,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了不同求木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才告诉学生木条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再求木条的长度也就是求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理解了求长方形周长的算理,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这样的教学就不会把求周长的方法只局限在公式上。整节课来看,老师并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做数学”。